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40元票价放飞了我的想象力|设计上海在建筑学生眼中是什么样的?

TAers TransAxis设计坐标 2022-04-21




在学习建筑的路上

你是否踽踽独行

我们想分享

和你聊聊有趣的、不为人知的

小故事



嗨喽大家好啊~~TransAxis时隔好久好久好久终于又复活了过来,因为小编之前忙于毕业的事情,所以耽搁了一些。不过现在都好了,又可以开始维持我们正常的发文推送啦!


本来之前预计计划是写一篇小编自己的商业综合体课程设计作业,因为同济大三学生这学期恰好就处于商业综合体设计课程中,希望能够给学弟学妹们多一些经验上的分享与交流,但是!万万万万没想到,最近几天的“设计上海”展览无比火爆,小编也购票去体验了一番,票价却无比的高昂,每人420元(单日票+限量馆),由于本次展览两个小编一同去参展,那就意味着我们花了840去体验一场设计作品之旅,这个相当于听一场演唱会的价格了。不过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态饱含了较高的期待,参观当天的感受却一言难尽,既有好的感觉,同时也有更多不好的体验。因此调整计划插播了这篇文章,除了给朋友们从建筑学角度解读一下里面的展览(里面还是有我细化的一些设计师),另一方面还有不能白瞎了这840大洋啊!一定写出一些东西来评论一下。


这个就让小编联想到了最近在b站上看的lex的动漫测评,在其中lex用着尖锐的公鸭嗓嘶声力竭地点评着动漫作品,这点给了小编不错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对这类展览做出自己有趣的点评!哈哈!那么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文字之旅了!

 


作为亚洲顶级国际设计盛事,“设计上海”大规模地集中展示全球顶尖设计品牌,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交流、交易平台,帮助品牌与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房地产开发商、采购经理及私人买家建立长期业务关系。(此段话摘自设计上海官网)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型展销会,不过里面还会放置一些国际顶级设计师的作品来镇场,比如扎哈、马岩松等,这次小编也是饱含热情地想一睹之前只能在网上看看图片的精彩产品的真身。不过主办方也比较狡猾,这些大师级作品当然要放在限量展品区,要想看,多交200元吧少年!所以一咬牙、一跺脚,我们买通了所有关卡的通关费。

 

由于周六(即3月17日)是展览的最后一天,我们挑了周五参展,这样就可以避开上班工作的人群,谁知道去了现场就发现这完全是徒劳——现场人山人海,红旗翻滚,锣鼓喧天,黄牛遍地。耐心地排了长队挤进了展场,展场入口处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大棚,里面居然还有不知名的DJ放着嘈杂的重金属音乐,本来人多杂乱的现场,更添加了一份心堵。


刚入会场很容易就第一眼看到设计师杨明洁的“羊舍”,展区的围护采用了类似于有机化学中的晶体结构轮廓排布模式,从某些特定角度看过去会有多重镜面空间进深效果。建筑学多年培训后带来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特别独特且思路有趣的设计,快拍快拍!然而,也许独特的展亭设计见了太多,无形中对该作品产生了深深地惰性,对此类以繁复单元重复手法得到的作品深感麻木(都怪隈研吾喂刁了我们的口味),也就顺手拍了两张作为开门红吧。

 


我们决定先去限量馆看看,就好比吃饭先吃肉,大头解决掉其他可随意。看着地图一路艰难曲折地摸索到了限量馆门口,结果发现我们先到的是二楼,对的没错,这里的参观流线就是先看二楼,再下一楼!而且下楼必须通过电梯下,走楼梯的不好意思,那里直通室外无法进去只好重新上楼用正确的姿势再下一次。(真是无语至极)


首先我们瞅到了一个展区展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尤其这个人头模型,emmm,看来可以3D建模后在Rhino中顺手Contour一下,将轮廓线在亚克力板上激光切割后胶合在一起呈切片状,手法有些老旧。



这种狗貌似在我们博物馆方案设计的室内效果图中经常出现,和盖里的大蜘蛛可以相提并论了。



一堆造型怪异的金属罐子,表面上的褶皱纹理熟练地采用了Rhino中渐消线/面的建模原理。不过总觉得设计还可以继续深化一下,现在仍有些力度不够,有点像过程测试品。



下面的展区有几个之前在网上一直能看到的椅子,比如这个红唇椅,还有甜甜圈椅,坐上去的感觉还真是和臀部与腰部卡的恰到好处,但是又不像伊东丰雄展中设计的豆子懒人沙发,坐下去根本就没法再起来了。这个爱奥尼柱头椅子还真是出乎意料,大老远就让人仿佛看到了隈研吾早期设计的欧式大杂烩建筑


