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月25日 上午 8:51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香港还未到说“对不起邓小平”的时候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2月1日结束了湖北省武汉的考察行程,在总结这次行程时,林郑除了表达对武汉防疫的肯定以及期望两地加强合作外,还在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谈到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情况。


 

林郑坦言,任内最大心愿是能够帮助推动香港回到“一国两制”正轨,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历史遗留问题,是非常伟大的构想,如果后人没有办法落实好,既无法保障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祖国统一,又不能够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对不起他“老人家”。

 

此外,林郑表示,回归以来,香港在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时,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选举制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透过“一人一票”进入立法会,让行政机关无法做到《基本法》设计的“行政主导”,修例风波引起的混乱只是其中最激烈的例子。

 

她同时提及,中央制定《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现在看来过程很痛苦,但亦是必须,可令香港拨乱反正,相信立法会未来将会是一个能与行政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政治体制,中央能为香港做的基本已做了,接下来要看特区政府、立法会、司法机关、教育团体等还能做什么,以全面贯彻“一国两制”。

 

林郑月娥对着内地媒体表达“对不起邓小平”的担忧,诚然是真情流露,但作为香港行政长官,现在还不到说“对不起邓小平”的时候。一方面,“一国两制”才刚刚进入“五十年不变”的中期时刻,香港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才也刚刚经由2019年的修例风波彻底暴露出来,当前香港需要的是政治担当和魄力,以便拨乱反正,让“一国两制”重回正轨,何况从长远来看,修例风波对香港来说并非一件坏事。

 

因为修例风波短期来看,对香港而言确实是一桩坏事,街头不断上演的暴力揽炒一夕之间将香港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明、法治的面纱撕开,呈现出极其真实且惨烈的一面,但长期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面对这座被暴力裹挟的城市,任谁也无法再对困扰港人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另一方面,不管是占中运动、旺角骚乱还是修例风波,香港虽然在过去几年被阴霾笼罩,暴力揽炒、立法会拉布、社会严重撕裂,但这并非邓小平当初所预料到的最坏结果。换言之,邓小平当年将原本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作用于香港,已经预估过最糟糕的情况。

 

在《基本法》起草之际,邓小平曾对起草委员会说过这样一段话,“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有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难道就不会出现吗?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难道香港就不会出现损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够设想香港就没有干扰,没有破坏力量吗?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大家可以冷静地想想,香港有时候会不会出现非北京出头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同样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还预估到最坏的后果:“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干预首先是香港行政机构要干预,并不一定要大陆的驻军出动。只有发生动乱、大动乱,驻军才会出动。但是总得干预嘛!”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邓小平当年所预料的香港最坏的情况,是需要出动驻军的大动乱。而回看修例风波,虽然当时已经黑暴肆虐,香港近乎“暴力之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不少声音也在猜测北京会否出动解放军,但最终北京仍保持了足够的战略定力,回到了法治的轨道上,推出了“香港国安法”。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最不想让“一国两制”失败的,最希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正是北京,而一旦出动驻军,某种程度上即意味着“一国两制”的失败。

 

不过,虽然修例风波这场“高烧”并不是邓小平当年所预料的最坏情况,但这并不是说香港可以继续蹉跎,可以继续在政治上消极干预、在经济上积极不干预,继续放任阶层固化、贫富分化恶化下去,继续维持官商共治并强化地产霸权,而是必须意识到香港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尤其在“五十年不变”的中期时刻,必须将香港问题放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中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

 

不乱的香港,不等于治理效能提升了,也不等于‘由治及兴’了。就像修例风波期间,最容易做到的是“止暴治乱”,最难做到的,则是如何透过现象对香港深层次问题和二次命运进行更广泛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所以,与其担忧“对不起邓小平”,不如多想想如何才能“对得起邓小平”。香港如何对得起邓小平?早在1984年会见港澳代表时邓小平就反复说,一切的衡量标准就是香港是否繁荣、稳定、发展,对香港来说是不是好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邓小平所说的繁荣,显然不是指商家和少数人的繁荣,而是所有香港人的繁荣。对于林郑以及香港数量庞大的治港者而言,这才是最需要身体力行努力的方向,也是对邓小平最好的告慰。


推荐阅读:

AO是最大反中政党?与香港问题专家曹二宝谈香港公务员

省部级高干公开表达“不满”: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对话顾清扬|总结历史更面向未来,“第三个历史决议”必要且及时

胡耀邦诞辰106年 | 温家宝、胡启立、田纪云这样回忆

不该被遗忘的金德强,无人关心的卡车司机群体

为何人们乐见王健林许家印们遭“报应”?

历史决议背后,社科院权威学者详解中共百年

从“两个凡是”到“郎顾之争”,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

梅艳芳和张国荣,不可复制的“芳华绝代”

以怀念逝者之名自我吹捧,中国文化圈内卷的多疯狂?

北京转变对台论述的三大利好

历史转折中的“历史决议”为何极其重要?

皆要“头等”大有作为,时殷弘揭中国八大战略目标

宇宙尽头是考公务员?在巨大不确定性中寻找小确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