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和一班青年谈话 | 克鲁泡特金
周一,我们为大家奉上了一份五一出行人海规避手册。
而如果你还没有出行计划,那么也许是时候读一读这本影响过一代五四青年的小书了。
如果说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告诉了青年人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生活、艺术、爱与寂寞;那么克鲁泡特金这本《告青年》则会唤回我们作为一代青年的“纯白的心”“沸腾的血”。
在即将迎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借巴金的译笔,我们和大家一起聆听一个世纪前的伟大思想者要和青年人说的话。
《告青年》是一部深深打动过少年时代的巴金的作品。
它的作者是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 (1842—1921)。克鲁泡特金本是一位地理学家,但对于政治的关切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从事反沙皇活动被捕后,克鲁泡特金在海外流亡四十余年。十月革命前回国,从此他致力于伦理史写作,并把美好理想寄托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
他一生坦率、无私、公正。罗曼·罗兰曾评价他称:“托尔斯泰追求的理想,被他在生活中实践了。”
克鲁泡特金像(约1900年)
巴金在《告青年》的译序里说,当他在歧路旁踌躇的时候,《告青年》这本小书像一线光明把他的头脑照亮了。他眼中的克鲁泡特金,“在人类中是最优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最伟大的良心”。
而时隔百年之后,当我们再次读到克鲁泡特金对青年人的谆谆告诫,他对于青年人“我请你从浮士德的书斋里走出来罢”的呼吁,依然禁不住要反思:“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青年人?”
巴金:《告青年》译者序
我们有一颗纯白的心,我们有一个热烈的渴望,我们有满肚皮的沸腾的血,我们有满眼睛的同情的泪,我们是青年。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有着一切了。
我们有房屋居住了,但是我们不满意;我们有饱饭吃了,但是我们不满意;我们有衣服穿了,但是我们不满意;我们有书读了,但是我们依旧不满意!因为在我们的周围还有着许许多多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饱饭,没有书读的人。而且这些人正是我们所赖以生活的。
我们有着一对明澈的眼睛,我们不能不看见在他们的肩上安放着我们的全部幸福。我们和我们的父兄一样也成了掠夺的人了。
黑暗,压迫,灾祸,痛苦在我们的周围扩张起来。我们的欢笑里面夹杂了无数呻吟号泣的声音。我们已经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了。我们说我们应该走出我们的幸福的环境,到那外面的世界去。走进实生活去!我们要做一些事情,一些有用的事情: 要消灭那黑暗压迫,要消灭那灾祸痛苦,要改革现在的社会;要帮助我们周围的无数受苦的人!我们要在众人的幸福中求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不愿再把我们的生活费用放在别人的肩上。
“怎么办呢?”我们现在是预备向着外面世界,向着实生活走了,但是在我们的面前横着许多条道路,在每条路上都放着我们可以做的工作。于是,我们站在歧路边踌躇起来。没有一个人来给我们指路。我们的父兄已经躺在死床上了。
在这时候一本小书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像亲密的朋友一般给我们说明了一切,它的话是我们可以了解的。它的话里面并没有欺骗。读了它,我们就觉得一线光明把我们的头脑完全照亮了。
现在我们没有一点踌躇了,我们捧着这一本《告青年》,怀着纯白的心,沸腾的血,热烈的渴望,同情的眼泪,大步向着实生活走去!
