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请不要离开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
请不要离开北京?
坐标:北京。
在一所国内一流大学的课堂上,一位知名教授反复强调一句话:“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请不要离开北京。”而此时的我刚好就是一名坐在教室里的听众。
教授强调了北京有很多机会,很多带来高收入的机会;北京有很多资源,很多外地人无法获取的教育、医疗资源;北京有很多平台,很多获取和消费的高端平台。最后甚至开玩笑地说,住在北京去天安门是多么的方便啊!尽管一开始比较辛苦,但是三五年终究就熬过去了,大房子、好车子和休闲的上班生活在等着你们呢!
作为一名刚入学不久但又很快面临找工作的小硕,听过这句话之后心中是五味杂陈。在教育快餐化的今天,硕士和博士像流水线生产似的,一批批地被“造出来”,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除了客观上的规则缩短了学习时间之外,作为产品的我们也主观上渴望缩短时间,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求学真的只是获取学历和学位的方式,而越早工作就可以积累越多的工作经验,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北京地铁在早晨七点钟时迎来一天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穿着讲究的年轻人
顾不得西装领带的束缚,
也匆匆加快步伐
加入拥挤大军。
有人说过,北漂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在这确实像教授说得那样,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平台、更佳的机会。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应当考虑但没有被考虑的东西,这里有更多的人才,更高的职业门槛,更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五环以内的房价均价已经超过8万一平方,很多地段都是12万起步,对于无数挤地铁的年轻人来说,能在北京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是人生梦想,而这真的只是梦想!
同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资源的摄取更是不均衡的。在这样一个劳动力比不过技术,技术比不过管理,管理赶不上资本的时代,大部分北漂的人只是拥有财富积累工具链条中最低端的两种:劳动力和技术,而这远不及资本的财富积累速度。尽管这儿有优质小学、中学和大学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孩子都能公平地进入这些学校,学区的划分看上去比较公平,但是资金可以购买房屋从而改变自己的学区,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将被严重挤占,在上升渠道一定的情况下,流量越大波浪也就越汹涌。再来看医疗资源,且不说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实际上长期熬夜加班、应酬,早起长途跋涉上班,房贷车贷的生活压力和堵车、雾霾所带来的身心交瘁是健康的重要杀手,换句话说,也许住在一个生活规律、空气清新、幸福感高的小城市里,我们并不需要这些先进但又昂贵的医疗资源。因为在那里,恶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远没有这儿严重。
快节奏的生活必然带来冷漠的社会关系,因为当人们连自己的事情都无法全面处理时更不用说顾及别人的事情。在一般的场合和领域,规则确实比较透明,但过度依赖规则的单一思维也会使得我们只会用这一种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而恰恰是这样,人性中最质朴的情感不得不被我们所隐藏。
当然并不是否认在这儿能取得成功,而且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教授的话一点也没错,要想取得最顶尖的成就,只要努力,在北京就有实现的可能。而在外地,也许会早些时候步入小康生活,但很少能获得很高的成就。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于到底是否应该离开北京?那便取决于你的人生定位和其他特征,当自认为“浅水难养蛟龙”的同时又能忍受住辛苦、疲惫和孤寂,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事业上的佼佼者。但如果本身并没有高大上的志向同时又渴望安静、平淡和安乐的生活,那么没有特殊原因,请不要留在北京!
实际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很多吸引我们留在这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逼走我们的元素。那么在这种共识已经达成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呢?那是因为作为社会中高阶层的人可以更快更好地摄取优质资源的同时对不利的地方加以转化,这样原本利弊平衡的天平就自然向利好处倾斜了。当北京遭遇早晚高峰时,他们完全可以避开,因为有一些人并不需要按时上下班,甚至更不用天天去单位上班;当北京遭遇严重雾霾时,他们除了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之外,还可以购买昂贵的空气净化器以保证健康;当遇到医院床位紧张、学校指标不够的时候,他们除了动用资金以外还能动用他们的圈子,前面虽然提到这儿的人际关系冷漠,但在圈子里仍旧保留着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同一时空下两种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的广泛并存可以算得上是“北京现象”,亦或者说是所谓的“一线城市现象”。
每个人都有机会,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机会。当这种不确定性面临社会阶层固化和上升通道软性封闭时,实现机会的可能性和买双色球中奖的概念差不多大。其实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大部分“外来人员”都表示在完成一段学业之后会离开北京,去一些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地方。有人曾说过:“年轻的我们以为选择哪一条路就相信哪一条路能通向辉煌。”年轻除了为激情和拼搏代言以外,更需要理性,也许当我们能理性判断时我们已然不再年轻!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
请不要离开北京?
作者简介:流苏,游走于城乡之间,徘徊于传统与现代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