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慧总是缺席,而愚蠢却无处不在?如何避免?
关注日知新(ID:rzx366),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好东西也要分享呦。合作:1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祗舍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写道:“大地有其边界,人类的愚..蠢却没有尽头。”
这件事,几乎弄得他精神错乱,使他写出了《包法利夫人》。
在他看来,愚 蠢无处不在,从中产阶级的流言,到学界人士的讲座,哪里都透出一股子蠢劲,就连伏尔泰都逃不过他批判的目光。
他对人的愚..蠢入了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收集了几千个事例,为的是编写一本愚蠢百科全书。
然而,在这本巨著完成之前,他就突然辞世,终年58岁。
有人说,他是在著书的研究过程中憋屈而死的。
也是,将人类的愚蠢搜集归类,这本身似乎就是蠢事一桩,因为,对人类智力研究往往专注于聪明那一端。
将聪明和愚蠢看作同一条线上对立两头,这是近代才有的看法。
文艺复兴时代的伊拉斯谟将愚蠢,也就是拉丁文中的Stultitia,描绘成一个独立存在实体,认为它来自掌管财富的神和掌管青春的精灵。
到了18世纪中叶,荷兰历史学家马蒂斯·范博克塞尔写过好几本关于愚蠢的书,愚蠢才开始和智力平庸划上等号。
“那时,资产阶级掌握权力,理智也随着启蒙运动而成为新社会规范,”“这使得每个人都得以掌握自己命运。”
然而,人类智力千差万别,这也产生许多有意思问题。
比如,如果聪明是一种显著的优势,那为什么我们不都是一样聪明呢?是不是聪明有什么缺陷,以至于脑筋迟钝的人有时反而能占到上风?
另外,即便是最聪明的人,为什么也容易犯傻呢?
的确,你可以智商很高,同时,又非常愚 蠢。
明白了此,人类发生大灾难包括经济危机,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代人研究人类能力的差异,注重的往往是智商测量,也就是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人的智力。
“如果你的智商有120,微积分就会很容易。如果是100,你能够学会微积分,但必须努力加把劲才行。如果你智商才70,那就绝不可能掌握微积分。”
智商似乎可以预测人在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就。
实际上,许多因素会决定你处在智商量表的什么位置。
我们的智力差异大约有1/3取决于我们成长的环境,比如摄入的营养和接受的教育。
与此同时,基因在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中所起的作用也超过40%。
这些差异或许可以在脑的神经连接中显现出来。
聪明的脑在神经元之间似乎有着更加高效的网络连接。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妮·法瑞尔认为,这或许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短时“工作”记忆中,将分散的观念联系起来,并迅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她说:“这些神经连接是建立高效心理连接的生物学基础。”
智力上的差异已经让一些人怀疑,卓越的脑力是否需要付出代价——要不然,我们怎么就没有都演化成天才呢?
可惜的是,这方面证据还不充分。
一项研究指出智力的一个“劣势”:智商较高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更容易阵亡。
不过,这个关联十分轻微,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数据。
智力的荒原
另一种理论认为,我们的智力差异可能源于一个被称为“遗传漂变”的过程,发生在人类建立起文明、缓和了刺激脑部演化的种种难题之后。
但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注重协作,智力超群的人取得了成就,头脑迟钝的人也能跟着搭个顺风车。
事实上,他说,要是把公元前1000年的某个人放到现代社会,他会成为“我们的同事和朋友当中头脑最聪明、智力最活跃的人之一”。
这个理论常被称作“蠢 蛋进化论”,那原本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影片中假想了一个未来世界,社会安全网络在那里创造了一片智力上的荒原。
尽管有人支持这个假说,但它的证据并不牢靠。
反过来说,如前所述,高智商也不能保证一个人就一定会理智地行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家、因为对人类行为研究而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恩曼提出了一个理论。
他们发现,我们在处理信息时,脑子里运转着两套不同的系统。
智商测试测量的只是其中的一套,这套处理系统较为审慎,在有意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默认使用的,却是另一套系统——直觉。
愚蠢的源头
直觉之中包含了一系列认知偏差,比如刻板印象、确认偏误,还有拒绝模棱两可——即倾向于接受问题的第一个解答,即便它明显不是最好的答案。
这些在演化中形成的认知偏差,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但如果我们一味依赖它们而不加批判,它们就会破坏我们的判断,成为愚蠢的源头。
RQ还可以测量人的风险智力,风险智力决定了我们衡量某些几率的能力。
比如,埃文斯指出,我们一般会高估自己中彩票的几率,低估自己离婚的几率。
风险智力低下,会让我们不知不觉做出坏的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了你是不是生来RQ就高呢?
