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悉】不转文职的原因所在

2018-02-09 家猫 风戈

本文由“军渡“授权发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今天想和大家谈谈转文这件事。

 

本人曾经有一段时间要纠正家长对自己职业的认知偏差,因为家长一直觉得我的职业身份一定是千好万好的,但是他们的依据是一些亲戚朋友乃至同事的艳羡,甚至包括老家招兵要请客吃饭塞钱之类的十几年前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一个证明我这个职业身份差劲的论据,牢不可破的一个论据,就是,个体想退出这个职业身份的时候要交罚款。


这个逻辑链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好的职业身份,大家都是趋之若鹜的,那么这个职业身份一定有极其宽松的退出机制,也就是说,给数不清想来的萝卜让坑,当然要额外给你些补偿,至少,不会给你一系列的限制。


笔者的朋友在北京某福利待遇较好的事业单位工作,不仅收入可观,他们的住房待遇也极好,配套有单层的公用厨房和整楼的食堂健身房以及40平米套间的单人宿舍,并且位置在单位正对面,且在南二环相当繁华的地方。这种好单位想离职只要提出,领导连留的话都不说,快的话一周内走完流程滚蛋。


笔者在研读文职人员条例的时候,就是感觉非常微妙,一股子小家子气扑面而来。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十三年了,有一个数据是十三年前文职人员有5W多,现在经过摧残煎熬,已经还有2W人了,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因为凡是有权或者安逸的单位,冗员才是常态,自我瘦身的单位,是什么状态可想而知。


整体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之所以推行文职人员,一方面是抄美军,反正美军什么都好,美军的预备军官训练团ROTC(美国版国防生制度)也无比的好。


另一方面可以往阴暗面想,文职人员的定义就是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划重点,非直接参与作战


可能会有减轻裁军压力,把非战斗岗位改成文职,那么就不算现役人员了,并且保持对其的考核,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再秒变现役?亦或是最简单的原因,省钱?


不得不说,在研读条例的时候,为什么我会觉得小家子气?因为整篇文件的一个基础都没有表明,凡是想抄袭西方的军队体制的时候,都不能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待遇!


有人说,凡是员工想走,无非两个原因,“钱没给够”“人受委屈”。那么转文就也面对这个难题,军报整版的分析里,就有这么一句,从世界范围趋势看,军队文职人员福利待遇较为优厚,总体略低于同级现役军人并普遍高于地方同类人员水平。


且不论现役军人待遇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但是高于地方同类人员水平,这个待遇才是聘用制的文职人员的核心思路。


本质上说,只有方方面面的待遇加起来超越了地方同类人员,才可能招聘到聘用制的文职人员。


文职人员条例里最想学习外军的那种不提供各种体制待遇,减员增效,把和作战不相干的事情剥离的思路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问题。如果不看这些宏观的问题,只关注个人的命运,那么转文这件事是存在以下四点隐患。


隐患一:待遇模糊


本处的待遇模糊是针对委任制的待遇模糊,因为转成文职之后,目的是达到岗位的稳定性,那么这里就存在了只提升待遇不提升岗位的可能。


更大的隐患是,当越过了改革的阶段,进入到聘用制的阶段的时候,聘用的人员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你,单位强行将你转为聘用制,如果聘用的人员市场价格高于你,单位又限制不允许你转为聘用制更不允许你退出。

因此大家注意这几条:

第三十条 文职人员岗位确定和调整、辞职、退休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按照军队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四条 文职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这两条里还是关于劳动法,公务员法的问题,凡是国家的法律,对于个人都是相对宽容的,反而是军队的有关规定,适用的“灵活性”极大,例如国防生的制度里明明国防生属于定向生的一种,反而教育部关于定向生的规定很多选培办都不予适用。


隐患二:未有成文的规定


委任制的文职人员不像聘任制有合同。以我长期的法律工作的认识中,合同里凡是不落于纸面的模糊地带都是会偏向于强势一方的。各位珍重。

大家请看这条:

第五十六条 文职人员可以依法辞职或者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文职人员不得辞职或者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聘用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这条的基础就是,对于聘用制的文职人员来说,辞职是常态,不想干了就可以走,如果一切限制条件都没有明明白白的写进合同,也就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坑人。


相对来说,国防生制度的破灭就有信息不对称被打破,选择国防生的高中生会综合的看其待遇,从而使得部队没办法再以廉价的成本获取高于其需求的人才。如果部队的待遇问题不能彻底得到解决,文职人员制度也将边缘化。


隐患三:定位模糊


文职人员的各国的定位都存在很多的模糊地带,在美国,文职人员是重要的吸收退役军人的渠道,其次文职人员是作为临时工以及相对来说更加灵活的用人需求的满足者。在欧洲的小国里,文职人员更是被认为是公务员的一种,在我国呢,这个问题就变得很微妙了。


尤其是委任制的文职人员的地位,到底是什么,公务员还是部队干部,名不正则言不顺,工作流程如何捋顺呢?如果到头来,部队干部随便指派来领导这些文职人员,那乐子可就大了。


隐患四:机器换人


这一条可能并不会真的发生,毕竟里面保守的人居多,在现代的AI风暴中,替代性最强的就是那些简单重复性工作,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以用友公司为例,用友公司的会计软件砸掉了多少初级的会计出纳的饭碗?


大家盘点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机器换人的,有哪些流程是可以优化的,如果人力成本继续提高,哪些岗位会被裁撤,这会是不远的将来发生的事情。未来面对重复性简单工作的裁撤的时候,扪心自问,谁先走?


总结,在现有政策没有理清的状态下选择转文是非常不理性的,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如果对应的岗位可以用廉价的聘用制满足,那么未来会不会被降低待遇或者辞退?


如果对应岗位的价值高于现有待遇,那么未来会不会顶着低于同岗位聘用制人员的待遇干活不让走?


如果定位不清晰,未来晋升以及各种待遇会不会停滞?


如果岗位的可替代性极强,未来会不会取消岗位并随岗被辞退?


看了以上分析,相信大家都会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精彩原创  欢迎点击


【感悟】今年,是转业的最佳时机!

【真言】这不是“佛系十言”,是告诉我们转业后如何面对真实的生活!

【围观】军“老虎”的忏悔录

【致歉】我错了,我道歉!

【警示】最让人讨厌的十种军转干部!

【感悟】战友,一辈子的兄弟!

【回信】和转业后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五壮士”们唠叨几句

【感悟】转业季:进退走留  无问西东

【随笔】什么时候,你的灵魂能够发出“咯噔”一声响!

【感悟】部队里最没有卵用的18种东西,最后一个扎心了!

【热评】“我也是一名军转干部。”

【扎心】一看你就是军转干部!

【重发】2017年过去了,我丝毫不留恋它!

【真言】和现役军人说几句真心话

【借鉴】转业后你会后悔的9件事(我已经后悔了8件)

【怒怼】《特别年货暖军营》,“暖”得大家恶心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