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读《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
编者按
打铁还需自身硬,青苗法鸣编辑部一直重视自身能力建设。近期,我们组织了本科生编辑集体研读王雨磊老师《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一书,现将部分读书心得感悟整理推送,敬请读者朋友指正。与此同时,我们联合当当网,为读者朋友准备了三次赠书福利,今天将赠送6本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参与方式详见文末。
个人简介
云隐,西南政法大学2017级本科生。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是作者王雨磊在其公众号“学术与社会”上一系列连载文章的合集,旨在将作者自身的编辑与写作经验表达并分享出来。作者采用连载文章再集结出版的方式,其实也就是对书中所提倡的文章写作模式(平时多写-校对-修改)身体力行的贯彻。本书用简练的语言让青年学子更好的了解了学术写作与发表的过程,修正了对学术研究容易产生的一些误解,对内容生产与发表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
全书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选题、谋篇和发表的全部过程。除序言、绪论、后记外,主干内容分别为学术选题篇、学术修辞篇与学术发表篇。大概因为作者曾经的编辑身份,书中内容大多以编辑的视角,帮助读者换位思考,特别是在学术发表篇,尤为明显。
一、绪论:为什么要有学术写作?
自古以来,知识的传承大概遵循的是经验-言语-文字的模式。经验依靠人类自身的感觉,其限定范围在自身,言语将自身的经验初步表达,限定范围在周围的人,而文字则可以系统化的整理经验,让经验更好的传播并影响他人。
文字的知识传承,也就是写作。作为一项技能,无论是日常表达还是职业需要,写作对个人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理解其他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力让别人理解自己,故作为表达者,有义务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有义务和必要去减少这些误会。在某些情况下,表达可能比观点本身更重要。
在学术研究中,知识传承的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选择此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因为学术论文能够承载知识、推动知识生产,更因为文字具有沉淀零碎知识并将其化为系统理论的特质。
学术论文兼有“讲故事”与“讲道理”的部分,想要讲好“故事”与“道理”,必然以扎实的文字功底与修辞技巧为前提。本书中作者所描写的学术论文仅仅限于基础研究而非应用研究,相对于应用研究通常旨在解决具体问题而言,基础研究往往更加抽象,而抽象可能对作者的文字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技巧性的知识或许会让写作者如虎添翼,这也就是作者在主干内容中所介绍的学术选题、修辞与发表的技巧。
二、铺垫:学术写作并非闭门造车
作者在还未开始具体叙述技巧前,先对学术市场、学术修辞、学术发表做了总括性的说明,为下文的具体叙述做了铺垫。
作者首先明确,学术写作并非是闭门造车的环节,这应当是一整个链条,切勿将眼睛只盯着整个链条中的一环。除了写作本身,学术写作还应当包含文章的投稿、修改、发表等环节。这就要求作者不将学术研究仅仅认为是文章写作,更需要有发表意识,即从选题开始,就将学术发表与学术写作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加学术作品的生命力。
学术市场与商品市场类似,正常情况下,好的研究成果往往容易脱颖而出,故通过短时间的营销手段博取噱头并不可取,反而可能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好的学术输出,必定以大量的学术输入为前提,包括阅读、研究与思考。
三、学术选题、修辞与发表
作者在绪论说明了一般的道理之后,就开始了本书最为精华的三个部分,分别为选题篇、修辞篇与发表篇。
在学术选题篇中,作者结合自身的论文写作经验、编辑经验及国家基金课题申报经验,分别从选题、开题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献回顾、如何做好研究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作者指出,选题是一个好的学术研究的开端,一个好的选题,可能让研究从立项到发表都事半功倍。除了选题外,研究的发问、对话、创新也至关重要,简而言之就是要提出一个真问题。学术研究要脱离于具体事实,抽象的揭示一种社会因果机制。研究的对话,就是写文章不要自说自话,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知识共同体中的成员,积极与他人对话。积极对话才可能更有利于文章的传播,增加自己文章的边际贡献。研究的创新,重要性自不待言,也是证明这篇文章值得刊发的理由。创新的文章一定是对知识体系有贡献的、进步的文章,要续上之前的知识缺点,弥补缺漏。
