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非典型谍战剧《对手》爆火:借台湾间谍的壳,揭社畜的悲惨生活?

观世相 2023-04-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末谈国是 Author 袁湘仁 多维新闻

将近年末,国产剧总算拿出一部像样的作品了。居然还是一部谍战剧。堪比国安版的“无间道”。


日前,国内上档一部以在陆台湾间谍为背景的电视剧《对手》,开播收视即开红盘,不只在大陆舆论场上兴起话题,连台湾媒体也有所关注。



《对手》描述两名台湾情报员在一次任务失败后,滞留大陆长达18年,还要开计程车维生的故事。


两个台湾间谍,步入中年,一个教师,一个出租车司机,一边要经营生活,买房,养孩子。一边还要搞谍战工作,两个人遇到了中年危机。另一边,李唐的上司幺鸡死亡,活动经费莫名失踪,这让两个人更为发愁,新的谍战故事就此展开。


这是一部反派视角为主切入故事,大量笔墨着力于对岸间谍的生活困苦,编剧构建了一个反向宣传的思路,非常巧妙。



有别于过去大陆谍战剧大多将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例如2021年6月上映的《叛逆者》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2002年播出的《誓言无声》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一个旅居欧洲的舰艇动力专家回国协助人民海军制造新型潜艇,我反谍部门抓捕实施暗杀的台湾特务的故事。


胡军主演的《于无声处》的故事则横跨30年,讲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安人员调查军工厂泄密事件,30年后一名被认为已死的间谍神秘出现。


2017年由靳东主演《守卫者浮出水面》,号称中国首部都市谍战剧。该剧讲述了在机密单位研发的新型深海潜水器下水实验过程中核心技术遭泄密后,我国安人员联手保卫国防机密与国土安全的故事。


《对手》也把场景搬到当代,故事描述代号“凤凰”的一对境外间谍夫妻及其女儿,同时处在大陆国安人员的追捕、境外上线的压迫,以及生活与亲情的现实处境。





当间谍脱下了特工的神秘外衣,与寻常百姓同样为生活所苦,反而激起了更多观众的共鸣与共感。



事实上,《对手》剧本创作看得到经典美剧《美国谍梦》(台译《冷战谍梦》)的影子,后者以美苏冷战下的1980年代为背景,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平凡家庭,夫妻真实身份是苏联派到美国的间谍,经过长时间的落地扎根,家庭、亲情与友谊最终超越了意识形态,苏联间谍卧底变成了美国中产家庭。


《美国谍梦》海报


根据《对手》导演王小枪的说法,该剧启发于2018年央视报道的“台谍”案。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官方在不同场合影射“境外敌对势力”正在入侵台湾,包括以“中国间谍”为名逮捕在台陆生,接着以违反台湾《国安法》起诉王炳忠等统派人士,并大力推动修订“国安五法”与订定《反渗透法》。


中国大陆则在2018年9月15日至17日,通过央视《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节目,以及《环球时报》刊登新闻与评论文章等方式,实名指称台湾情治人员吸收大陆学生,并鼓励陆生毕业后投入中国大陆公务体系。



央视又在2020年10月连续多日重点报道台谍案,继李孟居、郑宇钦之后,再公布破获蔡金树、施正屏等两名台湾学者,指两人借由学术交流名义搜集大陆资料,成为情搜工具。


两岸不只在政治场域针锋相对,在谍战方面的敌我意识也不断升级。


2020年10月11日,中国央视播出台湾间谍李孟居案


不只于此,《人民日报》曾罕见地在2020年10月15日刊发《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将台湾情治人员作为喊话对象,呼吁不要被台独“末路战车”绑架,更表达“欢迎台湾情治部门中拥护祖国统一的有识之士,有机会多到祖国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这篇内文以“勿谓言之不预也”一语作为对台檄文,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两岸波澜,台媒斥之为“中国贱招”,台湾官方则回批“勿制造争端”,体现了台海情势紧张的一个侧面。


拨开现实政治烟硝,谍战剧需要具备的尔虞我诈、忠诚背叛等元素,同样在《对手》剧中可以看得到,包括主角如何在接到任务后套诱的成与败、猫捉老鼠的斗智,以及间谍网络大脑─手─棋子之间的矛盾纠葛等等。


然而,主角原来作为掩饰的出租车司机、中学教师身份,在苦等不到境外经济资源的情况下,终将面对婚姻关系、出车油钱、小孩教育费用种种日常生活的迫问。


如同网友所评论的,《对手》其实是“间谍剧的壳,内核是社畜的悲惨生活”,一个间谍打架打掉一颗牙,却花不起几千块钱来补牙,戏里戏外都面临着社会生活的“内卷”。


以当代两岸为场景的谍战剧着实有趣,一方面反映台海双方实力翻转之后的悬殊对比,在茫茫神州大地上的“台谍”,接受着海峡彼岸为了权位晋升的“上面”们的指令,仿佛是他们岛内同胞们命运的写照,只要“抗中保台”枪声响起,芸芸棋子们只能不顾一切往前冲。



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在社会层级分化之后,底层众生的“主体性”,反而只能在“内卷”的哀叹之中才能被动地展现出来。


这些细腻的环节,以及对阵双方人物故事所充满的烟火气,或许正是《对手》最为动人心弦,而得到观众青睐之处。


推荐阅读:

苏联解体30年|邓小平VS戈尔巴乔夫,三大不同决定中国命运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不妨少点政治恶斗,多点“西城男孩”

43年前的今天:重温邓小平让中国发生惊天巨变的讲话

一位北大教授的深思:中美意识形态开战, 我们的还击却不在点上

香港还未到说“对不起邓小平”的时候

对话顾清扬|总结历史更面向未来,“第三个历史决议”必要且及时

胡耀邦诞辰106年 | 温家宝、胡启立、田纪云这样回忆

从“两个凡是”到“郎顾之争”,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

北京转变对台论述的三大利好

以怀念逝者之名自我吹捧,中国文化圈内卷的多疯狂?

“精神导师”李泽厚走了,他身后的时代为何让人怀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