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友情发布:《五陵原》——继《白鹿原》之后又一部书写关中鸿篇巨制

美国成功出版 壹嘉出版 2020-10-01

 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为西汉王朝五位帝王陵寝所在地。除此而外,此地及其周边还横卧着周文王、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太宗等近千位头角狰狞的历史人物。

小说《五陵原》以辛亥革命至"文革"初期半个世纪为叙事时段,以才高八斗、狂放不羁的前清末代举人、关中学界翘楚、后来的绿林霸主、西北军某部独立团团长黄伯昂,与他讲武堂出身的堂弟及情敌黄伯臣,以及他的胞兄,即被尊为"乡贤"的联保主任、后来的县法院院长黄伯贤之间的观念冲突、情感纠葛为主线,记述了五陵原上陵邑县王官镇黄姓家族上下六代人的命运兴衰,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五陵原在各种思潮和势力挟裹与撕扯下的历史变迁。

小说也出色地塑造了黄崇义、李快嘴、黄步霄、宦娘、牛八、若水她娘等众多小人物形象,刻画出他们为生存付出的种种努力与挣扎,还有他们的善良、正直、慷慨、慈悲以及狡诈、势利、阴毒、卑怯......如果说五陵原是一个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基因密码的活化石,那么,这些芸芸众生就是一个个生息在化石夹缝中的活标本.

关中方言的娴熟运用,社火庙会、婚丧嫁娶等生活场景夹杂堪舆岐黄、五行八卦、驱鬼还魂等颇具玄幻色彩的民间活动的精彩描写,活画出这一地区炫目的民情世俗。

五陵原厚重的黄土地,提供给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以丰厚的精神滋养,也把多重杂质注入肌体,令其五味杂陈。一部《五陵原》如一壶老酒,既具甘甜醇厚,也含辛辣苦涩。

作者张树岗(恬淡散人),祖籍陕西礼泉县,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前身)语言文学系,副研究馆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有多部影视剧拍摄、播出、签约。出版、发表长篇小说《碧落黄泉》、《香妃传奇》;创作发表《山魈》、《住院》、《望月》等中、短篇小说多篇;曾撰写出版、发表上百篇社会纪实文字。各类文学作品先后9次获奖,入选"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

    《五陵原》,美国成功出版2020年2月版,amazon等各主要网店有售



下文摘自《五陵原》第一章。


第一章  高台明戏教化人



五陵狂人黄伯昂一生都在想,他这辈子该活多少岁。

 

两千多年前头一声万岁,就是从他脚下这块地面喊起。除了万岁,后来还有了九千岁、八千岁。这些称万岁千岁的人都是官,如果把不是官的布衣降格为百岁、九十岁、八十岁,即便照这样排下去,还有个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那么,他这个被排到卖屁股的女人后面的九等公民,这辈子该活多少岁,实实不敢乐观。

五陵原在关中平原最高处。它雄踞古城咸阳二道原上,毗连数县,其上横卧着五位帝王巍峨的冢疙瘩。除此而外,还有环绕着墓主们的嫔妃媵嬙、文臣武将们的小一点的冢疙瘩,这才不至于孤单了他们。偌大一块盘龙栖凤的风水宝地,夹缠在泾渭二水的一清一浊间。当年一曲红绡不知数,为一名长安歌妓争缠头的五陵少年,即出于此。

高陵的楼,泾阳的塔,比不上咸阳的冢疙瘩。关中大原上的人,都把这些陵寝叫冢疙瘩。从五陵原扩展开去,莽苍的渭北高原上历朝历代,大得骇人,多得碍眼的冢疙瘩,把这块地面装点得霸气十足,又芜杂得鄙陋不堪。春和景明之日,冢疙瘩上野草闲花,葳蕤挺秀,如果把它们捉对儿捧作一处,形似当年倚红偎翠的昭仪和婕妤们的肥臀丰乳;到了秋冬萧瑟之日,草木枯萎,枝叶凋零,散落开来的冢疙瘩,又如一条赤身跣足的丑汉满身的脓包。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五陵原狂傲书生黄伯昂,就曾多次冲着一堆堆冢疙瘩慨然兴叹。

 

