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那些适合法学本科生参加的学术论文竞赛

青苗法鸣 2023-01-05

编者按:学术论文竞赛对于法学学生来说无疑是提升自己的优质途径。在日益严峻的升学、就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也开始有证明自己学术能力和水平的需求。本文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那些适合法学本科生参加的学术论文竞赛,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们在选择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


作者简介

杨欣,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本科生,兴趣爱好:法理、宪法与行政法


前言


发文难,发文难,多歧路,今安在?无可置疑,文章发表的艰辛已经是目前法学学子甚至是高校青椒普遍面临的难题。曾几何时,随着考研热度的逐年增长,无论是基于保研得奖还是学术训练的目的,在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大军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本科生的身影。但初入学海的青苗们面对鱼龙混杂种类繁多的期刊不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更有甚者误入歧途发了黑刊,非但无益于学术进步,反而会影响今后的学术声誉。而一些期刊人为设置的学历资质门槛又不知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即使在高水平的文稿质量、指导老师的不吝帮助(包括但不限于挂名、挂课题)加持下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审核校对获得录用通知,这部分学子们仍须在正式发表见刊前的不确定因素中面对漫长煎熬的等待,生怕错过了某些时间节点。


其实,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相比于扎堆内卷的期刊发表之路,参加一些高质量论文竞赛同样有机会让你的文采得以展示,通过和不同高校、年龄相仿学友的交流比拼,既能锻炼学术写作水平也能以闪闪发光的科研竞赛经历在保研评奖上取得理想的效果,还能拓展视野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有机会被推荐到学术刊物发表或者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为今后的升级打怪之路打下不错的开头。其实,很多高校已经出于训练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目的举行过可以甚至只面向本校本科生的较知名竞赛,如中国政法大学“中伦杯”学术十星论文大赛、军都法学论文大赛、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德恒杯”学生论文大赛、西南大学“廌鸣杯”学术论文大赛、上海交通大学“唐文治”杯哲学社科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不一而足。


本文在此做了一个简陋的梳理,期待尽可能把那些高楼“千川汇海阔”,让广大蓄势待发的本科青年学子“风正好扬帆”,登上那个高楼,打开那扇窗,尝试望尽天涯路,迈好学术第一步。


最后,如林来梵老师所言:学问的欢愉与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引其一番话语,是为导言,也与诸君共勉。


一、“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



关键词:知名赛事 只面向本科生 有机会推荐发表核心 复赛答辩


(一)主办方:

“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组委会、湖南大学法学院


(二)基本情况:

该项大赛曾受到《光明日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每次参赛人数上千,专家评委来自《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学家》等多家期刊编辑部和高校,是实至名归只属于本科法学生的全国重量级赛事。


1.面向群体:

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普通高校在读法学专业本科生


2.奖励方式:

(1)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组委会、湖南大学法学院将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额度为税前)。最近一届即第二届大赛将赛道分为法学论文类、案例评论类、经典书评类三个组,计划评选特等奖3名(每组各1名)、一等奖9名(每组各3名)、二等奖18名(每组各6名)、三等奖36名(每组各12名),另评选优秀奖若干。但主办方声明为确保获奖作品的质量,大赛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各类各级奖项均可空缺。于是第二届实际评选出的奖项数量与计划有出入,以下为实际颁发奖项数量。


特等奖:1名,单笔现金奖励30000元

一等奖:2名,单笔现金奖励20000元

二等奖:9名,单笔现金奖励10000元

三等奖:23名,单笔现金奖励5000元

优秀奖:21名,只发证书。无现金奖励

此外优秀指导奖(10000元)2名和优秀组织奖(10000元)3名


(2)所有进入复赛但未获奖的同学将获得电子版复赛参赛证书,因特殊原因放弃复赛的同学将获得电子版复赛参赛资格证书。


(3)获奖比例:仅法学论文组初赛进复赛比例已将近1:15(61:911),最终获奖比例为1:38(24:911)。(第二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初赛收到千名高校学生的有效参赛作品共计1154余篇,其中法学论文911件,案例评论类170件,经典书评类73件,最终确定论文61份、案例评论25份、经典书评12份通过初赛进入复赛(8分钟PPT答辩展示),评选出56项获奖作品,其中法学论文组24项、案例评论组20项、经典书评组12项)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二届,分为初赛专家评审和复赛答辩,最近一届即第二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已于2021年1月17日启动征稿,2021年10月8日公布进入复赛名单,2022年1月8、9日两天复赛线上答辩,于2022年1月23日公布最终获奖名单。


