跨界太极学术 | 凌逾:百年微诗:它并不止于即兴和微小
百年微诗:它并不止于即兴和微小
(原题:即兴微诗)
凌逾
《文学报》第22版:新批评. 2019.04.25
微诗,四行以内,每行不超过18个字,每首诗都有标题,讲究起承转合、构筑意象,诗与图相配,图文并茂发表于手机微信,便于传播、记诵、唱和。
微诗更接近于即兴艺术。即兴是文艺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未经事前酝酿,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兴会来临,迅速创造出作品。如向明的《翻书》,“从序言翻到最后的结语 /只想翻到有你占领的那一页 / 两眼一接触 / 便电光石火的那一页。”书与情即兴,创意盎然。田忠辉的《爱亦如斯》:“一条鱼想打电话给一只鸟,/ 按下号码,又放下。/ 湖水太深了,天空太高了,/ 生命是中间的广大无垠。”是否打电话的犹豫瞬间,纠结缠绕的心思已经转了几万遍宇宙。非马的《照相》:“再快的快门 / 再智能的手机 / 都只能拍到过去时光中 / 一个迅速老去的身影”,速朽的时代,高科核能也追不上时光的步伐。这些诗都即兴化用当代意象表达当代人的情感思想。
微诗群成立,本身就带有即兴的性质。2014年12月3日,熊国华教授和田忠辉教授在广东财经大学创办“华文微诗群”,相约在九天内创作微诗100首,结果到12日海内外群员达到100人,创作微诗888首,因此宣告“国际华文微诗群”成立。2018年初,国际华文微诗群首次成立了正式的组织机构,有理事会、创研部、编辑部、外联部、艺术部、秘书处、专家组等,进一步明确分工,义务合作,共同推进微诗发展。
群主熊教授说:“微诗好坏由写诗一瞬间的语境决定的”,热恋失恋、大喜大悲、哀伤淡然、好菜好酒都能决定微诗的措辞、意境、格局。阳光写的《不远的灯火》:“一抹,再抹,天就黑了 / 云上的人 / 从山顶望下去 / 好像所有的美好都开在低处。”登高望远,有感即兴,妙在头尾,天是被抹黑的,像抹灯一样,美妙原来在低处,在草根,在匍匐的心态中。古诗的典雅意境化成了现代的精准表达。微诗即兴,破除自《诗经》以来的前两句抒情后两句言志的模式套路,在赋比兴的基础上,微诗表达方式更多元化。
微诗为何能即兴?因为有高速网络技术的支撑,能够即时化呈现。在无线移动网络飞速发展的读屏时代,人手一机,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作、阅读、评价,利用碎片化时间写即兴微诗,在微信群、在公众号传播,顷刻传遍全球,与国际接轨,收到太平洋彼岸的评价,何等让人惊喜。几年来,微诗群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同题微诗写作、一次自由写作,并请两名诗人做主持和点评。2018年起还评选每月之星,由创研部的凌逾、陈芝国、薛亚聪负责每次组织海内外诗人参加评选。
群里的微诗都是即兴,要么同题体,要么自由体。2018年3月初的同题诗名为《江心岛》,从3月1日至15日诗人们均可随意接龙赋诗。美国的西子文君云:“是谁,目光盈盈 / 让我走进了你,深邃的瞳孔 /那触手可及的葱茏 / 又回溯到,被遗忘的源头”。
中国生态诗歌倡导者静福山人评点曰:诗中暗含着一个比喻,把江心岛比作一个人眼睛里“深邃”而“葱茏”的瞳孔。但这首诗又不仅仅是个比喻,它寄寓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幽远心曲。在诗中,人和江心之岛合而为一,是一个爱的梦幻之境,也是情感回溯、寻找的“遗忘的源头”。而在现实中,我们心灵的“江心岛”是否也被遗忘了呢?