如今已是满清坍台,陕西光复的第二个年头了。这年年末,因翠花楼老鸨逼良为娼,无赖子牛八舍财纵妓,公堂决狱袒恶惩善。王官镇醉八仙酒楼上,黄伯昂×娘啕老子,把陵邑县县署知事骂了个鬼吹火,七歪八倒行至一座冢疙瘩旁,一时尿急,官道上为了遮人眼目,便掩身冢疙瘩背后,冲墓堂堂口撒了泡老尿,不期被近旁撅着大屁股,给奶羊挑草的大脚片子李快嘴撞见。

大原上的人,清明寒食,扫坟祭祖,面对近旁的冢疙瘩,顺道上没有谁忘记了烧香,疏忽了礼拜。他们祷祝着显赫英灵荫庇,寄望于沾渘皇家恩泽。那里面埋的,哪个不是呼风唤雨的角儿?怠慢了他们,老祖宗坟头,就别想沾一丝皇家脉气——五陵原上人如是说,也如是做。

敢冒不韪,对其大不敬者,仅黄伯昂一人。

 “我说黄家兄弟,你两手撮起,嫂子还以为作揖呢,却原来是一柱冲天上香呢。亏你还是个读书人,给皇爷爷、皇奶奶的香就这个上法?你都不怕陪葬把门的兵卫子把你的蛋核捋了!”“哈哈哈哈……这贼婆娘!你知道这堆冢疙瘩埋的谁?她还是个皇后呢, 那腰身呀,舞技呀,还真他娘像只飘起来的燕子!这柱香上着上着,就…… 就香头上灭火啦!哈哈。”“应该越烧越旺才是。好兄弟,你还年轻轻的,可别学麻苏二的破土枪,一搂扳机就塌火,却从机头上冒了烟,兔子没打着,反倒燎瞎了眼窝。”“我说这贼婆娘,还真瓜(傻)呀!弓上得硬了,要崩弦的,你把砸蒜锤当甘蔗啃,能嚼出水来?不崩了你那对铲屎嘬尿的大板牙才怪呢!”“嘻嘻嘻嘻……我说你这念书人,真把书念到屁眼去了。嘴敞得跟车门一样,这些臭肠烂肚子,原上只有你才吐得出口。让你家石佛爷听见,心里不咒死你才怪呢!”石佛爷说的是黄伯昂的胞兄黄伯贤,两家素来不睦,早已分锅另爨多年了。其人以贤良端方著称,也是原上一洞大仙。“好了好了,别磨闲牙了。我说兄弟,你也快奔三十的人了,可别挑挑拣拣花了眼,整天念记着公主呀,皇后呀,花仙子呀,骚狐精呀,我就不信这么大个五陵原,没一个好女子入得你的法眼!要不,嫂子帮你瞅拾一个?”“好哇!不过本人择妻,有个标准。”   “啥标准,说来听听?”                           “起码有一点,要符合嫂子你的长处。”

 

 

提起五陵狂人黄伯昂,自不免要说到王官镇黄家。说到黄家,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黄门的家世。当年朝廷“徙民五陵”,将全国各处王公大臣、贵戚豪强迁居此地,把这里造作成一块国之息壤。可想而知,把众多闹海蛟龙圈在一道河面上,那可真是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从此,大汉朝的五陵原,成了通过粗细静动各道脉管向全身泵血的心窝子。

依据散散落落的断篇残简、族谱卷帙,黄家似乎也是“徙民五陵”期间, 被当朝摆弄过的杂七杂八的脉系之一。仅此一点,便知也有些来头。江河奔流,大浪淘沙,历朝历代的五陵原,有折腰的英雄,沦没的豪强,也有重新崛起、麟角狰狞的仕宦显达。大凡在五陵原站牢了脚跟的人家,用李快嘴的话说,那都不是平处卧的。

从黄伯昂这一辈上延五代的高祖时期,黄家即华堂鳞比,田连阡陌,富甲一方。积善人家的黄门乐善好施,一手拉枣杆、一手执破碗的丐帮人众, 自不免常来赏脸。赏脸一词,黄家人听着不甚入耳,然前来赏脸的人,有一部分心里确是这么想的。老子吃你喝你,是瞧得起你。你黄家凭啥这样富?老子肚子跟害了臌胀一样,光气都吃饱了!


