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六经辨证解读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 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六经辨证解读
01
《伤寒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则是六经。
六经的“经”字,有常的意思;也可说“经者,界也”,有界限的意思。依经才能分表里、定寒热、明虚实、达阴阳,也就有了各自的范围和界限。而这六种不同的辨证界限,就是三阴三阳,是整体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和气化一元论而衍化为阴阳,阴阳之中又分为三阴三阳经,即所谓六经,包括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但两者又有所不同。
《素问•热论》的六经,只是作为分证的纲领,没有提出具体的辨证方法,就其内容来看,也只论述了六经的实证和热证,未能论及虚证、寒证,在治疗上只提到了汗、下两法。
《伤寒论》的六经,既作为辨证纲领,又作为论治准则,它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进退缓急等各方面的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证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借以判断病变部位、寒热性质、邪正盛衰以及治疗的顺逆宜忌等,作为诊病治疗的依据。
02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是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仲景把繁杂的症状,首先区分为阴阳两大类(三阳证、三阴证),将外感热病演变过程中表现的各种症状,根据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一定的演变规律,归纳其证候,作为论治的依据。
如患者抗病力强,病势亢奋的、热性的,称为阳证,治当祛邪为主;相反,抗病力衰减,病势虚衰的、寒性的,则称为阴证,治当扶正为主。
故三阳证多属表证、热证、实证;三阴证则多属里证、寒证、虚证(见下表)。
>>>六经证候简表<<<
03
六经,不仅是六大证候的划分,而且与人体脏腑经络、生理病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才能对六经证治有正确的认识。
六经,实际包括了十二经在内。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就是说,十二经根源于脏腑,通过十二经的联系,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气、血、精、液(津)得以输布全身,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素问•阴阳离合论》概括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因此,六经证候的产生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辨证不能脱离这些有机的联系。
如太阳经叫膀胱经,太阳腑叫膀胱腑,经与腑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包括了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包括了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反映了三阳经的物质基础是六腑,腑为阳,气血多充实,故多实证、热证;三阴经以五脏病变为基础,脏属阴,气血多不足,故多虚证、寒证。
腑病易治,脏病难疗。如胃为阳明之腑,热邪入胃,津液耗损,腑气不利,则为大便秘结等肠胃燥实证,当然包括大肠在内,如论中第215条“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第238条“胃中有燥屎者”,足可说明。
六经与经络亦有一定的关系。
如足太阳经行于人体头项、后背,为一身之藩篱,太阳病可见头项强痛、腰脊痠楚等症;足阳明经行于人身之前,阳明病可见面赤、身热、口渴、大汗等症;足少阳经布于胁肋,少阳病可见口苦、耳聋、胸胁苦满等症。
三阴经去表已远,多主里证,所以经络的形证不像三阳经证候显著,但太阴病的腹满时痛,少阴病的咽痛、咽干,厥阴的气上撞心、心中痛热等证候,无不与经络有关。特别是刺风池、灸少阴等治疗方法,更可说明六经与经络的密切关系。
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各经病变常会影响到所联系的脏腑,出现相应脏腑的证候。如太阳之腑为膀胱,太阳经之邪不解,内传于腑,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致水气内停,则可见小便不利、少腹里急、渴欲饮水的邪与水结的蓄水证。胃与大肠为阳明之腑,胃肠燥热,影响腑气通降,则有腹满疼痛、拒按、便秘等症。胆为少阳之腑,胆火上炎,枢机不适,经气不利,就会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由此可见,三阳经病证反映了六腑的病变,腑为阳,气血多充实,因此三阳经多表证、实证、热证。又如太阴病脾阳不振,寒湿内阻,则有自利腹痛、腹满而吐等症。少阴病损伤心肾、阳气衰弱、阴血不足,则有脉微细、但欲寐等症。厥阴病,寒热错杂,肝气上逆,则有气上撞心等症。三阴经的病证,反映了五脏的病变,脏属阴,气血多不足,故多虚证、寒证、里证。
本文选自《路志正医学丛书——中医基础讲稿与临证运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路志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
如果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