广州的薛薛云:“入夜,你用一声咳嗽 / 载我逆流而上 / 芳草,此际你在嬉游 / 而我在彷徨”。西子文君评点:夜醒闻声,似有若无,梦中的你,宛如一座江心岛,在时光的上源“嬉游”,“而我在彷徨”,是梦?还是真?入骨的念,“芳草”一样鲜美的回忆……微诗不微,一个“用”,一个“载”,引人入胜,细腻的情感,轻轻浮显而来。此诗,看似轻而易举,却足见诗人的笔力不浅。
广州的阿桃歌云:“一直划地为牢 / 只为拒绝泅渡苦难 / 冬无梅,春没桃红 / 这里只植带泪的梨花。”西子文君评点:一首伤感婉约美丽的小诗。读后唏嘘不已……把自己比作一座江心岛, “一直划地为牢”,宁可承受“苦难”,不愿“泅渡”。这是一座爱情的孤岛,“冬无梅”,“春没桃红”,而我没有你,梨花带泪,却宁可做你的囚徒,是为了曾经的一段缘,还是在为明天而等待?
最后,湖南的雅捷《江心岛》获得“每月之星”称号:“其实是由江水成全的 / 你这孤傲的山 / 一辈子攥紧大地 / 却高踞在奔流的心中”。西子文君评点曰:事物可大可小,在诗人的眼里,岛幻化成“孤傲的山”,来自江水,却深深“攥紧”大地,不随波逐流,不甘平庸,这好比一个诗人刚正不阿、桀骜不驯的气质。拟人手法,寓意深远。
广州吴作歆云:“岛是江水黛绿的耳坠 / 江是聆听岁月沧桑的耳朵 /在江心岛,一对候鸟的翅膀 / 可以卷起一片辽阔的宁静。”确实,好的意象符号能带诗思飞翔。“江心岛”,题目特别有诗意,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岛与陆、心、眼、耳坠、耳朵、咳嗽……西子文君和静福山人的即兴点评细致详细,读透诗心、诗的内核。微诗具有互动性、自由性,这才是点亮微诗的长效动力马达。
微诗微小化,在即兴中捕捉点滴。首先是形式上的微:短小精悍,讲究韵脚,有音乐节奏感。诗的本质是短诗。向明认为微诗是截句,无非就是截掉累坠,成为诗的极简艺术。这很有道理。但截句不讲究标题,像截拳道般短小,类于金句。陈会玲的《雨声》:“让人难以入眠的 / 除了中年,还有雨声 / 打在空调上 / 像一生都在被催促。”中年,失眠,雨声,空调,催促……烦扰的噪音,各种巧妙的即兴关联,写活了人到中年的无名心头火起。其次是内容上的微:微小感情的即兴触发。
星雨的《镜》:“诗是面魔镜,照出凡尘的俗心 / 为了angel的降临 / 上帝随手甩给俗世舌尖溃疡 / 划作一道失语的闪电。”作者因为听名叫安琪的诗人讲座心灵触动,却苦于溃疡口不能言,有感而写,由此可以生发出更丰富的想象,关于诗是什么、诗为什么、诗能什么等各种思考。
其实,微诗不微,因为微诗之妙在于以小见大,见出大题材、大概念,大思想。熊国华教授《世界之窗》:“把世界浓缩成窗口 把窗口天天握在手中 透过窗口,叹世界”。粤语的叹世界即是享受世界的意思,与普通话“探世界”谐音,一语双关,巧妙。熊群主善于活用小符号如小蛮腰、农民工、名片、荔枝、漏洞、烂尾楼等,生发出宏大的想象,如《孙中山铜像》:“用剪断的辫子做一根 / 黑色手杖 / 敲醒沉睡的大地”。田忠辉的《一念光明》:“有时我们认为低估了世界,/ 有时我们认为高估了世界,/ 其实世界始终沉默不语,/ 我们只是摇晃了自己。”吴作歆说:“春天可以简单一点 / 比如虫鸣可以比薄更薄 / 蚂蚁的梦想离触须更近 / 抽芽的新绿延续生活”。《网络文学评论》主编西篱写《仙人掌》:“太阳在午后 在人们渴睡的时辰 / 把昨天化为灰烬 / 仙人掌在世上活得疲惫 / 什么愿望 在它身上扎满银针?” 星雨《无》:“游着游着,就没有了边界 / 想着想着,就游到了天河 / 飞着飞着,就消失了自己。”微诗的微观与宏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实,古今中外的小诗都有即兴特色,而且一般都有一定的指向。如冰心、宗白华的小诗讲究哲理性。20世纪20年代初期,因为白话文运动兴起,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发起小诗运动,冰心和宗白华都擅长写抒情小诗。