在学术修辞篇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一篇文章应该由哪些部分构成,文章中不同部分的内容在写作时应当遵循何种写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作者尤其强调,修辞应当注意遣词造句是否准确、字词意思是否表示到位、逻辑是否连贯。在这之后,需要注意的就是文章的规范性,包括文字的规范、格式的规范与注释的规范。完成了文章规范性的梳理,内容就至关重要了。在写作文章之前,需要有布局意识,遵循一条一以贯之的写作线索,使用技巧性的修辞语言将全篇文章串起来。在学术文章中,需要串起来的内容大致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文献回顾、分析论证、结论与讨论。通过言语的起承转合,将这四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言处划定文章的研究视野,指出当下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文献回顾处说明当下研究与历史上他人的研究有何关系,自己的创新之处何在。分析论证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导向最终的结论。接着作者展开论述了究竟该如何撰写文章中的各个部分。文章的标题必须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这往往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从泛读转为精读,故标题应当简短的传达出文章的研究对象与核心论点。引言应当包括文章的背景、张力与聚焦。摘要要与概要区分开来,摘要可以直接摘取原文精华词句后连缀成句,按照脉络、问题、答案的形式展现,其实也就是高度缩写的全文。关键词的目的在于,让他人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更好的检索到你的文章,最好将文章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结合起来。文章完成后,最重要的便是仔细校队文章,让文章的质量更有保障。重点需要校队的是文章的文字错漏、词语错漏、语法错误、数字规格错误、标点错误、事实错误、体例错误与政治错误。校队的过程中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最好将文章打印出来朗读。
最后,作者介绍了主流的期刊。并重点以一个编辑的身份,从编辑部的视角告诉读者,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都会经历哪些过程,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这部分中,关于编辑部的编发流程、审稿标准、如何约稿这些部分的内容,不仅仅能让投稿者了解编辑部的内部工作机制,对一个公众号而言,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例如编辑部编辑不可能擅长所有专业的内容,故可以发展读者作为匿名编审,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做不但可以与老作者联络感情,更能保障文章质量,减少低级错误。再如,一个公众号应当有固定的版面、发稿风格等,这样有利于标签化公众号,更能增加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还有就是关于约稿,作者也提到,不管是什么样的刊物,所有编辑都会有约稿任务,因为好的文章总是非常稀缺的且文章的创作周期往往较长,光靠投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保证文章的稳定供应的。广泛并持续的约稿是唯一好的解决办法。
四、结语:功夫在诗外
王雨磊老师写作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这本书,总体来说更加偏向于介绍文章写作与发表的基础知识。它告诉了青年学子,一篇文章从写作到发表,究竟应该有哪些意识,遵循什么样的规范。
如作者所说,“功夫在诗外”,论文写作离不开大量的文献阅读。通过文献阅读,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作者文章中所说话语的意义,也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在当下进展如何,研究方法为何等等。同时,对一手文献的阅读、对英文的掌握、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学会做读书笔记都不可缺少。最重要的,读书不能脱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于思考,才能带着问题阅读,产出优质的研究发问。学术输出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学术输入,技术性层面的经验分享旨在让初入门者消除恐惧。方法论的指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日常的积累。
想要购买赠书的同学,
可以点击链接进入当当网购买噢~
⭐
赠书福利
截至2019年10月7日18时,在本文下留言说说你对论文写作的想法,获赞数前三名的读者将获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本。
,也有三本《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等着你哦。
推荐阅读
读杨仁寿《法学方法论》:非为“用”法而用法
这么读书,你也可以变秃:社会学研究生的一次夜谈
自在独行:一位“不法”学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读《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有感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蒋浩天
本期编辑 ✎ 云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