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大法学教室》第二期目录及摘要

青苗法鸣信息中心 青苗法鸣 2022-10-02

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期刊简介】


  本刊以中国大陆现行法律为中心,每期以法学专论、法学学堂、案例研习、判例评述等固定栏目为主体,兼辟法史钩沉、法律名词考释、书评、求学心影等弹性栏目。

  本刊的宗旨,是为中国大陆法科学生提供新鲜、全面、实用、活泼的知识补给。与此宗旨相契合,本刊有别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内的学术刊物,不讲求长篇大论和繁复的脚注征引,而寻求在学术严谨性前提下的文风和文体的灵动,彰显学者的个性。

  聚海内名师而授,汇天下英才而教,砥砺切磋,期待本刊能成为一本推动法律教育、贴近法科学生的有温度的法律教学杂志!


编辑委员会(按姓氏拼音顺序)

民事法:曹险峰、方新军、葛云松、梁上上、孙鹏、吴泽勇、谢鸿飞、杨代雄、于飞、张家勇、周江洪、朱庆育、朱晓喆

刑事法:车浩、陈璇、董坤、付玉明、江溯、施鹏鹏、万毅、王钢、于改之

公 法:黃卉、沈岿、王锴、王天华、张翔

基础法学:雷磊、王健、郑玉双 


编辑部

主 办:北京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蒋 浩

主 编:李   昊

民事法:杜如益、姜强、李世刚、刘颖、刘鹏飞、刘生亮、茅少伟、吴香香、严城、杨旭、王融擎

刑事法:程捷、刘畅、唐志威

公 法:毕洪海、贾茵

基础法学:孙海波、谢晶、赵英男 

国际法学:连文怡、谭渝丹 


联络信箱:legalstudies@163.com;yenching.legalstudies@gmail.com

ISSN:2709-6645

出刊频率:季刊(3、6、9、12月出刊) 

 

【发刊词】


  纵观中国大陆教育体制,从小初开始,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即离不开各种教辅杂志和读本的辅助。然而及至大学,除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辅导材料,辅助法科教育的课外学习用书竟难觅踪影,更遑论面向学生群体的法律教学杂志。

  反观大陆法系,尤其德日,各类法律教学杂志屡见不鲜,如德国的JuS、JURA,日本的《法学教室》《法学Seminar》等。但两国刊物的旨趣风格又各不相同。德国的法律教学杂志直接服务于关乎法科学生职业命运的两次国家考试,栏目设置也围绕国家考试的知识点、案例分析技能、案例研习和判例评析展开,帮助法科学生成为完全法律人。日本的法律教学杂志则与本国的法学教育体系相契合,风格清新,内容生动灵活,在企划专题、主题讲座、演习和最新判例速递等常设栏目之外,还设有名词解释、书评、新书速览等弹性栏目,每期的卷首语也别出新意,常延请知名法学教授挥洒诗意。尽管风格各异,两国法律教学杂志的共通宗旨,均是指导法科学生的求学、读书、写作,助其掌握教科书中抽象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在内容上也都以法教义学为载体,为法科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课外材料,贴近他们的学习需求。

  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法学研究和法科教育都取得了质的飞跃。目前,法学研究的范式逐步转向法教义学,法学教育也正在进行一次体系的更新。理想的法学教育,应当在促进法律教学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推动法教义学知识本土化的同时,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近年来,随着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引入,法学教育上的更新在法律教学中已经日益引起关注。值此契机,本刊定位于实践导向的法律教学刊物,旨在进一步推动这种革新,并增强学生对法律背后的道理的理解和关注。

  本刊虽效法德日类似刊物,但取其精华,内容上注重本土化。本刊以中国大陆现行法律为中心,每期以法学专论、法学学堂、案例研习、判例评述等固定栏目为主体,兼辟法史钩沉、法律名词考释、书评、求学心影等弹性栏目。本刊的宗旨,是为中国大陆法科学生提供新鲜、全面、实用、活泼的知识补给。与此宗旨相契合,本刊有别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内的学术刊物,不讲求长篇大论和繁复的脚注征引,而寻求在学术严谨性前提下的文风和文体的灵动,彰显学者的个性。

  聚海内名师而授,汇天下英才而教,砥砺切磋,期待本刊能成为一本推动法律教育、贴近法科学生的有温度的法律教学杂志!


