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法学院为什么能A+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2-0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人大法学院”)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引领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次高校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学科再次获得A+,与法大并列第一。同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那么,人大法学院为什么可以常年稳居榜首?恰逢人大法学院70年院庆之际,青苗法鸣特依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带诸位一同寻找答案。

什么是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而在四次学科评估中,无论一批新兴法学院如何以迅猛速度发展,人大法学院始终稳居最前列。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有关说明,在进行学科评估时,主要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框架体系内进行评估。


01

群贤毕至,名师辈出

    师资队伍与资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与“支撑平台”两部分。“师资质量”由队伍水平、结构及国际影响程度等构成。“专任教师数”主要体现师资充分性。“支撑平台”主要统计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数。

    众所周知,人大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历届80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以及2012年和2019年评选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中,生前及目前在人大法学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分别有7人和6人,远超绝大多数法学院校。


与此同时,人大法学院更有一大批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并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02

聚英才而育,铸法治精英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学科评估建立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体系,以全方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而人大法学院是多维度、全方位地培养法律人才的。具体表现在培养体系、奖励资助、比赛实践和人才输出四个方面。

首先,课程完备,方式新颖。不仅本科生学生培养方案中课程齐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种类丰富,而且设立了“法学—工商管理”和“法学-新闻”两个特色实验班,还有专门录制视频的精品课程。以下为人大法学院2017学年本科生培养方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培养特色方面,学院会给大一新生安排每班15个人的新生研讨课,不同的老师授课方式不同,各自组织社会实践、外出采风等活动;学院还设有特色的导师制度,即在本科生大一和大三之时会以抽签的形式抽取导师,以细致指导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方面。教学内容方面,在读同学觉得老师们授课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充实感和趣味性兼具,学院的学风也很正,老师们并不会因为平时交流比较密切期末就给高分,而是客观地根据卷面评分。据说,除校图书馆外,只有法学院才有独立图书馆,在综合性大学里可以说是很排面了!

与此同时,奖励品类繁多,资助体系完善。以下为人大法学院官网公开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一览表:

此外,法学竞赛强势,社会实践丰富。人大法学院参与法学竞赛的势头十分强劲,多次在国内外模拟法庭比赛中取得中国赛区冠军或者在国际赛上取得中国法学院的最高成绩,比如Philip C. Jessup、Willem C. Vis Moot、“贸仲杯”、“理律杯”、红十字“国际人道法”等模拟法庭竞赛。以Jessup为例,人大法学院代表队多次获中国赛区冠军,八次赴美参赛,并数次位列全球五十强,2020年,人大法学院代表队以全球第14名的好成绩荣获“Alona E.Evans书状奖”,在此前的中国赛区选拔赛中,代表队已获总成绩第一名、一等奖及并列最佳正方书状奖。

图为人大法学院代表队在牛津大学参加第五届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总决赛的合影


人大法学院还成立了法律诊所和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前者专门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的培训,向诊所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平台,为贫穷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同学们可以最真实而直接地体会法律程序和法庭氛围;后者则与人大商学院、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等院系密切合作,辐射各地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律所等法学实践基地,进而开展实验教学。

最后,人才质量高,知名校友众多。宏观方面,法学一直是就业红线专业,相对来说,人大法学院的就业情况比其他学校的法学院乐观,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很宽广,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各省委组织部、各省纪委监察委、上海证券交易所、红圈所、华为等知名单位。


03

深耕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丰硕

科研水平通过“科研成果”“科研获奖”和“科研项目”方面体现。人大法学院科研底蕴深厚,拥有22个研究机构,其中民商事法律中心(http://www.civillaw.com.cn/)、刑事法律中心(http://www.criminallaw.com.cn/)和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http://www.calaw.cn)是重点研究基地,相信很多法科学子都关注了这三个中心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依托于各大研究中心,人大法学院近三年科研成果喜人。根据青苗2017年,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2018年16所法学院CLSCI论文大盘点、2019年23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可以发现:2017年人大法学院在CLSCI论文上发文量共计88篇,且自发率较低,仅有6%;2018年发文总量103篇,较2017年增加了15篇,且三大刊发文数17篇,位列第一;2019年发文数高达115篇,较2018年增加了12篇,三大刊发文16篇,自发率仅4%,较前两年很低的8%又下降了4个百分点。在当前核心期刊发文形势愈发严峻德情况下,自发率能大幅下降,非苦功而不能成,为人大法学院点赞!


04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社会服务贡献”是通过各学科提供的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总体情况和若干“代表性案例”进行评价;而“学科声誉”由参评学科专家参考《学科简介》对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道德等情况进行评价。

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人大法学院走在中国法学发展的前沿,其史上有不少“第一”的烙印: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1984年第一批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孙国华教授成为中南海讲课第一人;1988年,新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从人大法学院毕业;1990年,王利明教授成为第一位民法学博士;1993年建成第一个全国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中国的第一个法学类教席在法学院郭寿康教授的主持下设立于人大;2011年,实施亚洲校园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法律类项目;2014年,成为第一所与哈佛大学法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的中国法学院校;2016年,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向最高人民法院选派输送诉讼服务志愿者的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系成立批文


肩负责任与使命,人大法学院在建设社会的道路上也不遗余力。其先后有9名教授13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过法制讲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大法学院专家学者针对疫情防控的法律依据、民生保障焦点热点问题以及疫情面前可能涉及到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先后发布近百篇文章,发出法学专家声音,提供正面舆论引导。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自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以来,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的人大法学学者全面深入参与民法典编纂等重要立法工作,为民法典体系重大变革及民法典各编具体制度和规则的完善提供了大量的立法建议、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人大法学院在国内所有法学院校中参与人数最多。

图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现场,及王利明教授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讲座《我国民法典分编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结语

人大法学院70年来的成长,是我们新中国法学教育70年砥砺奋进的缩影。它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A+当之无愧!在此祝人大法学院70岁生日快乐,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途似锦!


推荐阅读

适逢美国大选,张千帆教授评美国宪法上的政教关系

西政70年,这些70+的老先生们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法大人:六十八载,春华秋实

最新!清华法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发布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编辑部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