冰心的格言警句略有教训人的语气,宗白华小诗更有哲理蕴含,有泛神论思想,藉吟咏自然来抒发寄托思想感情,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小诗体”在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在宗白华诗集《流云》出版后渐告终结。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绝句在日本的本土化改造,浸润着物哀美学传统,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诗,每一句都触碰心灵。日本的俳句,讲究宗教性。“俳圣”松尾芭蕉有名句《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闲寂而风雅,与唐代诗佛王维的诗风很接近。
在21世纪初期,因为微信网络的迅速兴起,而产生出微诗。泰国有“小诗磨坊”群体,当年兴起是因为《世界日报》副刊报纸不时会留有空白,需要六行诗歌填补,因此渐渐成为风潮。2006年5月30日起,该报特意开辟“小诗磨坊”专栏,7月1日“小诗磨坊”诗群成立,包括岭南人、曾心、博夫、今石、苦觉、杨玲、蓝焰和台湾的林焕彰,并请龙彼德、陶然、落蒂为顾问,曾心做召集人,每两个月开一次研讨会,一年出一本诗集,既有集体博客,还有个人博客,扩大泰华小诗的域外影响力,为泰华新诗带来活力。看来,小诗运动都诞生于时代突变之际,而且诞生的原因都跟语言媒介、传播媒介的变革密切相关。那么,微诗发展的主攻方向何在,意在追求有顿悟的禅宗意味,还是有高效时代的速即感、即兴感,或者是其他什么主旨?微诗发展之初,是否需要打包亮相,集体造势呢?
微诗不微,因为国际化。微诗群成员为全球华人,来自英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地,而且出自各行各业:核工业、医生、商人、警察、教师、律师、摄影师、书画家等,因此微诗题材广阔:天地之大,纳米之微,均可取材,如航空航天、空中飞人、远洋电话、电视电脑、摄影绘画、花开的声音等。
洛杉矶的达文写《圣地亚哥》:“我曾经占有一段明朗日子 / 看山是山 看沧海 / 旋涡里尽是不再掙扎的躯体 // 隔着防波堤 / 你我交换了两个季度的目光 / 尽管走过同一座桥/ 相互更加陌生 // 盼不到雨的吋候我已经开始入梦 / 无序的鲜花来自岸上 / 排列成你我沉醉的语言__”
地铁可以入诗,如旧金山的王性初曰:“躺成两条平行线 / 车轮滚滚向前 / 将时间輾出噪音 / 嘎然停在终点。”
枪也可以入诗,瑶溪的《警察的截句》云:“腰间的枪 / 是我和世界共有的一截盲肠 / 它已发炎 / 两处都会疼痛。”身在加拿大的宇秀想着故乡的《元宵》:“离初衷渐行渐远的祝愿 / 被搓得很圆也很麻木 / 只有把你咬出一个缺口 / 心,才会流淌出来。”
熊国华教授写《九月》:“思念,越来越圆 / 南粤的阳光和雨水 / 催熟帝国的梦想 / 家园将挂满金色的季节”。
加拿大的寄北即兴《触动》:“栏栅里挣脱出一朵白玫瑰 / 在暖阳下恣意 / 我驻足良久。微风吹过时 / 遍身的枷锁像瓷一样碎了满地。”
静福山人写《冬之韵》:“在火炉旁 / 你读一首诗 / 轻轻押着雪花的韵脚 / 窗外的风,叩响平平仄仄。”
缅甸王崇喜写《茵莱湖上的渔夫》:“茵莱湖畔,单脚 / 伫立成一只孤独的鹤影 /鱼,都漏网了 / 就捕那一尾浮游的落日。”淡淡的哀伤,竟然浸润出《老人与海》的韵味。
国际华人微诗群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到珠三角地区直至到全国,乃至到全球海外,那么,这个诗群是否可以为岭南符号写一批诗歌?进行岭南文化赋诗雅集?是否可以请一批诗人进行方言朗诵传播?是否可以总结一下具有哪些岭南特色?能否像江西诗派一样载入史册?微诗发展如何与当今如火如荼地展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起来?如何既具有岭南特色又能超越于岭南特色,而同时具有世界品格?
