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一生:21年荷兰生活揭秘和他的数学哲学!
本系列文章预计会有20个章节,这套文献将系统讲述数学本身,这里是数学篇第一季第9篇。
“我思故我在” —— 勒内·笛卡尔
副标题:笛卡尔的一生 09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
今天我们认真读读笛卡尔的一生!这是你曾经读不到的东西,请容我慢慢道来~
勒内·笛卡尔他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誉为“解析几何之父”。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
笛卡尔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他还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他的代表著作有《谈谈方法》《几何》《折光》《哲学原理》等。
如果你只知道笛卡尔解析几何的话,可能只认识了他的冰山一角,
黑格尔说:“整个西方哲学,在中世纪这么漫长的年代里,最后看到了笛卡尔,就好像在海上航行很久很久的人,最后看到陆地一样,不禁要大声喊出:‘陆地!陆地!’”
黑格尔对笛卡尔有这么高的评价,但是哲学史上有一句话叫做“笛卡尔戴上面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又是谁说的呢?
是笛卡尔自己说的,他描写自己好像演员戴着面具,脸上的害羞不会显露出来,他说:“我就这样戴着面具踏上了世界舞台。”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宗教、教廷、社会、如果还不理解,你可以的读读上季度关于伽利略的故事。
牛顿对笛卡尔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能有所成就其实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已考证,这个巨人其实就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人物。
当然,要了解一个人我们先去了解其对应的环境。
01 笛卡尔的早年生活和背景
笛卡尔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旧秩序正在迅速地消亡,新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时代。
那时候的中世纪有着掠夺成性的贵族、国王和皇家子弟繁衍出大群的统治者,他们有着公开抢劫的盗贼的政治伦理,但大多数只有鼠目寸光般的智慧。
这大概就是欧洲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后期的那个辉煌时期的一幅准确的图景,它也与我们自己出自我们个人的经历对文明社会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的判断相当一致。
笛卡儿所处的时代确实是斑斑驳驳的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智力时期之一。
这里只提出几个有生时期部分与笛卡儿交叠的杰出人物。
我们回想起,费马和帕斯卡是他在数学上的同代人;
莎士比亚(Shakespeare)辞世时笛卡儿20岁;
笛卡儿比伽利略多活了8年,笛卡儿卒年牛顿8岁;
密尔顿(Milton)出生时笛卡儿12岁,血液循环的发现人哈维(Harvey)比笛卡儿多活了7年,而当奠定了电磁学基础的吉尔伯特(Gilbert)去世时,笛卡儿7岁。
他出生在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律师,后来当了议员,代表家境在中上层次。但他手头还算宽裕。他的儿子注定要从事的是绅士的事业——为法国服务。
他从小身体不好,母亲在他出生之后不到两个月就过世了,他是靠保姆细心呵护才侥幸活了下来。笛卡尔的名字叫做René,就是重生的意思。
由于勒内体质脆弱,父亲对他的功课也就听其自然。不过这孩子能自己主动地学习,他的父亲也明智地由他自便。
他长大之后非常聪明,父亲常常称他为“我的小哲学家”,他十岁的时候进入当时最好的公学,由天主教耶稣会所办的,这种学校是九年制,前面六年要学人文方面的思想,后面三年专门学哲学。
院长沙莱神父(Father Char-let)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面色苍白、信赖人的小男孩,特别考虑了他的情况。
院长看出要教育这孩子的心智,必须先增强他的体质,并且还注意到笛卡儿似乎比同龄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休息,于是告诉他,他早晨想躺到多晚就可以躺到多晚。
除非他想去教室和伙伴们在一起,他不必离开自己的房间。
从此以后,除了临近他生命终点的那一段不幸的时期以外,笛卡儿终生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想要思考时,他就躺在床上度过他的早晨。
02 笛卡尔的青年岁月
因毕业后的笛卡尔对职业一直选择不定。他完全放弃了对法律文书的研究,决心不去探索任何知识,除了从他自己身上或伟大的世界之书中得来的智慧。
他去访问法庭和军队,与各种性格和职业的人打交道,积累各种经验,接受命运的考验,并时刻反思过往人生,以便从中受益。
他在中年时期回顾在拉弗莱什的学生生活时,曾经断言,那些在寂静的冥
思中度过的漫长而安静的早晨,是他的哲学和数学思想的真正源泉。
1618年,笛卡尔带着一位仆人前往荷兰,以雇佣军的身份加入了拿骚的莫里斯新教亲王指挥下的布列达新教荷兰军队。但是历史考证尚不清楚他在军队中担任何种职务。不过这一年,荷兰与西班牙因签订了停战协定,笛
卡尔便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数学。
1619年,笛卡尔离开新教军队,加入了德国巴伐利亚公爵即天主教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的军队,并出席了1619年9月于法兰克福举行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加冕典礼。
当然,他这一生的转捩点也是这一年23岁的时候,他认为他不再愿意读人所写的书,他想要去读上帝所写的书,那就是自然界,他要靠游历来增长见闻,当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志愿军,可以到处旅游观光。
他在23岁年底的时候连续做了三个梦,在梦里有人告诉他,他的使命就是要“以理智来探讨真理”,此后他就以这个作为终身的志业。
事实上,“以理智探讨真理”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普通,好像本来就应该如此,但在笛卡尔那个时代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就把它当作他一生的使命。
为什么要说“以理智探讨真理”呢?