二、“法律人之声”京津冀高校大学生法学学术论文大赛



关键词:新兴赛事 限制地域 得奖率高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


(二)基本情况:

最近一届赛事为第三届,对学生所处地域有所限制。最近一届即第三届竞赛选题分为京津冀协一体化法治研究、北京“两区”建设立法研究、未来法治研究(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京津冀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以及财税法与金融法研究五大版块。


1.面向群体:

京津冀地区高校全日制法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本科生


2.奖励方式:

(1)大赛主办方将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并邀请获奖者参加颁奖典礼。


一等奖:3名,单笔奖金1000元

二等奖:5名,单笔奖金800元

三等奖:10名,单笔奖金300元

优秀奖:20名(原本未设置优秀奖,评审时由于来稿优秀作品众多,为予以这部分同学表扬而增设)


(2)经评委会评出的优秀论文,符合出版要求的,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联系出版社结集出版。


(3)获奖比例:总数将近1:4。(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大学生法学学术论文大赛收到多所高校学生的参赛论文共计150余篇,最终评选出38篇获奖论文)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三届,最近一届即第三届于2021年8月13日启动征稿,2021年12月10日公布获奖名单,2021年12月25日在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首都经贸大学)博远楼天朗厅线上线下同步举行颁奖典礼(京内学生到现场,京外线上参加)暨交流研讨会。


三、“韬达杯”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生征文大赛



关键词:新兴赛事 五院四系举办 只面向本科生 推荐发表校刊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陕西韬达律师事务所、《法学实践论丛》编辑部


(二)基本情况:

最近一届赛事为首届,为促进法学实践的发展,鼓励参赛者以学生视角为主探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向,建设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术交流平台。


1.面向群体:

面向国内各高校在读法学本科生。


2.奖励方式:

最近一届即首届大赛将赛道分为“实践实训”与“学术洞见”两条赛道,分别评选法学实践类论文与法学学术类论文。法学实践类论文包括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计划评选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人;二等奖3名,奖金500元/人;三等奖4名,奖金300元/人;优秀奖6名。但实际颁发奖项数量较原赛事公告计划的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指标有所增加,以下为实际颁发奖项数量。


(1)获奖作者将获得证书,加盖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与《法学实践论丛》编辑部印章。


一等奖:2名,单笔奖金1000元

二等奖:4名,单笔奖金500元

三等奖:7名,单笔奖金300元

优秀奖:7名,无奖金


(2)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将作为法学实践创新论坛主要展示成果,并将根据出刊安排择优刊登在校内集刊《法学实践论丛》第五期上。


(3)获奖比例:进入复审后最终获奖的比例是1:4(15:59)。(参加初赛的稿件数量官方未予以公示,进入复审的法学论文数量是59份,终审入围的论文数量是30份,实际最终获奖论文数量是20份)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在2022年为首次举办,最近一届即首届于2022年1月17日启动比赛征稿,同年3月15日截止征稿,并于6月12日在《 法学实践论丛》公众号公布最终获奖名单,最后于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韬达杯”首届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实践创新论坛暨征文大赛颁奖典礼,论坛的主题为“搭建法学实践的交流平台 构建学术创新的互动桥梁”。


四、“南湖法学杯”法学论文写作大赛



关键词:五院四系举办 只面向本科生 推荐发表校刊


(一)主办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法学》编辑部


(二)基本情况:

最近一届赛事为第十届,采取双向匿名及三轮审稿制,会随最终获奖公示列出比赛前30名的名单。


1.面向群体:

国内各高校在校本科生(含非法学类专业学生)


2.奖励方式:

(1)获奖者可获得奖金及获奖证书,校内获奖者亦可得相应奖学金加分、第二课堂学分。


一等奖:1名,单笔奖金1000元

二等奖:2名,单笔奖金500元

三等奖:3名,单笔奖金300元


(2)以上6项获奖作品,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内刊《南湖法学》2022年第2期(21期)发表,稿酬另付。