召开“首届国际华文微诗研讨会”也很即兴。2019年3月23日,广州市女知联教育分会联合华工、华师、华农、广财上午在华工举办一次“春日长情诗歌朗诵会”,主要由刘秀丽老师、孙萍老师、徐诗颖博士后主办,研究生夏婉琦、邓媛、李婉薇、谢慧清协助会议开展。笔者也参与组织,顺势想到请微诗群的诗人们一起来朗诵自己的微诗,群主戏称为真人版朗诵,并应熊群主的要求,下午在华农举办“首届国际华文微诗研讨会”。
在微诗群即将成立五周年之际,召开此会意义重大,表明微诗群由唱和诗歌游戏开始自觉地走向理论建构。微诗亟需文学史化,撰写《国际华文微诗史》,作为教材进大学校园。建构微诗理论,梳理发展历史,挖掘微诗经典作品。如开会时将好的微诗滚动式播放,如集萃出将来可以传颂几十、上百年的微诗。建议继续召开微诗研讨的高层会议:不仅同人之间研讨,而且多请些诗评名家或者年轻的硕士博士来参会,多听听批评的声音,反思的声音,以利于成长;不仅召开国内研讨会,而且是国际研讨会,如结合微诗的网络化特性召开全球网络视频视频微诗国际研讨会,甚至未来能否召开三维全息会议,省却舟车劳顿,各位参会的时间也更加易于安排,有利于全球各地诗人学者的灵感思维碰撞。
微诗的即兴由时代潮流决定:突如其来的间隙,突如其来的灵感,突如其来的微信、突如其来的传播媒介、突如其来的全球凝聚,总之,微诗适合当今时代的高速节奏。微信未必仅限于微信写诗,而是在现代传播技术条件下写就的微小诗歌。那么,未来微诗能否与抖音、微视频结合起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何结合,如何吸引年轻人进入诗群,使得微诗在代际之间流动起来?5G时代来临后,微诗将是什么状态、什么形态、以什么方式继续拓展?微诗如何更好地互动、评价、修改诗歌,互评互改?现在机器人写作甚嚣尘上,且最容易写的就是诗,微软小冰甚至出版了诗集,那么,人类的微诗群如何迎接这个冲击?
综上所述,微诗具有几大特色:即兴化、国际化、网络化、微小化、高科化。2018上海即兴艺术节举办《遇·见》跨界艺术演出,来自全球不同角落的大师级艺术家在9天内不断遇见,有即兴舞蹈、即兴音乐、即兴戏剧、灯光和多媒体影像、舞绘、影片的跨界遇见,很有创意。可惜少了即兴微诗的加入。
自2014年至今,广州兴起的微诗群已出版不少集萃:2015年《国际华文微诗选粹——当下最火爆的国际性微诗群》,收录83位诗人的几百首微诗;《2017年国际华文微诗选粹》,收录95位诗人的几百首微诗;2019年初,熊国华主编《国际华文微诗精品丛书》第一辑十部,由银河出版社推出,纳入《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系列》,十部微诗集中英文对照,是将国际华文微诗精品推向世界的文化创举。此后还将陆续组织召开微诗新书发布会、微诗研讨会、微诗朗诵会、微诗公益讲座,大学生微诗创作大赛、微诗采风笔会等活动。
笔者看着微诗群一点点壮大起来,感佩于微诗群顺应时代潮流而迅速发展,2017年初写过《微诗之春》评论,2019年初此篇文章算是续集,再次为微诗叫好,并相应提出一些省思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微诗发展更上层楼。
作者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时略有删节)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文学报》
图片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夏婉琦
往期精彩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第1251期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