【卷首语】

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法学毕业生的寄语/苏亦工



【目录】

【法学大师课】


法学的想象――大陆法系突破困境的议程设定/苏永钦



法律在世界各国的功能相似,但法律文化和法律思维却非常不同,两大法系间始终存在的鸿沟使得跨越法系的整体转轨几乎不可能。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面对法律移植中「建立第一手的法教义学」的老问题,以及法教义学相对于社会科学和AI出现的新挑战。法学教育需要培养法科学生的宏观视野与跨界能力,传习更多样的方法和风格,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勇气。大民法典、部门宪法、界面的教义学、社科法学是有助于推动法教义学应对未来挑战的四个新领域。

关键词  法系鸿沟;大民法典;部门宪法;界面的教义学;社科法学


【法学专论:法学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展开】


隐喻与想象――关于民法鉴定式案例教学的思考/娄爱华


以概念精细化、分析体系化、报告程序化面貌出场的鉴定式案例分析,具备论述虚拟化、分析情境化、体系多样化的特点。虚拟化隐喻了鉴定式与「争鸣的法」可以兼容,情境化隐喻了鉴定式分析以人为中心、并超越部门法历史局限的可能,体系多样化隐喻了中国法主体性及创造性的空间。基于上述隐喻,可以想象鉴定式的另一种面貌。法学教育应以品格养成为先,以技术训练为后。

关键词   鉴定式;案例;法学教育


刑事诉讼案例研习的鉴定式展开/程捷


鉴定式是德国法学特有的一种案例教学技术,它旨在详尽地呈现法律适用的思维过程。鉴定式的精髓在于将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切分成更容易处理的片段,让这些片段和具体的规范逐步符合,然后将一系列中间结论汇总到一起得到最终的答案。为了实现这一步,要让「目光在规范和事实之间来回穿梭」。具体撰写时,首先要结合具体案情和法条抛出法律分析中的假设性问题;然后便是对规范中的法律要素展开定义,需要定义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未来需要用于归纳的要素。接下来要考虑本案事实是否可以该当已经被解释的构成要件,最后在其法律适用的思维表述之后必须得出某个确定的结论。

关键词   鉴定式;判决式;涵摄;法律解释


鉴定技术在行政法案例研习中的应用及其困境/张冬阳


法学教育的核心职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进行法律解释和适用的能力。鉴定技术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抽象理论应用于具体案件,还训练其基于中立的立场对不同法律观点进行讨论和评价的能力。它不是单纯的写作文体,更是一种展示规范适用和法律寻找,让思考过程和结论可信化的技术。鉴定技术的使用限制在有问题的案情分析上,对于构成要件特征明显满足的情形,推荐采用确认文体或者混合型确认文体。鉴定技术的引入对行政法教义学和组织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可以为在线期末考核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鉴定技术;鉴定文体;行政法;法教义学


【法学学堂】


行为理论与阶层犯罪论体系概述/江溯


行为理论与阶层犯罪论体系是刑法课程入门的第一课。完整的犯罪审查结构包括五个阶层:第一,审查一个举止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行为;第二,审查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个犯罪的构成要件;第三,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第四,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罪责;第五,审查是否具备其他排除犯罪成立的要件。在掌握以上五个步骤的前提下,可以开始刑法鉴定体的案件演练。

关键词   行为理论;犯罪类型;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


【案例研习】


钱塘金属公司设立案之请求权基础分析――出资抗辩、债务移转与财产返还/严城


合伙合同是以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而非以交换给付为目的,故以给付牵连关系为基础建构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之于合伙合同原则上应予限制适用。另公司设立协议就其法律属性,为公司章程的预约,因此,在公司设立阶段应区分设立合伙和设立中公司,而不能混为一谈,否则有违交易安全。就设立合伙阶段对外所生债务,除非透过相应法律行为移转给后成立的公司承担,各合伙人仍应对债权人负连带之责。