(3)获奖比例:将近1:48(6:285)。(第十届“南湖法学杯”法学论文写作大赛共收到多所高校学生的参赛论文共计310余篇,有效投稿285篇,最终评选出6篇获奖论文)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十届,最近一届即第十届比赛于2022年3月20日启动征稿,4月20日截止征稿,5月15日在《南湖法学》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并宣布大赛结束。


五、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



关键词:校政合办 知名赛事 得奖率高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国家版权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二)基本情况:

第十三届大赛部分参考选题为:1.版权法基本理论研究;2.版权行政保护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措施、执法机制、执法效能、刑事衔接等);3.版权司法保护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民事保护、刑事保护、法律适用、类型化案例、诉调衔接等);征文活动采取匿名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组由国内立法、行政、司法和版权实务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征文活动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依往届惯例,国家版权局会在每年3-4月下发当年度版权征文大赛的活动通知,并在7月中下旬截止收稿,9月组织评审产生各类奖项。


1.面向群体:

往年第十三届赛事面向全校各专业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鼓励非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方向研究。


2.奖励方式:

(1)征文活动评选特等奖3名,“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一等奖各10名、二等奖各20名、三等奖各30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以下为本科生组在第十三届大赛的获奖情况。


特等奖:3名

一等奖:10名

二等奖:20名

三等奖:30名

优秀奖:19名


(2)获奖名单将在国家版权局官方网站、《中国版权年鉴》等公布。组委会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向各类奖项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并邀请知识产权领域学者、法官、实务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3)获奖比例:官方未公开参与评审的参赛作品数量。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最近一届即第十三届比赛于2021年3月下发通知启动征稿,2021年7月31日截止征稿,2021年9月24日在公布获奖名单,2021年10月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


六、“北仲杯”高校仲裁有奖征文大赛



关键词:专业化强 知名赛事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


(二)基本情况:

大赛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吸引了众多学子参与。目前第十届正在进行中,作者需围绕商事仲裁、投资仲裁或其他多元争议解决方式(ADR)相关的实体或程序法律问题撰文投稿,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选题。


1.面向群体:

国内外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奖励方式:

(1)论文发表: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将在《北京仲裁》上予以发表,《北京仲裁》编辑部将奉上稿酬,以下为第十届比赛获奖指标。


一等奖:2名;奖金:8000元人民币,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业版+争议解决模块使用权6个月(ID账号)。

二等奖:3名;奖金:5000元人民币,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业版+争议解决模块使用权6个月(ID账号)。

三等奖:5名;奖金:2000元人民币,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业版+争议解决模块使用权6个月(ID账号)。

优秀奖:5名;奖金:2000元人民币,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业版+争议解决模块使用权6个月(ID账号)。


(2)实习机会:北仲将优先为获奖作者提供来北仲实习的机会,此外获奖学生所在高校可获得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业版+任意一个模块2个月使用权(IP账号)。


(3)获奖比例:官方未公开参与评审的参赛作品数量,按往年惯例,进入复审的作品数量是30份,最后进入答辩的15份即是最终获奖作品。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最近一届即第十届大赛正在进行中,赛程如下。

1.2022年3月24日-2022年7月20日论文征集。

2.2022年7月21日-2022年8月5日论文初审。

3.2022年8月6日-2022年8月27日论文复审。

4.2022年8月28日-2022年9月14日答辩审查。

5.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21日论文评选

6.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官方另行通知。


七、未来法治学生论坛征文



关键词:新兴赛事 交叉学科 推荐发表核心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科技革命与未来法治跨学科交叉平台、《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二)基本情况:

该论坛鼓励学生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法律和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的学习和研究。往年有本科生获奖的记录。如第一届论坛中的郑州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温梦凌、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郑清洋、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李谢标,第二届论坛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陈泓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本科生侯博瀚。第三届论坛参考选题包括不限于:1.数字经济时代民法典适用若干问题;2.数字经济时代双循环法治建设;3.数字时代知识产权发展与变革;4.数字安全与数据治理相关法律问题(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请感兴趣的同学移步原文公告)


1.面向群体: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限于法学专业


2.奖励方式:

(1)此次第三届论坛将组织国内外未来法治领域造诣精深的专家对应征作者提交的论文予以初步评审,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论文作为拟获奖优秀论文,邀请其参加本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投稿中的原创论文还将择优推荐至《人大法律评论》(CSSCI收录集刊)发表。