揉捏后的易拉罐状椅还有点艺术家设计过味道

网红的红唇椅子,终于见到活的了,坐上去感觉还不错

面包圈椅,坐上去的感觉像是充气漂流船

柱头椅,坐上感觉一般,总是忍不住让我们想到隈严吾那青涩的少年时光


茶壶展示,粗略看并没有觉得这些展品有啥区别,但是仔细研究才发现其形态高低、手把出都有细微的差距,嗯感觉想做出一种族群的感觉,类似于Greg Lynn的叉子、茶壶系列,但是变化太少、创新力度也不大,可能打的只是手工艺情怀牌吧。



波纹灯盘,这算是还比较有创意的产品了,盘子层层内凹,中央处有发光灯管,光线照在纹理上呈现出艺术的光条效果,手法设计较为讨巧,这种以圆为原型的局部突变体型用maya或rhino+gh都比较容易轻松实现。(突然变成了软件教学示范课了)



下面终于到了期待已久比较惊艳的展区了,里面有马岩松等人的作品。定睛一看,这桌子、椅子还真的颇有zaha的韵味,不愧是扎哈的弟子啊!不得不说实体效果还是很有模型,打破了观众对桌椅的常规认知。



桌椅款式有神经网络蘑菇式以及水滴式。神经网络蘑菇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桌面与座面,由若干平面曲面单元组合而成,另一部分则是其下方对应的支撑。支撑的设计则是其中的核心,避免了常规的对称梁柱式支撑,而是更为有机形态、非对称仿生的枝干模式。



这种设计在当代数字化领域算是比较热门的一种手法,而它的找形过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靠美学天赋随心所欲坳形态型。因为maya等软件的普及,多边形网格建模给此类异形形体的生成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就是简单地extrude(挤出)、bridge(桥接)反复灵活组合使用,设计师的任务则是调整形态使其看起来足够酷炫艺术,而其中是否受力合理,那么更多地是凭借设计师的结构基本功的大概把控。就好比大家都能清楚地知道两条腿的桌子不够三条腿的稳固,物体质心居中且偏下则会更加稳定等等,因此在这些基本理论上进行变异操作。



其实这种设计手法在之前扎哈的产品设计展中也有相关作品,该桌子也呈现出生物有机生长得到错综复杂的形态,桌面也是由若干平面拼合而成。(如下图所示)



而另一类则是基于拓扑结构优化算法得到的,也就是目前正流行的基于结构性能化找形。其中较为有名的则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基于双向渐进优化算法(the Bi-directional ESO,简称“BESO”)方法的结构优化与建筑生形,在卡塔尔国际会议中心建筑的桥型支撑结构中就用刀了BESO结构优化算法最终得到及其有机且仿生的形态。这个设计过程十分简单但非常实际,只要进行少许修改,同样的程序可以安装到诸如欧特克(Autodesk)、玛雅(Maya)这样的建筑设计软件平台中。更多的有关BESO3D软件、犀牛插件以及其他优化工具包都可以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结构域材料创新中心的网站上看到。


卡塔尔国际会议中心支撑结构柱子实景照片

 BESO Ameba for Rhino 拓扑结构优化插件计算结果

而水滴桌椅则原理较为简单直接,用maya就可以在设计中对水滴形态进行纯粹的形态模仿,不过本作品也别有一番风味。



动物骨骼椅。这个作品有一种浓浓的原生态重金属气息,感觉仿佛在吃人部落中就能看到森森白骨被做成该椅子。由于此展品位置较高,不能试坐,因而不知道实际体验到底如何。



金属展桌与装饰。嗯展桌的底部曲面蛮有趣的,感觉很多先锋建筑室内的装修设计都能看到类似的形态,其桌面的装饰玩物也有着maya软件操作下的油腻曲面感。这个风格让我想到了美国UCLA里Steve Lee设计的花瓶,也是一种管束空间在拓扑操作中的连接与贯通。总体感觉这个桌子的制作还是很精细的,尤其是曲面和平面的接缝处处理的极为精致。


上图是美国UCLA大学的Steve Lee设计的花瓶,蛮具有生物的那种张力


还有这个黑色的皮躺椅,在这么多逼格满满的展品旁边搁着,确实有些像理发店里面的洗头专用躺椅,就缺个水盆了!设计总的来说平淡无奇,也不知道到底亮点在哪,不过突然记得自己之前看过一些书,里面展示的都是知名设计大师设计的椅子,很多的莫名其妙的丑,却还能被刊登展览,不可思议。



接下来在限量展示馆兜了一个大圈,大部分设计作品要么乏善可陈,要么不知所云,不知不觉终于来到了核心所在——扎哈作品展示区。当然,下面几张图并不是在限量馆中拍摄的,本次展览也有些怪异,扎哈的作品在各个展区都偶尔会有一些,但是主展位还是在限量馆。


展品“高楼耸立”(当然这个名字是小编自己乱起的)算是扎哈事务所把之前做过关于高层形态探究的结果都摆放在竖立的条形展柜上,这种展出模式几乎在国外众多地方反复使用,新闻上已经见了若干次了——我们不想再创新展览模式,我们是展览的搬运工!