关键词  公司设立;民事合伙;债务移转;返还请求权


级别管辖案例分析/陈杭平


级别管辖是中国特有的一项民事诉讼管辖制度。透过一则案例,围绕级别管辖与管辖恒定原则的关系、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以及级别管辖移送错误的救济三个焦点问题展开分析,探索实务难点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也对中国级别管辖规则的刚性化进行必要的反思。

关键词  级别管辖;管辖恒定原则;诉讼目标额;移送管辖


嫉恨的保姆(下)/车浩


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是培养法学思维模式的重要手段,亦是当下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编撰的教学案例为分析对象,本文演示了鉴定式分析方法在刑法案例研习课程中的运用。文中展示了对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未遂犯、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实行过限、共同过失犯罪等总论问题,以及对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侮辱罪、诽谤罪、盗窃罪、抢劫罪、(转化)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侵占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分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结构和思路;梳理了相关问题的学说争议及其对案件定性的影响。本文的部分内容仅供教师教学授课时参考使用,并非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必备内容。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占罪;未遂犯;认识错误;教唆;帮助;共犯的从属性


证据「先天不足」的强奸幼女案/刘昶


被告人庭审中翻供且没有其他关键性证据时,法庭认定被告人的庭前供述与证人关于发案、破案过程以及被告人事后行为的证言相印证,结合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本身的特性,认定被告人庭审前所作供述可信,据此确定了案件事实。这种对印证较为宽泛的理解一方面扩大证据相互印证的范围,有助于在证据充分但不充裕的情况下认定案件事实;另一方面重视连接证据与案件事实的桥梁,也就是逻辑和经验法则与推论,避免了印证沦为僵化的证明力规则。

关键词 印证;间接证据;经验法则


【实务评析】


论中国证明责任裁判在实务中的发展/曹志勋


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其裁判技术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民事诉讼学理上,中国学者已经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共识,并且逐步推进对证明责任概念、主观与客观证明责任、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和配套证明机制的理论探讨。中国司法实践逐步深化了对证明责任裁判问题的认识,这尤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解释》)的出台为分水岭,其核心在于对于真伪不明状态的态度。在《民诉解释》出台之后,实务中直接认定真伪不明的裁判文书逐步增加,但整体来看仍属于极少数情况。中国实务中也出现了一些非典型的证明责任裁判。与此前理论观察的结论相似,实务中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案件,继续坚持原有证明责任二分式模式下「未说服即不存在」的思维方式。这些裁判只不过在形式上引用了《民诉解释》的相关规则,而尚未充分重视裁判说理中证明责任规范的意义,其对裁判技术的运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证明责任;真伪不明;民事诉讼;裁判说理;裁判技术


【实务第一站】


谈谈法律文献检索这门技术活――入门秘籍/刘明


大数据、网络时代,法律文献检索在法科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成为法律人职业生涯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法律文献检索明显不同于法学理论课的学习,它属于技能训练,要想学好这门技术活必须掌握入门要领。

关键词  法律文献检索;入门要领


【法律文献导读】


理解法理学:《法理学简明读本》导读/孙海波


法理学旨在研究一般法律现象及问题,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定性,决定了这种学问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总体来说,它主要包括法概念论、法伦理学与裁判理论(法律方法论)三部分内容。法概念论集中关注法律的性质,尝试提供判定法律的根本标准;法伦理学则追求正当之法,告诉人们哪些举动在法律上是正当的,哪些做法应予以禁止;裁判理论关注的是法律规范在个案中如何适用,如何依照既有的法律推导出正当的裁判。《法理学简明读本》一书即是按照此一体例写作,从法概念论、法伦理学以及裁判理论三个方面将重要的法理学思想和流派分门别类,为人们迅速了解法理学的基本样貌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关键词  法理学;法概念论;法伦理学;裁判理论


信息编辑 ✎ CHL

本期编辑 ✎ 煜雅



推荐阅读

《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7期要目

《法治研究》2021年第4期要目

《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要目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2021年第3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1年第7期要目

《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6期要目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