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2020年第6期摘要
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证据科学》2020年第6期摘要
1.私鉴定之定性分析—基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1条的展开
作者:占善刚 张一诺(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要:现行立法并未明确指明私鉴定之性质,对私鉴定准用私文书证质证规则的理解与适用意见在理论上存在较多缺陷。传统学理视角下倾向于将私鉴定定性为民事证据,此种错误认知有其内在的逻辑矛盾,且限制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与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受立法和学理上的影响,证据定位导致私鉴定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诸多适用弊端。为破解前述理论及实务困境,应当将私鉴定定性为诉讼主体所作的当事人陈述。私鉴定既是当事人事实主张的一部分,又是当事人顺应主张具体化要求的重要体现。此举不仅能够化解私鉴定与司法鉴定之间的冲突,还能够恰当地贴合司法解释规定而使一系列具体的适用规则得以明确。
关键词:私鉴定;当事人陈述;主张具体化;司法鉴定;证据调查
2.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据审查模式
作者:冯科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刑事诉讼模式决定了证据审查模式。协商认罪式诉讼模式对应以认罪自愿性和真实性为核心、以简化程序为支撑、以法官为主导的证据审查模式。从正当性角度,自由证明奠定了认罪机制下证据审查模式的理论基础;高标准的审前程序和认罪机制中必要保障措施构成了认罪机制下证据审查模式的制度基础,前者满足了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后者补足了认罪协商机制的公正性。这对从“宏观 - 传统刑事诉讼系统缺陷”和“微观 - 认罪认罚从宽保障措施不足”两个维度反思和增强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审查模式的正当性基础有较强借鉴意义。进而,针对当前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审查模式运行的缺陷和特点,还应当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刑事诉讼模式;证据审查模式;正当性基础
3.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转换的举证风险及应对
作者:李瑞登(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检察院)
摘要:认罪认罚制度实践中,检察机关在审理程序由简化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后可能面临举证不足或举证困难的风险。究其根源,既有诉讼高效推进中调查取证可能存在的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不足或遗漏、供述依赖与认罪认罚之证据属性的冲突等因素,也与司法实践对法定证明标准的可能酌定降低适用有关。应对认罪认罚案件简化审理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及潜在的举证风险,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应坚持法定的证明标准,着眼于提前与侦查机关沟通或提前介入以引导侦查取证,并于审查起诉中重视认罪供述之补强。
关键词:认罪认罚;审理程序转换;举证风险;证明标准
4.刑事审讯中的证据运用:从获取供述走向收集信息
作者:方 斌(河南警察学院)
摘要:在刑事审讯中,以收集信息为目的的证据策略运用,是一个由证据评估、获取自由陈述、穷尽证据解释、分层出示证据、用证对质并要求解释等五个步骤组成的严密的策略体系。该策略体系以回溯推理原理为指导,以换位思考为视角,以改变犯罪嫌疑人的反审讯策略为核心,旨在实现收集信息、保障人权和遵守法制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刑事审讯;证据运用;信息收集
5.刑事强制医疗审批的证据问题研究 —以强制医疗申请被驳回案件为视角
作者:向 静 刘于禾(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强制医疗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针对精神障碍者触犯刑法而无刑事责任能力时采取的一种特别程序。具体实施过程中,法官对案件相关证据审查后可能驳回强制医疗申请,致精神障碍者重回社区。本文调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强制医疗申请被驳回的 65 起案例,结合本地司法部门访谈及实务案件调研,针对强制医疗申请被驳回,揭示了现状,分析了原因,并就完善刑事强制医疗审批程序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提升侦查取证与证据审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保障精神障碍者人权的基础上,降低精神障碍者再次实施危害行为的可能性。
关键词:刑事案件;强制医疗;审批;证据
6.刑事案件中运用DNA认定亲缘关系的法律漏洞与解决路径
作者:贾治辉 段黎宇(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DNA 既可以反映个体的身份信息,也可以反映个体的家族遗传信息。刑事案件中,通过DNA的同一认定查找到相关个体需要有已知的样本基础,故通过DNA的种属认定查找嫌疑人家族遗传范围正成为一种新兴的 DNA 技术调查手段。侦查实践中,亲缘 DNA 的使用方式分为两种,检索与鉴定。亲缘 DNA 检索指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同源家族,亲缘 DNA 鉴定是由专门知识的人对指定检材与指定样本进行家族同源性的鉴别,两者是证据链的不同环节。目前,我国对DNA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亲缘DNA的两种使用方式均无法可循,形成了诸多围绕亲缘DNA的法律漏洞,表现在DNA数据库的设立、建库规范、运用及采样、公民隐私保护等方面于法无据。因此,从我国国情和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域外对亲缘DNA运用的法律规范,结合立法、司法、学理等常规路径,来弥补亲缘DNA运用的法律漏洞。此外,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政策、指导案例、新媒体宣传进行探讨也有利于更好的弥补法律漏洞。
关键词:亲缘 DNA;检索;鉴定;数据库
7.运动员兴奋剂检测样本采集主体研究
作者:刘 鑫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世界反兴奋剂运动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但对运动员采集血样应当遵守指南、所在地法律的声音愈来愈强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是体育界反兴奋剂的基本法律,具体操作和要求应当遵守ISTI及《血样采集指南》。血样采集操作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和训练,因而应当遵守《条例》、ISTI、指南以及所在国的法律、操作规范。指南是ISTI的扩展,原则上应当遵守,特殊情况可以例外但应当有理由。笔者建议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重视法律顾问工作,加强合法合规审查;完善我国的运动员兴奋剂检测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国际体育组织沟通。
关键词:兴奋剂;静脉穿刺采血;运动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8.法庭科学认知偏差研究:系统综述
作者:[美]Glinda S. Cooper, Vanessa Meterko 著 曹洪林 潘楚怡 译
摘要:认知偏差对法庭科学决策的影响程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法庭科学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具有 重要影响。我们对法庭科学学科中关于认知偏差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最初的文献检索活动包括对3个数据库(2个社会科学数据库,1个科学数据库)的电子检索和对已确认论文参考文献进行的人工审查。所有文献首先由2名独立的审查员对文章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全文审阅,最终确定了29 篇文献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中2项研究的方法论存在严重缺陷,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该研究 无法提供有用的证据信息。大多数研究(22篇论文)的分析仅限于司法鉴定人(17 篇)、法庭科学实习生(2篇)或司法鉴定人和学生(3 篇);其他研究的实验参与者多是大学生或普通人群。11 项研究涉及潜在指纹分析,在其他研究中,分别有1至3 项研究涉及其他13个学科或领域。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 后续研究提供了1个强健的数据库。在已有研究中,有证据表明确认偏差会对分析人员的结论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以司法鉴定人或实习生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当他们在得知了案件的特定信息如“犯罪嫌疑人” 或犯罪场景(有9项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检验)、使用样本的程序(4项研究)或先前鉴定的结论(4项研究)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现有研究支持司法鉴定人容易受到各种类型确认偏差影响的观点,同时认为以下做法在司法鉴定过程中具有潜在的程序价值:减少鉴定人员对无关信息的接触,控制向鉴定人员提供相关信息的顺序,使用多个比对样本而不是单个可疑样本,检验人员应在对先前鉴定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结果实现重复。
关键词:法庭科学;认知偏差;确认偏差;情境信息;培训
推荐阅读
魏东:刑法博士生考生阅读建议书目
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信息编辑 ✎ 煜雅
排版编辑 ✎ 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