有的大楼的几何形式还是蛮有意思的,如下图,瞧瞧这复杂的拓扑形体空间,这可是扎哈某塔楼项目的结构体吧,这种力的刚硬与形体的柔美水乳交融,让人看后欲罢不能,颇有意思。不得不说扎哈事务所的出现一下子提高了先锋建筑设计的门槛与天花板,不然建筑行业都这么久了一点突破性变化都没有,还是长年累月的陈词滥调。



扎哈主展区的展品略少,感觉不够尽兴。上空挂着玻璃吊灯,这熟悉的曲面造型,和扎哈之前联合United Nude品牌设计的高跟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展柜上展示着花盆、还有桌子等,桌子的设计简单中带着调皮,桌面与桌腿的衔接处设计出像布纹一样的肌理,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又有一种水纹荡漾的流动感。所以扎哈设计作品有一个关键词概括就是“Fluid”,尽管现任掌门人Patrik Schummacher为其事务所的作品扯了众多理论,但是总体观看下来造型的设计要求就一个字“Fluid”,不够流畅不够动感就回炉重造。


左图是展览中展出的灯具,右图是扎哈事务所设计的高跟鞋,不得不说二者还是有很多共性存在的

桌子设计出了褶皱纹理,仿佛蒙上了一块黑布所产生的效果

这个也算是扎哈的一款网红碗具了,像雪莲花一样带着白色的火焰在跳动

在较高的展台区看到了前一段时间比较网红的国际象棋,里面所有的角色都用了扎哈事务所对额高层塔楼进行替代,材质选取了透明与乌黑色的玻璃,晶莹剔透而不失高冷逼格。


将自己的高层项目形态抽象为国际象棋,十分高冷但是Q弹可爱,手感极其舒适

巧的是,在其他展区有展出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国际象棋(见下图),他将棋盘的黑白底图上印出了城市肌理,同样也是将塔楼项目抽象为象棋的棋子。如果把里伯斯金和扎哈的象棋设计作品搁在一起来个评图,那么里伯斯金肯定会被老师喷:“典型的理工科学生设计思维,好丑啊,一旦也不浪漫啊!底下地图纹理太抢镜了,少就是多啊这位同学,不要有什么图都往成果展板上放啊!色彩搭配要注意啊这位同学,你看扎哈同学就同样玻璃材质采用了黑、透明两种颜色,你看看你,既有黑,也有白,也有透明,也有灰,还有不锈钢这样很不纯净啊!”


里伯斯金设计的国际象棋

扎哈展区的上方搁着一款网红的花瓶。之前只能在网上看到定妆照,直到看到了实体才发现这个花瓶居然不是全封闭的,其尾端为通高开口。花瓶材质为木材,外表面有喷涂黑漆,也和之前幻想的陶瓷材质截然不同。除此之外,扎哈展区的其他展品包括首饰戒指均平淡无奇,整体参观下来略有些失望,毕竟感觉这种门票价钱下起码干货应该更多一些才是硬道理。



扎哈座椅设计作品,可以理解为在几块大石头上盖张布,凝固住造型后取下来当椅子使。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明白学好Maya很重要啊,如果不借助插件只想纯用Rhino搞定,嗯,估计修改调造型会把你累死。



下面这个扎哈超高层塔楼玻璃模型又是在其他偏远展区看到的,质感超级流畅啊!喊出我们建筑界的新口号:扎哈——纵享丝滑!