斯坦诺维奇发现,与智商IQ不同,RQ不是由你的基因或者孩提时期的抚养因素决定的。
RQ的最大决定因素是一种被称为“元认知”的东西,那是评估你自身知识有效性的能力。
RQ较高的人都掌握了某些策略,能够提高这种自我认识能力。
斯坦诺维奇说,一种提高RQ的简单方法,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先用直觉得出一个解答,再思考一下相反的解答,然后再作最终决定。
这样,对于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你就能建立起一个准确的认识了。
愚蠢不是你的错
然而,即便是RQ天生就高的人,也会在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下犯错。
悲伤、焦虑之类的情绪会扰乱你的工作记忆,减少你用来评估周围世界的认知资源。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你或许就会不自觉地退回到直觉模式,通过捷径来解决问题,比如“成见威胁”。
例如,某些企业,特别是投资银行、公关公司和资讯公司,会雇用资质很高的人。
但是,斯派塞并没有看到这些天才能够一展所长,“我们震惊地发现,他们之前训练出来的专长立即就被‘禁用’了”。
这个现象被称为“功能性愚..蠢”,可以用偏见和理性理论解释。
在2012年所作的一项整合分析中,斯派塞和阿维森发现,功能性愚蠢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
“那些人聪明绝顶,”斯派塞说,“他们全都知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结构性贸易融资有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非但没有人研究,雇员还会因为担忧这些问题而面临受到处罚风险,或许因为提出这些担忧似乎就冒犯上级。
结果就是,那些原本聪明的雇员都把逻辑留在了办公室门外。
斯派塞和阿维森发现,功能性愚蠢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智力越高的人,他们的愚蠢就越是会造成灾难,因为他们承担的责任也大。
愚 蠢共和国
考虑到经济崩溃的现状,这些发现似乎证实了福楼拜的担心:一大群蠢 人获得了权力,这被他戏称为“愚 蠢共和国”。
经济危机也证实:高智商的人犯傻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往往肩负更大的责任:“智力越高的人,他们的愚蠢就越是会造成灾难。”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呼吁,要寻找一款好用的理性测试方案。
2013年1月,开始设计这套测试题,福楼拜开启的“事业”,会不会有人来收尾,这是另一个问题。
不过,美国国 会图书馆或许会在无意之中接过下一棒——他们决定将世界上的每一条推特都记录归档。
对于我们其他人而言,了解自身愚蠢有助于摆脱它的掌握。
或许,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比如伊拉斯谟,完全能够理解愚蠢对于我们的统御能力。
在他们为愚蠢绘制的寓意画像的下面,你会看到这样的声明:“主宰我的是愚..蠢。”
谨记这点,我们才能不愚蠢。
编后
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一个好好的人,有时或者经常怎么就变得愚蠢了呢?
其实,变得愚..蠢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只要合适的环境、足够的时间,让一个人变得愚..蠢,不会比格式化一张电脑磁盘更困难。
人类的理性貌似强大,实则从来都不可靠,把狼驯化成狗很困难,把人变成蠢人则十分简单。
合法性谎 言、伟大使命谎 言、美妙前景谎 言,就是很常有效的三大手段。
1960年,安徽凤阳武店公社有个医生叫王善生,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患有浮肿、闭经和子宫下垂,公社干部找王医生来治疗,他看了看,说治不了,因为“少了一味药”。
那味药就是粮食。
50年后,有一种社会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药,这味药就是常识。
18世纪时,托玛斯·潘恩写过一本小册子,名字就叫《常 识》,这本书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
这本书既不深刻也不晦涩,更没有什么过人的见解,却把许多人从梦中摇醒,让他们开始正视自身也正视世界。
谎言肆虐,人们最缺的正是这个:常识。
常识并不总是令人激动,但它不可或缺。
不要假装常识不存在,也不要假装看不见,正视现实,从我们的空气和土壤中检讨其成因,分析其现状,然后,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才能走出谎言的包围,挽救失足者,惩治作恶者。
这需要仁慈的帮助,而不是残酷的惩罚。
常识走在阳光下,才能让受害者从苦难中脱身,让邪恶远离每一颗善良的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