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21 @北京| 跟樱井大造&北京流火聊聊——帐篷剧场关键词

激发研究所 流火帐篷 2019-10-03



5月21日晚,樱井大造北京流火帐篷剧团的伙伴将带着新剧《小D:返故乡》试演会影像,在激发研究所,同帐篷爱好者们进行一次影像分享与座谈。


活动将围绕樱井大造导演近年在东京、台北和北京的帐篷戏剧实践中的一组关键词展开:什么是自主稽古试演会与正式演出有什么不同?帐篷在东亚内部城市之间的移动说明了什么?新剧探讨的故乡、记忆、未来等议题与现实的关系怎样?


欢迎关注帐篷戏剧的朋友们参加。



时间:5月21日(周一)19:00-21:00

地点:激发研究所,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四合院(进院左转第一进院大树北侧工作室)

主讲人:樱井大造

翻译:韩冰

帐篷剧关键词:自主稽古试演会移动故乡未来

什么是帐篷剧?

帐篷戏剧起源于1960年代后期的日本,以鲜明的社会参与度和现实感为特征,也与同时代东亚的知识界有着密切的往来。立足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帐篷剧一直是把“未来的可能性的小小一分子”当做自己贯彻始终的主题。


帐篷剧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戏剧空间,它不再是简单地对现实的再现或超越,而是打开一个只存在于帐篷现场的时空,创造一个新的、瞬间的现实。帐篷剧采取帐篷形式,能因地制宜地设计多个舞台空间,以自由的时空转换来丰富戏剧的表现力。


帐篷剧的表演和行动方式,格外强调对现实本身的体认和感知,并且通过人物的扮演和搭建帐篷过程中的劳动协作,把人还原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这种形式给当下消费社会提供一处静默省思的空间,为现代都市生活重新打开历史的景深,把原子化的个人生存再度召唤、集结到一个共同体中来。


导演樱井大造 (Daizo Sakurai):

生于1952年,是帐篷剧团日本“野战之月”、台湾“海笔子”和北京“流火”的导演。他于1973年在日本开始帐篷戏剧活动,40多年来每年坚持进行帐篷戏剧的演出。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2018年帐篷工作坊情况



    激发研究所/Institute for Provocation (简称 IFP)成立于2010年,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独立艺术组织和项目空间。通过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结合,激发研究所旨在以合作的方式联结跨领域的知识,激发文化生产和交流。基于对独立艺术机构在社会中的动态性的思考,激发研究所发起并支持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驻地、项目研究、研讨会、展览、工作坊、出版等。



“流火帐篷剧社”的前身是“北京帐篷小组”,于2007年促成了“日本野战之月”和“台湾海笔子”在北京的帐篷剧公演《变幻痂壳城》。

之后2010年,以“临・帐篷剧社”的名义演出了北京第一出本地帐篷剧《乌鸦邦²》

2013年更名为流火帐篷剧社,在798艺术区上演了《赛博格・堂吉诃德》

2015年、2016年在门头沟区孟悟村的红都酒厂院内先后演出了《流火・十月谭》《蚂蚁城中村・考》


2017年4月,在北京三个地点举办帐篷work-CHOP并上演帐篷剧《续・小D列传》。

4月北京活动:流火帐篷work-CHOP/ 帐篷剧《续・小D列传》的邀请

观众来稿丨消解在帐篷剧中的时空:《续·小D列传》之后(附第一波剧照)

演出丨《续・小D列传》更多剧照来啦~~


北京流火帐篷剧社的所有开销均为成员自己承担,为保持独立运作,不接受商业/政府/社会机构的赞助,以“弱小的力量”坚持行动。活动均免费开放,只接受个人现场捐赠或微信赞赏。 



  微信号:流火帐篷 ID: liuhuotent  

  #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樱井大造率日本野战之月及台湾海笔子在北京搭起帐篷,进行帐篷演出《变幻伽壳城》,随后成立北京帐篷小组。

2010年8月,北京临•帐篷剧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个在地原创的帐篷剧《乌鸦邦》。

2013年7月,更名后的北京流火帐篷又创作了第二出帐篷剧《赛博格•堂吉诃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进行了帐篷试演《流火•十月谭》。

2016年7月,北京流火进行第二次帐篷试演《“蚂蚁”城中村·考》。

2017年4月,北京流火进行了帐篷work-CHOP及帐篷演出《续·小D列传》。


如果你对北京流火和帐篷剧感兴趣,

请给我们留言或者邮件联系

liuhuotent@qq.com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取得许可

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