五陵原毕竟厚道者居多,他们对这些人颇为不屑,奉劝黄家假以颜色。一生仕宦、告老还乡的主人家黄老太爷不以为意,说是黄门宁肯得罪一个君子,绝不得罪一个小人。他望着大原上千百年来一朝比一朝恢弘、一代比一代嵯峨的冢疙瘩,捋着髯须,意味深长,喟然嗟叹:“有朝一日,天下大乱,若是有人起事,就是这些光棍的好时月。”
部分点评

长篇小说《五陵原》的突出贡献,是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在历史的巨变面前,“人”的观念的自觉与张扬,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不同于西方现代性叙事的图景,这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还是不多见的。

——李仲凡: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汉中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五陵原》是一部充满浪漫和理想色彩的作品。作者以人道、平等的人类认知为基点,通过各个人物来展示这种认知的凝聚伟力,是作品立稳站起的重要因素。作者文笔功力深厚。语言丰富且有创造性,文字的从容与大开大阖的结构,宏大的叙事形成巨大张力,使读者得以领略阅读的充分快意。

——杨建民:汉中市行政学院教授、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五陵原》从作品一开始就定了调子,这是一个宏大叙事题材作品,一开始就说到五陵原的冢疙瘩。这种布局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要用宏大书写的读者心理对作品进行阅读。贯穿于作品的重量级人物黄伯昂用自己的命运和经历,承接了整个小说的结构和故事的演进。地域性语言的运用,历史事件的叙述和把整个故事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让人感到那块土地的神秘。读此小说,能感到迎面扑来的关中黄土气息和不绝于耳的昂藏秦声。我用最初承接这部作品的心理来接受它时,宏大书写泥石俱下的感觉有了,语言流畅,事件摆布合理,叙述得很鲜活,是这部作品能立得起来、让人有阅读兴趣重要所在。

——刘建:汉中市作协副主席;汉台区作协主席。


小说着力塑造了五陵原上黄氏宗族四弟兄等典型形象。一是陕西未科举人、留了个半拉子洋、才高八斗放浪形骸、具有叛逆精神的一代觉醒了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此人即是具有精神贵族意象的五陵狂人黄伯昂;二是沉溺宦海、终生谋求仕进、以悲壮方式结束王侯梦的行伍中人黄伯臣;三是投机钻营的伪道学家黄伯贤;四是被封建礼教奴化了的愚弱之辈黄伯朝。以及被官本位毒液腌渍得僵尸一般的黄崇义(黄伯臣生父)、遗世独立的奇女子谢婉卿(黄伯昂前妻)、生性至善广施博爱的宦娘(谢婉卿与黄伯臣之女)、备遭欺凌无力反抗含恨而亡的秀才李雪松、贪似狼犲泼似山猪却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李快嘴(李雪松之妹;袁天才养母)、投身革命最终显扬了的袁天才(黄伯昂与谢婉卿之子)、祖上世代生有反骨的龙二少爷龙宝山、社会底层地皮流氓牛八等。《五陵原》艺术特色,一方面采用矛盾冲突中展现性格、人物行动中展示性格、有意味儿的场景隐喻性格和在衬托与对照中刻画性格等手法,来全面深入地塑造人物;另一方面采用勾连与反讽的手法来组织素材,通过勾连梳辫形成黄伯昂——黄伯臣——谢婉卿——李快嘴为主干辫子的辫子型结构,并结环反讽,通过联系密切的其他人物,巧妙地连接起主要人物,形成了环状形态,还通过人物难以摆脱的宿命反讽引发读者兴趣;第三方面采用白描手法再现了鲜活灵动的关中农村民情风俗场景,画面感强烈。

——李锐: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市文联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原文链接”,直达亚马逊购书站点



更多阅读

【壹嘉书摘】《左派和右派的理性对话》上市

【壹嘉书摘】《说东道西》:中华文明既优也劣

  【壹嘉书讯】工程师、专栏作家、打工歌手、抗癌明星……八旬老人的精彩人生

   《離開上海的最後一艘船》:能聽到這樣的故事,是我的幸運

   【壹嘉书讯】湾区律师、作家晓霜新作《痕·记》上市

   【壹嘉书摘】从“大春”到“洋插队”(序史钟麒先生《革命时期的芭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