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要目

青苗法鸣信息中心 青苗法鸣 2022-10-02

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大疫情之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进路难题及其挑战


作 者:郇庆治,刘  琦 

摘 要 :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体系,而是还要努力创建将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相结合的新经济、新社会与新文化。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既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更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或广义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未来图景的许多理论构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其实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及其二者有机融合的历史和理论自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切实持续取得成效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前提性条件。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经济愿景;社会愿景;进路难题


C.J.阿瑟对《资本论》的“新解读”及其理论症结


作 者:周露平

摘 要 : 克里斯多夫·约翰·阿瑟是欧洲“新辩证法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与思想资源提供者。阿瑟的新辩证法的理论核心,是以价值形式的辩证法为内容,考察现代资本主义交换方式。阿瑟的新辩证法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出发,颠倒《资本论》所要呈现的批判内容。具体而言,阿瑟的错误在于,将价值形式的辩证运动看作资本主义历史运动全貌,试图以此重新考察资本剥削问题,进而批判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论,走向批判《资本论》之路。阿瑟新辩证法的理论局限在于,没有看到《资本论》研究不局限于考察资本主义的交换关系,而是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  C.J.阿瑟;资本论;新辩证法;理论症结;批判立场


建党精神百年话语叙事的逻辑意蕴与时代传承


作 者:祁  程

摘 要 : 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基石,从其百年话语叙事中加以内涵凝练,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党的百年历史进路与革命精神的命名规律。建党精神话语叙事的百年逻辑演进是复杂交织的历史合力的动态过程,其叙事的形式表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综合体现。逐步进入到“中国化”话语语境之中,实现了话语叙事的转换,是从革命创党建政精神话语叙事向执政兴党治国精神话语叙事的转化。并在此过程中,揭示出历史总体性与理论逻辑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性与具体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辩证意蕴。立足新时代探索有效途径,对建党精神的百年话语叙事加以时代传承,在接续与创新中把握其丰富的逻辑意蕴,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将建党精神作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精神指引。

关键词: 建党精神;话语叙事;逻辑意蕴;时代传承


环境噪声污染侵权归责原则再议

作 者:刘卫先

摘 要 : 我国环境法学界普遍认为环境噪声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判断过错的依据则是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对环境噪声侵权纠纷并没有统一适用这种过错责任原则。由于环境噪声污染不具有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典型环境污染所具有的累积性、时空迁移性等特征,致使环境噪声的排放与声环境质量具有直接对应关系。基于此种事实,声环境质量标准才是判断环境噪声侵权的主要依据,且环境噪声的排放者应直接对声环境质量负责。因此,环境噪声污染侵权应适用基于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过错责任原则,并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修改为“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关键词: 环境噪声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论中国生态修复法学研究的自我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进行的批判性审视


作 者:吴  鹏

摘 要 : 现有生态修复法学研究主要表现为一种学徒模式的论证思路,即以权利—责任为核心内容,围绕案例分析展开的实证研究。当然,这是法学实证研究过程中较为通行的套路。但是在生态文明逐步替代传统工业文明,充分展现新现代性的时代大背景下,这类法学研究套路则略显禁锢,既表现出较强的主观主义特征,也容易将针对生态修复的法学研究引入到外部反思的窘境中,从而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构的社会现实。因此,中国的生态修复法学研究或可由摆脱上述学徒模式为肇始,渐趋形成中国生态修复法学研究的自我主张。

关键词:生态修复法学研究;学徒模式;外部反思;自我主张


我国《民法典》“绿色规范”之解释:“绿色原则”类型化及其展开


作 者:吴良志

摘 要 :绿色原则及各编中的绿色条款共同构成我国民法典绿色规范的主体。通过文义解释和论理解释,绿色原则可类型化为广义与狭义两类以及狭义的积极绿色原则、消极绿色原则和“中性”绿色原则三种形态。在三种形态下分别通过体系解释和目的扩张解释,绿色及其周边条款可以生成倡导性绿色规范、禁止性强制性绿色规范以及义务性强制性绿色规范。通过体系解释和目的限缩解释,对三种不同形态绿色规范的直接援引或构造转化,使其“变身”为绿色裁判规范加以适用。

关键词:绿色原则;绿色规范;类型化;绿色裁判规范


取水权优先效力规则研究


作 者:张  舒

摘 要 : 取水权要成长为独立而稳定的物权,对于清晰的优先效力规则存在制度需求。优先效力规则的建立和完善一直是传统水权制度发展的核心,河岸原则和先占原则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在于同时考虑权利成立时间和用水目的因素而确定权利优先效力。按照时间顺序确定取水权的优先顺序,与传统物权效力规则相一致,体现取水权的私权属性;按照用水目的区分取水权的优先级别,则更多地体现公权力对水资源的价值预判和倾斜性配置。取水权优先效力规则集中体现了取水权的物权属性和对其公权干预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我国需要综合考虑权利成立时间和用水目的因素,建立稳定的取水权优先效力规则。

关键词:取水权;河岸原则;先占原则;生态环境水权


高污染工业企业减排:“威逼”还是“利诱”?——基于两控区与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评估


作 者:涂正革,金  典,张文怡

摘 要 : 企业减排依靠行政命令“威逼”还是市场机制“利诱”,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库,考察了两控区政策与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高污染工业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控区政策并未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且经济增长也受到较大负面拖累。而2005年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后,两控区政策虽然产生了14。9%的减排效应,但对企业经济质量损害依旧较大。(2)2007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效果显著,试点地区内高污染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11%,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内企业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并未表现出经济效益受损迹象。(3)尽管排污权交易制度尚未能弥补两控区政策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两类政策的叠加减排效应明显。总之,高污染工业企业的减排不仅需要政府威逼产生的环境规制压力,更需要市场利诱吸引企业自发参与。

关键词: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政策;两控区政策;工业企业;减排;双重差分


环境分权影响了区域环境治理绩效吗?


作 者:徐盈之,范小敏,童皓月

摘 要 : 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对我国环境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环境管理事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理分配是环境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和中介效应方法检验环境分权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旨在从环境分权角度寻求改善和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的方法。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的环境分权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各类型环境分权能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技术进步和环境执法力度间接作用于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环境分权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为提升区域环境治理绩效,需要加速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并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产业、技术和执法因素划分环境事权。

关键词:环境分权;环境治理绩效;GMM估计;中介效应模型


“互联网+”、技术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基于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


作 者:李  雷,杨水利,陈  娜

摘 要 :基于超效率共同边界函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从线性与非线性双重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提升了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在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从区域异质性看,“互联网+”对西部与中部地区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互联网+”与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互联网+”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而且还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差距。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互联网+”战略提供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异质性;创新效率;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三次产业集聚对大气污染的差异化空间效应——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实证研究


作 者:胡珮琪,蒋姝睿,马  中

摘 要 :为提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在该区域探究了三次产业集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差异化影响。在2007—2016年间,该区域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26”城市一二三产业集聚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第一产业集聚对大气污染影响并不显著,二三产业集聚水平对大气污染均具有显著的本地和空间溢出效应,分别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化和能源消费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证明了打破区域行政边界、进行产业布局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多方位实现一体化发展、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提升引进企业的环保门槛、合理规划城市化建设、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治理大气污染等。 

关键词:产业集聚;大气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间杜宾模型

推荐阅读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要目
《法律史评论》(CSSCI来源集刊)稿约
《清华法学》2021年第3期要目
《法学评论》2021年第3期要目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要目
《财经法学》2021年第3期要目

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信息编辑 ✎ 煜雅

排版编辑 ✎ 煜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