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高以翔突逝,猝死为何找上年轻人?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朱文青教授表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可能与猝死有联系。其实,猝死正在悄悄找上年轻人。
心源性猝死就是源自于心血管疾病的猝死,许多人都认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但如今恰恰相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应该指出,大部分猝死的年轻人本身有器质性疾病,而吸烟喝酒、熬夜、长期压力过大、劳累等被认为是中青年人猝死的诱因。”朱文青说,“猝死的发病征兆不多,特别是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疾病信号,身体难受也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更可怕的是,大家经常说,某某好好的啊,也没发现啥毛病,怎么就猝死了呢?专家指出,“大家平时说的‘好好的’判断标准可能只局限于人的气色、吃喝睡眠行动等情况,而实际上却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问题,心源性猝死救治成功率低,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此外,专家还谈到,从事体育锻炼本来是件好事,但剧烈运动时心脏负担会加重,即使患有感冒等小病,也最好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如果出现头晕、心慌、恶心、胸痛等症状时,应该立即休息;如果还无法缓解,应当立即就医。
“运动性猝死”并非平白无故地发生,而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
猝死来临前的6个信号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当身体出现以下6种信号,需高度警惕猝死发生。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加重,说明以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心慌
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应卧床静养。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特别提示:
猝死的黄金救急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一旦周围人发生心脏骤停,赶快拨打120求救。
面对猝死患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心内科主任宋德明表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尽可能地预防猝死,如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适度运动;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戒烟戒酒等。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浓茶、浓咖啡等。
心脏骤停5-10秒,病人就可因脑缺氧而昏厥,心脏骤停15秒以上可导致病人发生抽搐,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病人中枢系统不可逆转损害,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万健说,在被送上救护车之前的等待时间,对于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往往是非常关键的救命时间。
通常所说的心肺复苏三部曲“ABC”,指的是复苏三个环节:A(airway)——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即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即心脏按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
不过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说,最重要的就是为患者开放气道后,进行持续的心脏按压。在抢救进行时,通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协助可以令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成倍提高。AED是个“傻瓜机”,只要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就可以为患者进行除颤,除颤完毕后可继续进行心肺复苏,至急救人员到来。
来源:新民晚报、生命时报
▲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