巴金
一九三五年四月
《告青年》选摘
一
我今天要和一班青年谈话。至于那些老年人(这自然是指那些精神上衰老的人)只好请他们把这本书放开,不要去白费他们的眼力读一本跟他们没有关系的书。
我假定你大概有了十八或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你刚刚学完你的手艺,或者刚刚在学校毕业出来;你就要走进实生活里面去了。我想你的头脑很清楚,已经摆脱了人家尽力要使你相信的种种迷信:你不害怕魔鬼,你也不去听那些教士牧师胡说乱道。而且更进一层,我想你还不是一个纨绔子弟,那种人是堕落社会中的不良产物,他们一天穿着时髦的衣服,扮起猢狲般的面孔在马路上出风头,在这样的年纪,他们也已经只知道拼命命花费以图自己享乐了!我假定你和这般人完全相反,你是有良心的,因为这个缘故我才来和你谈话。
我知道一个当头的问题已经放在你的面前了。你很多次问过你自己道:“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事实上一个人在年轻的时节,他就知道他花费好几年功夫学习了一种职业,研究了一种学问(要注意这种学习和研究的费用都是社会供给他的),并不是想用它去做榨取的工具谋个人的私利;如果他不曾想到将来要应用他的智慧、他的才能、他的学识去帮忙解放那般陷在贫困和愚昧中的人,那么他就是完完全全堕落了,变坏了。
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不是吗?好,让我们来看看,你要怎样做,才可以使你的理想变为现实。
我不知道你生在什么样的人家,你的环境怎样。也许你的命运好,你研究过各种科学;你就要去做医生,做律师,做文学家或者做科学家了;你的前程是很远大的;你刚刚走进实生活里面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也许你只是一个普通职工,你的科学知识仅仅限于在初等学校里学得的那一点儿,可是你却有着机会去直接观察现在的工人过着怎样疲劳困苦的生活。
现在就假定你是前一种人,我先和你谈谈,然后再去和后一种人谈话;我以为你是受过科学教育的。假定你要去做一个……医生。
明天就有一个穿着工衣的男子来请你去给一个妇人看病。他把你领进一条窄巷子,巷子是那样窄,两边的住户差不多可以在过路人的头上握手;你借着一盏油灯的摇摇欲灭的灯光,在那臭气熏人的空气里爬上铺满灰尘的又险又窄的楼梯,爬了两层、三层、四层、五层,才进了一间阴暗冷湿的房子,看见那个病人躺在一张破床上,盖着龌龊的破被,还有几个脸色苍白青黑的小孩只穿了一点单薄的破衣服在那里冷得发抖,大大地睁着眼睛望你。那个丈夫辛苦了一辈子,无论是怎样繁重的工作,每天总是劳动十二三个钟头;可是现在他失业已经三个月了。在他的那种职业里,失业照例是每年都有的,本不算一回稀罕的事;不过他从前失业的时候,妻子还可以出去做做短工……也许就是去洗你们的衬衫,每天赚得三十个铜子;但是现在她已经病了两个月了,这家庭于是更加穷困悲惨了。
1917年,克鲁泡特金在瑞典哈帕兰达
医生先生,你怎样给那个病人开药方呢?你一看就知道她的病源是普通的贫血,营养不足,缺乏新鲜空气。你叫她每天吃点好饮食吗?你叫她去做一点露天的运动吗?你叫她换一间干燥的,空气流通的房子吗?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要是她能够这样做,她就用不着等你来指教,她自己早已经做了!
如果你的心肠好,言语又直爽,态度也诚恳,那么这家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的事情。他们会告诉你在板壁的那一边住着一个可怜的熨衣女工,她咳嗽那样厉害,你听了她的咳声也要心痛;在下一层房子里,所有的小孩们全都患着寒热病,住在楼下的那个洗衣妇大概也不会活到第二年的春天了;还有住在隔壁房子里的那些人,他们的境况还要更坏。
你对这般病人说些什么话呢?劝他们改良饮食,转地疗养,少劳苦一点吗?……这些话,你当然想说,但是你却不敢说出口,你只得忍住心痛,满口咒诅地走出来。
第二天,你还在想那些住在破屋里的人,你的同事就跑来告诉你,昨天有个仆人用一辆华丽的车子来接他。这是去给一个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富家太太诊病,这个女人一生专门讲究打扮、交际、跳舞,或者和一个愚笨的丈夫口角,时常通宵不眠,现在弄得憔悴不堪。你的同事劝她:生活不要太放荡了,饮食也该吃点清淡的,多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脾气也不要太暴躁;她既然不做一点生产的劳动,也应该多少做点轻巧容易的室内体操!