因为当时宗教的势力还是笼罩整个社会,不是天主教就是基督教,整个欧洲不能摆脱宗教的束缚。
对宗教来说,真理就在《圣经》里面,你不用再费脑筋了;古代的哲学在中世纪只能替神学服务,证明许多神学上的说法就好了。
笛卡尔的聪明才智是挡不住的,他有许多观念,于是开始写书,设法以理智追求真理。他认为在他之前的古代哲学都有问题,更不要说经院哲学了。像我们所熟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后来的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以及整个中世纪哲学,几乎都被笛卡尔搁在一边了。
03 中年时期
1644年,笛卡尔发表了拉丁语著作《哲学原理》,他用几何学方法阐述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在32岁的时候就搬到荷兰住了,在壮年阶段,整整21年都住在荷兰,直到死前一年。
因为当时的荷兰相对比较自由、比较安全,他如果待在法国的话,很容易就被人指认为异端,并且他的熟人太多了,有时候敌友不分,充满各种危险。
尤其在1633年,伽利略受到天主教公开的谴责,而笛卡尔说:“我的哲学就是要证明‘日心说’。”就是从地心转成日心了,所以他藏在荷兰是有他的道理的。笛卡尔后来说:“善于隐藏者,乃善于生活。”
所以他一生成年之后的大半时间都隐藏在荷兰,也可以说是实践他个人的想法。
事实上,他对于当时重要的问题并没有回避。他有一本代表作叫做《沉思录》,这本书的全名是《第一哲学的沉思》,它有个副标题就是<证明上帝存在以及人的灵魂不死>,从这个副标题就知道,他要证明上帝存在以及灵魂不死。
这样一种想法可以说完全配合当时宗教的需要,但是他证明的方式跟宗教毫无关系,而他所谓的上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哲学家的上帝”,因此宗教界的人士才会把他当作异端邪说,他之所以需要隐藏,需要戴上面具,也跟这一点有关。
04 最后的时光
印有笛卡尔头像的法国纸币
卡尔的著作出版之后受到许多讨论,结果在1649年,就是他过世的前一年,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对哲学很有兴趣,也跟笛卡尔通过信,她就正式邀请笛卡尔到北欧的瑞典去讲学,同时派一艘军舰去接他。
当时法国驻瑞典一位公使是笛卡尔的朋友,也一再催促他要响应瑞典女王的邀请,笛卡尔就去了。
去了之后,问题来了,因为北欧实在是太冷了,笛卡尔从小身体不好,都是晚睡晚起,他在公学念书的时候也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学校特别准许他比别人晚一点起床。
现在,瑞典女王日理万机,只有一大清早才有空,而她每周又要上三次课,就要让笛卡尔在清晨五点钟冒着风寒去给她上课,结果上了一个多月,笛卡尔的好朋友,这位法国公使先染上肺炎生病了,笛卡尔去探望他,也被感染了。
就在1650年春天,笛卡尔才54岁,就与世长辞了。
笛卡尔过世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只有瑞典的一家报纸写着短短的一句话:“在瑞典死了一个疯子,他以为人爱活多久就活多久。”
这句话是因为笛卡尔认为人的灵魂不死,而人的身体是另外一种实体,是实存的,也没有死亡的问题。所以很多人从表面上会认为笛卡尔根本是不知所云。
笛卡尔死的时候很少人去送葬,他的确是隐藏得很好,到一百多年之后,笛卡尔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1819年他才归葬他的祖国——法国,在他的墓碑上写着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且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这句话可以说是当时的共识,也就是说笛卡尔本人要争取理性的权利,并且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这么做,这样的评价对笛卡尔来说算是公平的。
黑格尔强调:“笛卡尔的确是一位英雄,是现代哲学的倡导者,为哲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图为笛卡尔《论人》中关于神经系统的示意图之一,该书于笛卡尔死后的1664年才得以出版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回溯他的理论。”黑格尔这样的说法具有代表性。
所以我们看到笛卡尔的一生,在他那个年代,确实需要隐藏他的许多想法,所以他自我解嘲是“戴着面具,踏上了世界舞台”,而他影响后人最主要的观念就是“我思故我在”,我们后面会继续加以介绍。
《几何》概述
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于1637年出版,《几何》作为它的附录之一,被公认为解析几何学诞生的标志。
《几何》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仅使用直线和圆的作图问题;
第二部分是曲线的性质,主要介绍曲线的含义、分类及轨迹问题;
第三部分是立体与超立体问题的作图;
好,今天就先到这里了,笛卡尔其实并没有我写的这么少,只能说鄙人才疏学浅,还待慢慢去理解和学习这位伟大的人物。
Masir 2023/11/24
祝幸福~
参考文献:
[1]. 《数学简史》
[2]. 《数学大师》
我已经有300+个科普知识啦,小目标1000+,欢迎大家关注,每天给你一个科普知识~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