(2)论坛设特等奖,颁发奖金10000元及奖状;一等奖,颁发奖金3000元及奖状;二等奖,颁发奖金1200元及奖状;三等奖,颁发奖金800元及奖状。以上奖项视来稿质量设置若干名。


(3)获奖比例:官方未公开参与评审的参赛作品数量。


3.比赛时间:

该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最近一届即第三届于2022年6月27日公告启动论坛征稿,将于2022年9月15日截止征稿,拟于2022年10月举行论坛,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举办时间与举办方式根据届时防疫状况灵活调整)。


八、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学术大赛



关键词:新兴赛事 限制地域 多校联办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等沪上法学院(研究所)相关专业共同举办。


(二)基本情况:

对参赛对象有区域限制,征文活动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论文需要遵守学术规范且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选题主要围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与司法鉴定学等刑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或热点难点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自行构思设计相关学科领域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的选题。


1.面向群体:

上海市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将分别设置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进行。


2.奖励方式:

(1)奖项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特等奖奖金金额为3000元,一、二、三等奖奖金金额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从两届实际获奖情况来看,奖项指标稳定在特等将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优秀奖8名(以上包括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第二届研究生、本科生获奖总数量如下。


特等奖:1名,单笔奖金3000元

一等奖:2名,单笔奖金2000元

二等奖:3名,单笔奖金1500元

三等奖:6名,单笔奖金1000元

优秀奖:8名,只颁发获奖证书


(2)第二届大赛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并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之霖基金”支持。为更好地推广优秀成果,发挥科研育人作用,会举办优秀论文交流会等。


(3)获奖比例:1:6。第二届大赛官方公示了参赛文稿的总数是90篇,未区分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而本科生最终获奖人数是12篇,如此看来本科生获奖比例不算低,按最保守的比例,即假定只有最终获奖的12名研究生代表全部研究生组参赛,并在总数中把他们排除,本科学子获奖比例也控制在1:6(12:78)以内,如果是身处上海有志趣于刑法的高校本科生,可以积极参与。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两届,最近届即第二届大赛于2021年10月20日公告启动征稿,2022年1月31日截止征稿,2022年4月18日公示获奖名单,已于2022年6月26日举行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举办时间与举办方式根据届时防疫状况灵活调整)。


九、“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



关键词:新兴赛事 地方法学会发起 得奖率高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广东省法学会


(二)基本情况:

参赛学生须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运用司法大数据对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挖掘和分析,在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赛学生可在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选取一个课题或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法律实证分析论文。题目自定。


1.面向群体:

参赛对象必须是正在我国内地和港澳地区高等院校就读法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包括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法律博士研究生)。学生的参赛资格由其所属法学院系审核确认。


2.奖励方式:

(1)征文比赛设一、二、三等奖。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评奖分开进行,获奖人数各按参赛总人数的约20%确定,其中,一等奖约占3%,二等奖约占7%,三等奖约占10%。以第二届本科生比赛获奖情况为例。

一等奖:12名,奖励证书

二等奖:25名,奖励证书

三等奖:36名,奖励证书


(2)拟获奖名单在广东省法学会官网和小包公官网同步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日。公示期满后,举行颁奖仪式,由广东省法学会向获奖学生颁发奖励证书;同时举行征文研讨会,由获奖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并由学者和实务专家进行点评。


(3)获奖比例:1:7(73:478)。(大赛共478篇论文进入网络评审环节;经终评委员会讨论并投票,评出本科生拟获奖论文73篇,其中:一等奖12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36篇;研究生拟获奖论文27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3篇。)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两届,最近一届即第二届大赛赛程如下。

1.2022年3月20日—4月10日学生进行网上注册、报名。

2.2022年4月11日—5月20日学生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并完成上传。

3.2022年5月21日—6月10日进行网评和会议评审,并公示拟获奖名单。

4.2022年6月11日—6月20日举行颁奖仪式和征文研讨会。


十、《中华海洋法学评论》“海法杯”征文大赛启事



关键词:新兴赛事 推荐发表 推荐国际会议 得奖率高 论坛结赛


(一)主办方: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


(二)基本情况:

