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竹溪: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小议蒲老治疗湿温大法
马竹溪 主任医师 出身中医世家,精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老慢支、慢阻肺等。擅于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症。如:牛皮癣、风疹、白癜风的治疗有独到的看法。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无名发热、小儿慢性湿疹、厌食症、小儿肾炎、顽固性血尿、蛋白尿;妇科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在肿瘤病治疗方面亦有显著疗效,尤其对肺癌、肝癌、乳腺癌等有丰富治疗经验。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小议蒲老治疗湿温大法
马 竹 溪
蒲辅周蒲老是名副其实的国医圣手
蒲老是我父辈所敬仰的中医大家,家父曾撰文数篇。总结,挖掘蒲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蒲辅周医学经验集》中就收录了家父的文章)
家父的老师沈仲圭先生当年亦是对蒲老非常敬佩,曾数次给家父讲述与蒲老交往的故事(《蒲辅周医学经验集》亦有沈老的文章收录)
沈老是清末温病大家王香岩的入室弟子,1955年与蒲老同期奉调入京,专门负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外国使节的保健工作,沈老在《我是怎样学习中医》一文中写道“解放后,我长期与蒲辅周老中医一起工作,蒲老临床经验丰富,治病颇有把握,我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实蒲老的所有著作、文章、医案、医话,我家已经全部集齐,但手捧这部(《蒲辅周医学经验集》还是非常激动。该书之付梓真乃集大成矣(以下简称《经验集》)
蒲老审时度势,知常达变,辩证施治19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和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案例,至今仍脍炙人口,称颂久远。之所以拿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成功经验,用于19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效,就在于当时北京雨水较多,正值立秋前后,天气湿热,证属湿温,而石家庄当时是久晴无雨,天气酷暑,证属暑瘟。正是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加之怹深厚的温病学功底,在与温病一次又一次较量之中,蒲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每能见解独特,另辟蹊径。
蒲老总结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八法,选定66方,直接指导临床,弥足珍贵,增强了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和危重症的信心,突出了中医特色,发挥了辩证论治的重要性。
一、治湿温首重通阳化湿。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讲:“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蒲老继承了叶天士治疗温病的思想,又借鉴吴瑭“湿热非辛不通,非苦不降,非淡不渗,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指出:“辛以通阳,淡以渗湿,苦以彻热”。考湿邪粘腻,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弥漫三焦,湿邪又易阻滞气机,湿遏热伏,清阳被郁,无形之热附着于有形之邪。所以分解湿热是关键,使湿与热孤,使湿与热分消。反言之,湿未化则不可早投寒凉,气化则湿自化,气行则湿行,阳气不通,气机闭塞不通,湿邪不祛,则热难清,祛湿是通阳的手段,通阳才是目的。
清代名医石芾南所著《医原》中谈治湿温时说:“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如《经验集》P181案例:张某(男,1岁半)1964年4月24日,始发热,39~40℃,至5月3日初诊发热未退,蒲老判为湿温,湿热郁闭,肺气不宣,治以宣肺卫,化痰湿
连皮茯苓 二钱
法半夏 二钱
杏仁 一钱半
薏苡仁 四钱
冬瓜仁 二钱
白豆蔻 八分
芦根 三钱
桑白皮 一钱半
麦芽 一钱半
竹茹 一钱
象贝 一钱
枇杷叶 二钱
服上药两剂后,周身漐漐潮汗出......体温已平,烦躁亦除,精神活跃,面色转红润......秽腻苔已退,郁闭已开。
按:患儿确诊为腺病毒肺炎,起病高热,咳嗽气急,用多种西药,体温稍降,便溏腹软,小便黄,脉沉滑,舌质淡,苔黄腻带秽。辩证求因,春末多雨,气候偏湿,感受湿邪,清阳郁闭,卫失疏泄,肺失清肃,痰湿内聚,以致热不得越,所以立法宣通肺卫,通阳利湿,服后上焦得通,胃气因和,遍身漐汗出,而体温恢复正常。
叶天士感叹“通阳最难”。因为此温非为温补,而是温通,但是还必须是温性之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但又绝非桂、附之类,犹如抱薪救火,助长热势。所以,辛、苦、温同用,用温药在于宣通,在于助气化。
二、通阳切忌伤阴
治热固然要用寒性药,但湿不化,早用苦寒之品,又有湿阻,冰遏寒凝,有冰伏之弊。如《经验集》P470朱某案(男,29岁)“曾服大剂辛凉苦寒及犀羚、牛黄至宝之品,高热不退,四肢微厥,神志如蒙,时清时昏,下利稀溏,随失气流出”
按:湿温最易伤阳,本例因寒凉太过,中阳被伤,由热中变为寒中之证,兼之湿热格拒。此案,蒲老既“辛开苦降,使热湿顿解”。又照顾到阴阳之虚。“急用回阳固脱之品。而微阳渐复,正气始安。但湿遏热伏,阴液亦伤。故在阳回之后,又宜养阴益胃,以竟全功”。“若徒知回阳而不顾复阴,或徒以寒治热而不顾寒中之弊,就失掉辩证论治的灵活性”
再如湿热发㾦一案,李某(女,12岁)初秋患病,初则体温39~40℃,午后尤甚,神志如蒙,始终不见改善,病程迄阅四旬,日服犀羚、白虎、安宫至宝和各种抗生素之类。
蒲老会诊后,“以其脉证属湿温为病,凉遏冰伏,以致外则经络湿郁,内则三焦闭阻。遂以薏苡竹叶散加味,通阳宣痹,期其湿开热透’。
前贤云:“湿为粘腻之邪,酝酿成温,不可纯用清凉,若更加苦寒则湿遏热伏,流连难已。前人对湿温的治则指出: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要以淡渗通阳为主”。
三、通阳落实于三焦
《内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说明水湿与三焦气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宣畅三焦,通阳化气是治疗湿热病之根本。治湿不宣畅三焦,非其治也。开上、畅中、渗下,分消走泄,使邪有出路。三焦弥漫之湿得除,气机畅达而阳气自通。《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由于三焦具有主气机升降出入及通行水道两大作用,故对邪留三焦的病机特点,主要需注意气机郁滞及痰湿内阻方面。
开上即是辛温芳香温化,开肺气以通阳,吴瑭说:“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所以用杏仁、藿香、佩兰、旋复花等味,又配厚朴、枳壳苦辛畅中,茯苓、通草等味,淡渗通利膀胱,如此既不伤阴助热,又可通阳开气,三焦气机宣畅。因为肺为水之上源,上源闭塞,则下流不行,轻扬宣郁,辛开肺气,则可祛湿。
同理,辛开苦降,开痞气,畅中阳,祛湿郁,即所谓畅中。“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中焦和则上下顺”脾胃升降有度,湿化热清。
再同理,湿在下焦,则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利小便以通阳,导湿邪去。
四、“通阳”在其他科的应用举隅。
著名妇科专家柴嵩岩曾治疗一位羊水过多的孕妇,她因羊水过多,胎儿每到5个月时,胎死腹中。凡此情况,竟然五次,异常痛苦。此次怀孕,找到柴嵩岩大师,柴老深思之后,本着通阳化湿和有故无殒亦无殒的的原则,大胆加用桂枝,茯苓皮等味中药,保住了胎儿,孕妇顺利产下一子。而柴老自此总结出茯苓皮能祛胎水,这是历代中医药学所没有记载的。
周总理指出“蒲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该努力贯彻周总理关于“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学术医疗经验,造福于人民”的指示精神,弘扬蒲氏学验,服务大众。
延伸阅读:
▲
END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