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谈论“处女情结”的正确程序

徐舒浩 青苗法鸣 2020-09-20



    打开谈论“处女情结”的正确程序

这几天大热的《欢乐颂2》里,应勤因为邱莹莹不是处女而跟她分手,这一幕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你为什么非得要求自己的女友或者自己将来的老婆是处?当下的男人,尤其是当下尚未结婚的男人每当被问到的这个问题时,心中总是有一股莫名的洪荒之力在涌动,瞬间就有无数的理由和论点按捺不住,要从他们嘴里喷涌而出,急迫地欲以证明他们的主张是有道理的。有趣的是,“处女情结”也因此成为少见的,男人和女人在观点上截然对立而又似乎难以达成共识的一个话题,一旦讨论起来它又经常成为彼此对异性抱怨,控诉对方婚姻观、价值观,或者抨击另一半道德品质的万能发泄桶。


我们今天不妨先不急着介入这个话题的实质争论中,不评判谁对谁错。而是从远距离开始安静地观察这个议题,看看我们有哪些共识可以预先被每个人所接受,再看看这些共识如何影响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步骤,所以,我们先完成某些程序上的准备工作。


首先区分一下偏好(bias)和道德(morality)这两个不同的东西。偏好是一种私人标准,它几乎完全依赖私人经验的感知与判断,因此无法与他人共享,它在乎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我”而言,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道德则完全相反,它明示或者暗示了人们谈论的东西是一个公共标准,一个至少对多数人有效的价值要求,人们在平时虽然也会说“你的道德”或者“我的道德”,但是当你说“我的道德”时,你希望的是这种道德同样适用于他人,所以你也会以它为参照来评判他人的行为。道德在乎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公众而言,什么是对的或者错的。


如果上述区分及其说明是成功的,在规范上我们便可推出这样一个公理:偏好不可公有,道德不可私有。


此处我们谈论的是应然,意味着实际上存在着很多人共享的偏好,例如女孩们在夏天都喜欢穿超短裙,但没有人会说我们“应当”共享这些偏好。


于是,在公理基础上,可以形成四个子推论:

1.你可以用道德来批评我的偏好,我也可以用道德来批评你的偏好;

2.你可以用你的道德来批评我的道德,我也可以用我的道德来批评你的道德;

3.你不能用你的偏好来批评我的道德,我也不能用我的偏好来批评你的道德;

4.你不能用你的偏好来批评我的偏好,我也不能用我的偏好来批评你的偏好。


这四个子推论大体上体现了用道德与偏好谈论问题时的策略要求。实际上,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被提炼,归纳为两种商谈方式:第一,当你保有的是一种道德主张时,你可以进行进攻性的讨论,也可以进行防御性的讨论;第二,当你保有的是一种偏好主张时,你只能进行防御性的讨论,不能进行进攻性的讨论。打个比方,如果你看不惯同性恋,你可以说“我不会去看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也可以说“我不欢迎同性恋到我家里来”,但你不能说“同性恋应当被全社会所禁止”或者“人们应当联合起来抵制同性恋”。


你可能会问,虽然我持有的可能是偏好主张,比如“我不喜欢吸烟的人”,但是我的这一偏好也包含着道德的论据“它可能会使我或者我身边的人吸到二手烟”。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你这一偏好主张中的道德性论据发起进攻性讨论,但是其中的那些非道德性论据则不行。


你可能还会问,虽然我赞同你的说法,但是我并不知道我所持有的主张究竟是偏好主张还是道德主张,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支持这个主张的论据究竟是偏好论据还是道德论据。

莫慌,老司机接下来手把手教你分析“处女情结”中的那些论据。


男人主张“处女情结”的原因虽然复杂而冗长,经过整理,大抵还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心理学论据:我希望我的女人是处女,这样我会毫无顾忌地疼她,如果她不是处女,我心里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

2.修辞学论据: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女人曾在别的男人身体下面呻吟的样子(意思是可以想象,而且总是“绘声绘色”地想象,所以它是修辞学论据)。

3.经济学论据:处女是男人车房的对价,不是处则无权要求男人有车有房。

4.伦理学论据:女人应当自珍自爱,随便将自己身体交出去的女人不仅放诞不羁,也影响社会风气。

5.遗传学论据:女人与多个男人发生性关系以后,身体内会遗留这些男人的基因信息,其子女未来可能会包含这些男人的基因片段。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诸如“希望”、“想象”这样的表达要么是在表露一个人的私人想法,要么则是体现他的主观意愿,均不具有涉他的属性,所以可以肯定心理学论据与修辞学论据都是偏好论据。而在经济学论据中,我们看到的是男人在婚姻缔结中所开出的条件,或者说是他的筹码,而婚姻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私人事务,它是男女双方缔结的排他性契约,大体上排除了他人干扰,也不影响他人,所以经济学论据也全然属于偏好论据。


从外观上看,伦理学论据似乎更像是一种道德论据,我承认,如果按照伦理学论据所给出的字面解释,说它具有道德属性并非没有道理。但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说女人应当“自珍自爱”,应当“三从四德”,它真的是一种道德要求吗,何以看出女人是“随便”将身体交出去的,又如何推论出将身体交出去的女人断然“放诞不羁”,如果这些说法均没有强有力的佐证,那么说它影响社会风气也终归罹于空穴来风耳,其实男人都知道,归根到底,伦理学论据只是他们用道德外观小心翼翼地包装起来的偏好,只不过这种偏好更加精致,更加难以被识破。    


最后,遗传学论据相比于前面四个论据提出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即男人的处女情结不仅是一种社会观念,它也堪称是一种生物本能,具有人类学上的道理,有助于确保其后代血统的纯正性。我们可以不去质疑这个遗传学结论的正确性,只需要确认一个事实,即这种基因上的“干扰”能否达到使孩子的父亲不是其遗传上的父亲的程度,如果是,我们无话可说。但是恐怕无需求助专家,一个正常人也很容易推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我现在不对遗传学论据进行归类,我认为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论据。


现在可以下一个保守的结论:“处女情结”总体上是一个偏好主张,几乎不包含道德性论据在内。根据前面给出的规则,偏好主张只能进行防御性讨论,不能发起进攻性讨论。


所以,作为一个男人,当谈论“处女情结”的时候,你可以说的话是“我有处女情结”,你不能说的话是“有处女情结的男人才是好男人、正常男人”;


你可以说“我希望娶一个处女”,你不能说“娶处女很光荣,人人都应效而仿之”;


你可以表达“我自己是处,所以处女更适合我”,你不能强调“只有处女适合未婚男人”;


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主张“我可以买房买车,但你应当是一个处女”,但你不能说“只有处女配得上有车有房的男人”;


最后,你可以拒绝道“如果你不是处女,我恐怕不能接受”,但你不能说“不是处女,所以是个男人都不会接受”。



作者简介

徐舒浩,浙江温州人,未婚,有女朋友。



本文责编:徐梦堃

本期编辑:杨一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