下面这几个银器并不是扎哈的作品,但是上面两个瓶子还真的有点扎哈的韵味啊,要不是不在一个展区,搁在扎哈里面安能辨我是雌雄?这个瓶子上的纹路有些意思了,所以说学好ZBrush很重要啊!复杂纹理刷一刷,酷炫造型带回家!当然小编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建筑小伙伴们还是不要被一些神奇的软件带的走火入魔了。



扎哈展区的斜对面是一家做碳纤维家具的工作室,翻看其产品介绍手册觉得项目十分高大上,学术感十足(感觉很可以被拿来投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啊)。工作人员是一位外国大姐姐(为什么用大,不是因为我们知道她的年龄,而是因为她的体型真的很大,鹤立鸡群),她热情洋溢地让我们拎起桌子感受一下重量,亲手一试果然特别的轻,感觉一阵风也许都能把桌子吹跑,然而这种重量级别上还能有不俗的负荷表现实在是惊为天人。



布置一道课后作业练习题:已知下图这张碳纤维桌子高度约为1m,求这位外国展销大姐姐的身高是多少?



截至目前限量展览馆就差不多参观完毕了,感觉其实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并不是很多,带着仿佛路上丢了400元的心情,我们离开了该展区前往其他展区一探究竟。由于很多展区都并非在同一座建筑之内,因此需要频繁经过室外。而在某一次的室外行走中,我们发现了张周捷的“Endless Form”大型户外座椅展览。


展区俯拍(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硕大的Endless Form海报,小编特别喜欢这种线稿叠加的效果,总有一种在不断涌现的感觉

其实张周捷的名声早在两年之前就有所耳闻,那时候工作室里有几把高反光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椅子,老远就能看到其耀眼的反光,当时一直将其当做艺术品,看到椅腿落地出如此纤细甚至觉得可能都不能承受很大的重量,因此从来没有试坐过。当时唯独特别感觉其精致细腻的加工工艺,使得整把椅子看起来一气呵成,不留有任何焊接或者螺丝孔洞。而今天居然能够亲临现场感受几十把具有相同基因不同变异结果的椅子同时在展场中展出的,不得不说视觉效果特别的震撼。



之前一直在怀疑这样的椅子到底结不结实,几乎个个都是腿尖着地,总让人不禁捏把汗。结果现场居然有很多大叔一屁股就坐上去安然无恙,小编于是亲自测试了一下,果然蛮牢固的,坐着也蛮舒服的。



张周捷老师亲自现场坐镇(下图左一手捧杯子者),不得不说图中最右的女士的造型颇有二次元女boss的味道啊,这冷艳的蓝色挑染发型,这黑色斗篷衣,帅气十足。



今年“Endless Form”主打的宣传点则是计算机找形技术,通过修改不同设定参数与网格可以得到不同的椅子造型结果。作为资深的建筑系学生,看到了此类计算机自动化找形技术等宣传用语之后,其实特别好奇是:真正的计算机座椅找形技术究竟能完善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座椅不仅需要实现造型,而且还需要调整人体工程学相关尺寸数据,从而可以确保坐姿舒适。所以如果计算机找形技术能够实现满足人体工程学的整体造型已经能够基本确定,剩下做的仅仅是对细节局部微观调整,那么就可以说足够厉害。


塑料模型测试(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人体坐姿空间结构线框(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点云提取与调节优化(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三角面细分及开洞调节(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三角面细分及开洞成品图解(图片来源:www.zhangzhoujie.com)


抱着浓厚的兴趣,小编找到了张周捷工作室的官网一探究竟(www.zhangzhoujie.com),里面有解释过这种三角网格椅子的设计流程大概是怎样的(当然这个他早期探索三角椅子的时候的方法,至于后期号称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族群的找形过程不知道是否还是一样)。项目从开始阶段的塑料模型开始,使用手工工具对人体坐姿进行3D扫描,得到空间线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取点云,生成三角面然后调整优化,或者在上面开洞,调节细分等操作。


展览现场椅子三角化细节拍摄

同时在研究椅子细部节点后可以发现,椅子可能是在得到形体外表面的摊平展开加工图后由工厂激光切割薄金属板得到基础轮廓,在此基础上人工折叠、拼合、焊接、抛光、上漆等流程结束后可以得到成品。那么从3D模型到制作加工图过程中又实现了多少程度的计算机编程智能生成机制呢?是否能够将所有类型的造型在程序的控制下直接得到最终的加工图结果,还是需要配合人为手动调整绘制才能实现?其实这么多问题仅凭看展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且这些都属于较为深入的讨论话题,牵扯到其工作室产品设计的机制机密了。


从椅子局部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椅子的加工采用的是激光切割薄金属板,然后进行弯折定型等加工操作

但是会有人问了,看一个展为啥能有逼逼这么多问题,那是因为如果是我们公众号的老粉丝会发现,之前小编曾经在南京大学带工作营的时候也进行超薄金属板材弯折的数字建造实践,因此对于方案从找形到深化到后期建造整个过程都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自己在做实践的过程有着相关的思考与困惑。(相关文章可以点击链接:流动的金属|超薄板材空间结构建造记