前一个女人病死了,因为她一辈子从没有吃饱过,也从没有休息够;后一个女人憔悴了,因为她一辈子闲着,从来不知道劳动是怎样的一回事。……
如果你是一个生性柔弱的人,对于什么事都可以忍耐下去,便是看见那些最令人生气的事情也不过是轻轻叹一口气,或者喝一杯酒来安慰自己,那么时间过久了,你就会渐渐觉得像上面那种不平的生活对照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你的兽性又会鼓舞你,使你只存着一个念头,就是你自己也跑到那般享乐的人里面去,免得以后再和穷人为伍。然而如果你还是一个“人”,如果你要你的一切情感都用志愿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你的灵性还没有被兽性完全毁灭,那么你会有一天回到家里一面对自己说:“不,这是不公道的。我们不应该让它这样延长下去。单是治病并没有用处,我们应该预防疾病。只要大众的生活稍微富裕一点,知识稍微发达一点,就可以给我们减少一半的病人和一半的疾病。医药有什么用处!我们最先需要的还是空气、食物和不太过度的劳动。要是没有这些,那么所谓医生这种职业不过是欺骗和虚伪罢了。”
那时候你就会懂得社会主义了。你就愿意研究它了;如果你还觉得利他主义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名辞,如果你应用自然科学家的严正的归纳法去研究社会问题,你最后就会跑到我们的队伍里面来,你会和我们一样为社会革命努力工作了。
但是你也许会说:“我不要干实行的事情!我们还是去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专心去研究纯粹科学。纯粹科学是永远会有好结果的,即使对于现在的人没有多大好处,后代的人终究会得到它的利益。”
我们姑且先来考究你研究科学的动机是什么,你要在科学里面寻求些什么东西。难道就只是那种快乐,那种由于研究自然界神秘,运用我们的智力而得到的快乐吗?不错,那种快乐自然是很大的。然而我要问你:一个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愉快而研究科学的学者和一个只图一时的快乐拿酒来开心的醉汉,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自然,学者选择快乐的泉源,是比较更聪明点,因为他从那里面得到的快乐是更来得浓厚,更来得长久。但也就只有这一点小差别!此外,学者也罢,醉汉也罢,他们都怀着同样的利己的目的,这就是个人自身的快乐。
但是你决不如此,你决不情愿过那种利己的生活。你研究科学,是想为人类尽力,你有了这个思想,才决定去研究科学。
好一个美妙的幻想呵!其实,我们里面不论哪个人,当初献身科学的时候,谁不曾有过这个幻想呢?
然而如果你真正是在为人类着想,如果你研究科学的目的真正是在为人类谋幸福,那么你一定会遇见一个可怕的难题了;因为,只要你还有一点公正的精神,你一定立刻会看见在现在的社会里科学不过是一件奢侈品,只能使极少数的人生活过得格外舒服,而人类的大多数,差不多可以说人类全体,却绝对不能得到它的利益。
事实上,在一百多年以前科学就已经建立了正确的宇宙组织论的观念,然而如今有着这观念的人,或者有真正科学的批评精神的人究竟有了多少呢?至多不过几千人罢了,在那至今还抱着野蛮人的偏见和迷信,因此常常被那般宗教的骗子愚弄的亿万人中间,这个小数目算得什么一回事!
克鲁泡特金在莫斯科的葬礼
再举一个例来说,关于我们的身心两方面的卫生,科学也已经给我们造就了许多合理的基础了,但是请你睁开眼睛去看看它的成绩怎样。科学告诉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够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要怎样做才能够使我们人口的团聚顺遂繁荣;它又给我们指出了达到道德的与知识的幸福之路。但是科学家在这两方面所成就的巨大工作至今还不过是些书本中的死文字!并没有被人实行过。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到现在科学还只是极少数的特权者所专利的东西,这是因为社会的不平等把现社会分成两个阶级(一方面是工钱的奴隶,另一方面是资本的盗贼),使得一切关于合理的生活情形的教训对于十分之九的人类毫无益处,不过是一种可悲的嘲笑罢了。
我还可以给你举出许多例子,但是我不必多说了,我请你从浮士德的书斋里走出来罢,那里的玻璃窗已经被堆积的灰尘弄黑了,很难放阳光进来照耀在书本上;请你走出来看看四周的情形,你自己随时随地都会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思想的正确。
在这时候,我们已经用不着去增加科学的真理,和增加科学的发见了。最重要不过的事,还是在传布科学所已经获得的那些真理,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去,使成为万人公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设法,使人类全体都能了解而且应用科学的真理;这样科学才不再会是一件奢侈品,而变成万人的生活的基础。要这样才合于正义!
(全文见《夜未央》)
END
《夜未央》
(收入《夜未央》《告青年》两部作品)
[波]廖·抗夫、[俄]克鲁泡特金 著 | 巴金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19年1月
◆ ◆ 阅 读 ◆ ◆
本文版权所有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KEY-可以文化 出品 | 本期编辑:火山
◆ ◆ 往 期 ◆ ◆
2018年,我们做了这些书 | 浙江文艺上海分社招聘启事
▼点击跳转《夜未央》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