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只有背影,故乡只在冬夏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
父母只有背影,故乡只在冬夏
○
考上大学后,父母和我们,以爱的目的分离,以泪的方式相聚。蝉在窗外交个不停,唤醒一树又一树的夏风。
夏阳从乌云中探出头来,在马路上,在小巷里,在墙角上,投下一树树斑驳的阴影。
邻居大姐家的孩子,坐在门口一墙的爬山虎下抠着手机,焦灼地查询着录取通知书的送达时间。手机上不时弹出山东徐玉玉案一审结果:那起电信诈骗案的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只是怎样的惩罚都换不回那个戴着眼镜的清秀女孩的一生。
命运截然不同,时间如此匆匆。
○
等待录取通知书即将去远方求学的孩子,怀着梦想与憧憬,渴望告别父母逃离故土,踏上一段充满希望的青春征程。
而终将逝去青春、趔趄步入中年的我,望着墙外的夏风与树影,满腔怅然若失,浑浑噩噩.
遥想11年前的我,手握录取通知书,怀着忐忑的心情,面无表情的告别父母,开启了无知而崭新的里程。许多陌生而新奇的事物从此开始一一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但是在故乡里生活的那二十年在记忆中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
如同大多的农村出身的80后一般,我生活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豫南小村庄里,父亲在省城打工,母亲在家带着我和弟弟以及照顾年迈的奶奶。爷爷身体不好去世的早,父亲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肩上。那时的日子过得清苦,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和睦幸福的,期待着父亲过年回家能从省城捎回来些稀奇物件;期待着夏天雨后可以带着弟弟去村头河沟里搭个土坝去捉鱼;期待着放假可以满村的伙伴一起玩弹珠,打面包;期待着凌晨五点的学校停电,可以在教室里点着蜡烛烤花生米吃;期待着放学之后牵着弟弟,迎着夕阳,到村头田地里去找在地里劳作的母亲......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母亲年轻时本就身体不好,加上照顾年迈的奶奶,以及耕作家里那几亩田地,常年的辛苦劳作让她落下了许多的病。我记忆中母亲总是带着弟弟到处看病,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着那样的画面: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一个带着头巾的瘦骨嶙峋的妇女牵着一个孩子在人群中穿行,两旁满是叫喊买卖的商贩,喧嚣中透着满满的凄凉......
奶奶的去世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这同时也意味着母亲带着弟弟离开了家乡,去往了省城和父亲团聚。还记得母亲在办完奶奶的丧事后,带着弟弟准备离家远行时,我拉着她的手说:妈,带我也去吧。我记不清了母亲当时的回答,只记得我在村头的石头上,看着母亲牵着弟弟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他们俩消失在人群中......母亲带着弟弟离开后的日子,我常常独自坐在村头的石头上,望着通往城镇的那条路,渴望见到那熟悉的身影,期待着母亲和弟弟回到我的身边,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从此故乡便仅留存在我的记忆中里。
○
11年后的的今天,我稳稳的行走在一地夏阳一路树荫中,从自卑倔强成长为理性稳重,却不得不承认: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刻起,父母只剩下背影,故乡只剩下夏冬.
少年听得道理无数,中年才懂得情深几许。
“
大学录取通知书,之于每个学子,都是一枚苦读的的勋章、一份成人的证书,是一张离别的船票、一纸牵挂的信笺.
11年后,写下这段话后,我读出眼泪与深情。
11年前的那个夏日,几经周转,由于自己的不济,让父亲操碎了心,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伟大而又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了使我在新的里程充满信心,勇往无前,也邀请亲戚朋友欢聚一堂以示祝贺纵使当时的我心不在焉,自暴自弃。
11年后的今天,我读懂了爸爸的心,理解了爸爸的爱,伟大的爱。
那时候,我不解离别的哀愁,不懂前途的凶险,错以为,父母永远不会老,老屋永远不会塌,小村永远不会衰,地里的庄稼见到风雨就会自动生长。
多年后,当我一次次重返那土那地那村那家,跟着满头银发的父母,在荒草满地、房屋倒塌、村民逃离的小村里行走,我才悲哀的意识到:
我是父母的孩子,但终将成为他们牵挂一生相见寥寥的远方。
我是故乡的游子,但终将成了她日渐陌生又终将遗忘的叛徒。
这人世间的很多爱,都以长相守永相聚不分离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送别于不断目送,成全于相互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自收到大学通知书那天起,我就开始一次次把背影留给父母,在与他们的一次次目送中,读书求学,上班工作,结婚生子。
“没事,家里一切都好,你只管好好学习。学费不用发愁,爸爸还能挣点。我和你妈身体都很好,一点毛病都没有,你只管忙你的。”......
2003年,纵使我亲爱的奶奶病逝,我的父亲得知我正在准备考试也没把这个噩耗告知我,当时心里挺埋怨爸爸的。2016年,父亲被错诊断为肝脏肿瘤,为了不影响远在重庆的弟弟的学业也不让告知他。这就是我的父亲,伟大的父亲,大智慧的父亲。
自18岁那年起,我对这些父母在电话里、在相见时重复最多的话,一度信以为真。后来我才渐渐得知,爸爸在银基的生意也是几经起伏,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后来我才明白,放开儿女追梦又祈祷他们安然无恙,渴望儿女远走高飞又期盼他们天天回家,是父母的心,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
再后来,我结婚生子,为人之父,逐渐长大才终于懂得: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也从不以距离岁月而冲淡。它一直在那里,稳稳地,妥妥的,浓浓的。哪怕相隔万里,哪怕海角天涯,哪怕天上人间。它是你暑假归来时老树下的翘首以盼,寒假进门时的热腾饭菜,探亲回城时的一壶香油,思乡月夜里的满地雪霜,凝视相框时的不变笑容......
○
它来自父母与故乡,流淌你身与你心,不管过去多少年。
我也渐渐体悟,这世上唯有一种相见,不需要预约,那就是看望父母。这人间,唯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设防,那就是父母的面前。
当终有一日,他们的病患成为我们终于得空陪伴他们的借口,躺在手术台上的他们,像小时候害怕打针的我一样,紧紧攥着我们的手,我们在弯下身子为和死神赛跑的他们擦身洗脚的间隙,终于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挣脱逃离慢慢回归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与父母和解、向父母靠近的朝圣;每个人的辉煌,都是一场用砥砺前行回报养育之恩的致敬。
我们终将成为父母的教化和传承,父母始终都是我们的堡垒和乡愁!
蝉依旧在窗外叫个不停,唤醒一树又一树的夏风。不怕热的孩子,从小巷深处跑来,脚踩一片又一片摇晃的树影。一日又一日,一夏又一夏,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坐在窗前,心绪复杂的写下这些文字,只想对所有人说:
愿出征青春的少年,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学会转身靠近那孤独守望的背影;愿驰骋梦想的我们,在时光的缝隙里,慢慢懂得转身拉长那送春迎秋的夏冬;愿每一盏故乡的灯,都能照亮游子归乡的路,都能温热父母思念的情。愿我们与父母,一路目送一路分别后,终能相互靠近,因爱永生!
作者简介
曾建明,出身农村的80后大学生,渴望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悟不平凡,时常感慨怀念年代更迭所留存的旧痕迹,沉醉于岁月流年,花开花落而在人生命中留下的沧桑回忆!
本文责编:徐梦堃
本期编辑:杨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