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期汇报 | 2021年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课程

SHAPC lab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2024-09-04


2021年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

课程作业终期汇报



地点:建筑学院第一会议室 

时间:2021年6月28日 

上午 9:00—12:30

下午 1:30—6:00

腾讯会议ID:179 761 52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20-21学年春季学期 "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天津大学S2068057)硕士选修课的14项结组大作业终期汇报将于6月28日分为上午9:00-12:30、下午1:30-6:00两个时间段进行,地点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第一会议室。汇报特邀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领域知名学者——南京大学陈静老师、邱伟云老师、云南大学潘威老师、以及天津大学历史所何蓓洁老师在线作为点评嘉宾,与选课同学深入交流讨论。整个汇报也通过腾讯会议开放旁听,欢迎围观。


作业题目

上午场:9:00—12:20(共6组)

 开场白:9:00—9:15(15min)

 

汇报时间:30min/组(20min汇报+10min点评)

1、9:15—9:45

    金衢盆地商周时期聚落遗址空间分布分析

    (袁诗雨、贺玺桦、王欣)

2、9:45-10:15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唐代边塞诗文化挖掘研究

    (沈孙乐、张舒)

3、10:15-10:45

    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

   ( 石礼贤、孟令欣、王建)

4、10:45-11:15

    “竞赛获奖秘籍”——如何实现有效建筑设计竞赛

   ( 龚四通、翟羽洁、马宁)

5、11:15-11:45

    上海电影地图:1990-2010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意象

   ( 陈怡、师晓龙)

6、11:45-12:15

    南京老城区道路名称的时空演变研究

    (李宏健、谢楠、高瑜)

 上午场结语:1215—12:20(5min)


下午场:13:30—18:00(共8组)

 开场白:13:30—13:35 (5min)

7、13:35-14:05

    计算机视觉下天津市五大道文化旅游景区网红打卡点分析

    (李睿哲、陈衍华、孙金颖)

8、14:05-14:35

    近代(1939、1947年)上海英租界外资洋行与银行合作关系行为模式特征及其空间映射

    (杨明)

9、14:35-15:05

    宝黛爱情新解——时空叙事角度下的封建社会爱情悲剧

   (焦姣泽、于沐生、王沛东)

10、15:05-15:35

    北京王府井片区美食地图

    (叶鹏程)

11、15:35-16:05

    乾隆朝紫禁城营造活动时空梳理

    (高婷)

12、16:05-16:35

    数字人文方法在《清实录》中的应用——以乾隆活动的时空特征为例

    (赵宇)

13、16:35-17:05

    古代军事要塞地理特征分析——太行八陉为例

    (孔祥殊、胥敏、魏一博)

14、17:05-17:35

    侨批来往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探究

    (邵彤、吕薇、康志浩)

 结语:17:35—18:00(25min)




点评嘉宾


陈静 老师

       陈静,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莱斯大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文化与媒介研究,数字人文与新媒体艺术。


潘威 老师

潘威,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9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中国地理学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兴趣为“历史时期气候-水文-社会关系”和历史地理信息平台设计与搭建。


邱伟云 老师

邱伟云,台湾政治大学博士,曾任职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任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暨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晚清报刊、图像与视觉文化、观念史/概念史、数字人文学。


何蓓洁 老师

何蓓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教师,研究兴趣包括样式雷研究、中国建筑史、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以及建筑遗产展示与利用。




课程简介


      "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选修课于2020年春季学期首次面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与其孪生英文版本课程(于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设),是国际上最早开设的“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课程之一和亚太地区最早、以及首个中文课程。本课程因应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展示与研究“空间转向”和“数据转向”下人文问题,从国际学术视野了解数字化技术在历史、考古、遗产、社会文化等方面应用的前沿理论和方法。

      本学年的课程以线下授课、线上学者专题讲座、以及线下及线上的作业研讨课形式进行。2020-21学年线下课程于春季学期第1~8周每周五于26-B124进行。


授课日程

3月6日:绪论

3月12日: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陈静老师)

3月19日:空间人文核心技术

3月26日:案例中期汇报

4月2日:空间人文学:GIS于人文社会科学跨领域整合应用(廖泫铭老师)

4月9日:视域、概念、话语:数字人文视野下思想史的空间转向(邱伟云老师)

4月16日:开题作业汇报

6月28日:终期课程作业


授课教师:何捷

课程助教:杨明、张舒




“空间人文”讲座系列

第一讲:地理信息数字典藏库与文化遗产研究应用

第二讲:“空间人文”及其在城市史与景观史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讲: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创新

第四讲: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

第五讲:Digital Humanities & Humanity Big Data

第六讲:From Space to Place: Cultural Heritage Recognizing, Understanding and Archaeology

第七讲:The Tortuous Path of Digital History in the Chinese Humanities: From its Past to the Future

第八讲:空间人文学:GIS于人文社会科学跨领域整合应用



 编辑 / 张舒、杨明

校对 / 何捷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