南京大学金属弯折薄拱激光切割与搭建现场,可以看的出折痕处的切割走线

其实能从二者的细节中发现一些共性之处:如金属折痕处采取虚线切割来方便定位以及折叠效果,虚线的宽度、切断与未切断线的长度以及比例都关乎折叠的效果与强度。南大金属弯折薄壳拱体的设计找形以及数字后期建造过程中有着不少的手工参与部分,因此小编比较好奇,这个号称计算机学习生成找形得到的族群椅子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多大流程范围以及目前该参数生形技术的上限?因此还是很期待后期能够看到张周捷工作室有更多有趣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出现。


张周捷在室内也有一个小型展区,在展区的墙壁上挂有他所做的椅子族群的小比利模型,可以看出衍变关系,看来他为了这次的展览真是卯足了劲啊!

作为建筑学生看完这些感兴趣的展览后,其他展览虽然人群拥挤,但是大部分都是室内家居用品展品,对我们而言没有太多吸引力,因此走马观花,全当摄影练习了。


还算是有些设计感的桌子设计

这是一张穿着“黑丝”的桌子,桌腿有些小性感啊

一只扭扭捏捏的长椅

对对对你们都是小可爱小仙女系列


水墨淡彩餐厅必备逼格顿升系列


下面这个吊灯真是哔哩哔哩闪瞎了眼,而且顶部采用了旋转机械装置,能确保吊珠循环落下,有种下雨的感觉。



下面这套看起来像酒吧专用灯具的颜色能一直变化,挺梦幻的



当然这款参数化渐变纹理的吊灯也勾起了大脑里面的职业习惯,gh电池图瞬间闪现!



螺旋贝壳吊灯,局部看着有一种海洋鱼群的集群游动的错觉!




好的,到此为止,整个“设计上海”展览的介绍也就差不多结束了。作为建筑系学生,最大的感受则是整体展览更偏重于展销会性质,由于本次主要参展群体都是国内设计单位或者设计师,因此感觉则是过于耀眼创新的具有噱头的作品不算太多。


纵览全场为马岩松、扎哈以及张周捷等设计师的展区作为较为耀眼,其他的更多是一些家居产品推销以及手工艺品、小物件等产品,设计也不能说没有新意,但是就感觉有点隔靴搔痒,或者也可能因为小编是建筑学出身,对其他室内家居、手工艺制品没有太多情感,因此感觉整体展览不值如此高昂的票价。对于刚入设计行业的学生而言,确实能够起到打开眼界提神醒脑荡涤心灵鞭策自我的作用,但是对于入坑已久的老油条而言,创新创意力度仍有待提高。可能主办方就是为了提高门票价格来过滤掉一些只过来随便看看但是什么都不会买的人群吧,毕竟都花了这么多进来了,不买点东西真是遗憾呢!因此,小编们决定,还是什么都不买直接回去了……不过能看到国内如张周捷如此大张旗鼓而且质量上乘的作品也是甚感欣慰,这些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能够走向世界的优秀作品。望吾辈继续努力,在设计行业如小马哥一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图片来源:引用图片在相应图片下面标注了来源,其余的均为小编自己拍摄

文字撰写:WX

校稿润色:HMM


谢绝擅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文字转至文章)

暗黑裂变|来自地狱的同济大三博物馆设计

记同济一份全票课程设计的前世今生

老师让你考虑气候,你只会用Ecotect?

数字工作营跨界盛宴,库哈斯侄子等一线大咖来袭

流动的金属|超薄板材空间结构建造记

高技派 | 同济史上最复杂烧脑的商业综合体设计

记一个同济本科最苦最虐Studio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上海买下300平米别墅,如何打造成建筑师梦想精神家园?

手工艺已死——高精度信息时代的设计与建造进化

10 ZHACODE|扎哈背后的神秘部队开始亮相

11 摄影专访 | 空间诗意:建筑师的造梦之旅

12 同济热力学建筑Studio| 中期成果=上海图书馆竞赛二等奖!

13 同济建筑天团+MVRDV主创亲临指导=史无前例的盗梦空间!

14 建筑界的Beatles| Superstudio:国际大师们的启蒙催化剂

15 暴改火车站占德国报纸头条!同济小姐姐获柏林gmp实习敲门砖

16 如何从建筑系学生进化成技术宅,阅读前请尽可能撑开你的脑洞

17 TransAxis拖延已久终于写出了年终总结




TransAxis
我们是与你一起在探索建筑的路上同行的伙伴。
我们想和你谈天说地,尬聊也可以。

欢迎关注这个小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