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月25日 上午 8:4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皆要“头等”大有作为,时殷弘揭中国八大战略目标

戴仑 观世相 2023-04-06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表述是,不管中国如何发展变化,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变,不称霸、不搞扩张、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方针不会变。“我们的确比过去富了、强了,但我们富而不骄、强而不霸。”

 

而中国未来的“富”和“强”会到达什么程度,或者说中国方面对自身的“富”和“强”设置了什么样的目标,在公开舆论中并不多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日前表示,中国渴望在今后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当中大有作为,其中至少包含八项目标:


 

第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第一;

 

第二,国民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

 

第三,军事武装力量、战力达到世界头等水平,“注意,是‘头等’,不是‘头号’”;

 

第四,高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在世界上广泛达到单独领先或者并列领先;

 

第五,台湾海峡两岸统一;

 

第六,至少在西太平洋西部,“不包括冲绳,不包括日本,”占据对美战略军事优势,至少是边际性的优势;

 

第七,维持在印度洋东部具有难以损伤的战略军事阵势,“注意,我不是说中国要控制印度洋东部,但是中国在印度洋东部的基本战略存在要达到难以被损伤、难以被损毁的程度”;

 

第八,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以及威望、意识形态影响力等方面,占据“头等优势”。

 

应该说,这八项目标当中,前两项更多属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后两项则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自身战略发生交织与互动。

 

对于中国实力不断增长的现实,中国官方向来强调从不认同“国强必霸”,因为“国霸必衰”。乐玉成在专访中,他的表述也再次提及“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超越谁、取代谁,也不是为了和谁争世界老大,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要让世界上其他国家认同这一理念,恐怕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更何况当中国的体量成为“房间里的大象”,中美之间的竞斗将会长期存在,中美欧、中美俄等多个战略大三角的演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格局的变化。

 

时殷弘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长远看,世界正在形成三种力量划分而成的格局:以美国为中心的紧密联盟,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等更小的紧密联盟,以及巨大的中间区。

 

对于美国的盟友体系,时殷弘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属于紧跟美国的“第一排”;在美国身后“2米-3米”的“第二排”,有欧盟的领导人,有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距离美国“4米远”的地方是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7米-8米”是德国——“默克尔下台后德国的对华态度肯定是比较强硬的。”

 

短期来看则是以问题为导向。“欧洲、日本与美国本就是紧密同盟,欧洲大陆在目前的热点问题上,与美国的靠拢程度几乎超过任何时候。”或许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姿态,因为很多大国可能会感到有可能被拖入中美竞斗的漩涡从而有所改变。

 

在时殷弘看来,只要中美关系沿着目前的轨迹继续发展,其他大部分国家,消极一点就是直接躲开,积极一点是同时批评中美,“这个世界不是两极世界,是多极世界”,并提倡中美双方对话。


推荐阅读:

宇宙尽头是考公务员?在巨大不确定性中寻找小确幸

记者节|“无冕之王”的媒体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真实新疆到底什么样?一个香港人的“西行漫记”

同济教授:不否定文革,那叫没良心;想否定改革开放,那叫没头脑

资深外交官袁南生:轻言战争的愤青把中国害苦了

“精神导师”李泽厚走了,他身后的时代为何让人怀念?

500万人死亡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上海在感谢“不灭的烟火”,北京在吐槽“回不去的北京”

盛名之下,终究只是时代浪潮里的沧海一粟

鲁迅:现今舆论的威信可怜极了,一些句子摇笔即来不假思索

面对瑞丽的呼吁,不需要负面舆情式的警惕,更不需要上升到恶意煽动

北大考古博士刘拓意外去世:在最危险的地方重拾理想主义

高层到底怎么决策? 一位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卸任后思考

“补课”还是“割肉”?中国踏入房地产税时代的九大问题

20年前宝藏级反腐剧,评分超过《人民的名义》直击官场痛点

清华教授万字内部讲话:详解中国三大关键政策走向

从《长津湖》到《功勋》:中国为何能打赢朝鲜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