该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今年第三届大赛正在进行中,参赛学生创作须围绕此次征文大赛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0周年:发展与挑战”为主题,题目自拟。以下为部分选题,详情请见官方赛事公告。1.《公约》与现代海洋法、2.《公约》与一般国际法规则和原则3.《公约》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1.面向群体:

海内外各高校国际法、海洋法、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


2.奖励方式:

(1)所有获奖论文《中华海洋法学评论》将享有第一刊登权,并共享著作权。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2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1000元

优秀奖五名,颁发荣誉证书


(2)第三届“海法杯”所有获奖作者均可免费参加2023年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马可·波罗—郑和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暑期班”(暂定2023年7月)。


(3)一、二等奖获奖作者将有机会参加第五届中国—欧洲国际海洋法研讨会(Sino-European States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Symposium,暂定2023年10月),并做大会英文发言。


(4)获奖比例:1:7(11:70)。(参照2021年第二届大赛获奖情况,官方共收到70余篇论文;经终评委员会讨论并投票,评出包括优秀奖的获奖论文11篇。)


3.比赛时间:

最近一届即正在举行的第三届大赛于2022年7月14日公告启动征稿,将于2022年10月7日截止征稿,关于颁奖仪式依照往届经验,是2021年11月13日,以《中华海洋法学评论》第二届“海法杯”征文大赛评审研讨会的形式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


十一、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论文竞赛



关键词:五院四系发起 知名竞赛 推荐发表校刊 交流会结赛


(一)主办方: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生》编辑部


(二)基本情况:

2022年法学研究生论文竞赛正在进行,对参赛对象无区域限制,征文活动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选题包括不限于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数字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三个大类,具体推荐选题详见今年赛事公告。


1.面向群体:

全国各高校法学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


2.奖励方式:

(1)奖项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一等奖奖金金额为1000元,二等奖奖金金额为500元,三等奖、优秀奖只有证书。对本硕博三类群体不分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人数根据投稿质量最终决定。从2021年实际获奖情况来看,奖项指标稳定在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20名,2021年竞赛中本硕博实际获奖总数如下。


一等奖:2名,单笔奖金1000元

二等奖:4名,单笔奖金500元

三等奖:7名,获奖证书和纪念品

优秀奖:20名,获奖证书和赠书


(2)对于最终获奖的论文,组委会可建议参赛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经组委会最终认定后,一、二、三等奖作品将刊登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增刊)》,优秀奖作品将刊登在《法学研究生》秋季刊或《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增刊)》,获奖后撤稿将不予颁奖,并且三年内不再接收该作者投稿。获奖结果将在“华政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官方推送公布,欢迎各高校法科生现场参与论坛交流会。


(3)获奖比例:1:9+(33:281)。(往届2021年华政研究生院官方公示了参赛文稿的总数是281篇,这个数量包括了本硕博三类群体,最终获奖总数是33篇,本科生获奖难度大,对自身实力较为自信的本科生可以积极参与。)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多年,最近届即华东政法大学2022年法学研究生论文竞赛于2022年6月22日公告启动征稿,将于2022年8月15日截止征稿,依照往届经验,于当年10月中旬前会公布结果,(今年具体时间与论坛举办方式根据届时官方通知为准)。


十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关键词:国字头知名竞赛  含金量极高 选题多元 入省赛概率高


(一)主办方: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


(二)基本情况: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相比于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对论文的要求综合偏向法学实证分析。最近的一届(第17届)法律类论文参考部分选题如下: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实践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1.面向群体:

全国各高校法学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


2.奖励方式:

(1)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 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和65%。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65%获得三等奖,其余35%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同时为激发学生参与基础学科、小众学科的热情,终审决赛各分类小组原则上至少有1件特等奖和1件一等奖。


(2)获奖比例:不定


3.比赛时间:

该竞赛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最近一届即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21年1月公告启动赛事,于2022年3月26日至28日终审,2022年3月29日公布名单。依照往届经验,相当多的高校会在年底、年初开始校赛预选拔,有此方面意向的学友请留意相关公告。(第十八届挑战杯学术竞赛具体开始时间与各省各高校组织方式根据届时官方通知为准)。


本文责编 ✎ Zorro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推荐阅读

如何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Top竞赛中榜上有名

选刊投稿的标准与方法

本科生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孙海波: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五个要素

论文写作体现学术进步是发表的关键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