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博士刘拓意外去世:在最危险的地方重拾理想主义
编者按:10月27日上午,一则噩耗传来,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在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因意外身亡,年仅31岁。许多人认识刘拓,是因为其在2018年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第二季中讲述的伊拉克考察经历。事实上,早在2015年,还在北大读书的刘拓在伊拉克考察古迹时,被警方误认为“恐怖分子”而扣押,在狱中呆了半个月,经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努力才得到释放。经历过种种惊险,刘拓对考古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始终是系友口中“对考古简直痴迷”的人。2015年8月,也就是刘拓经历被扣押、被释放之后,笔者曾写了一篇题为《在最危险的地方重拾理想主义》的随感文章,今天特此分享,仅此以为悼念。
因挑战珠峰未果英年早逝的乔治•马洛里生前在被问及“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这位登山天才不假思索给出了充满诗意却极其朴素的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时隔近百年,虽然马洛里式的回答不断涌现,喧嚣和零碎中却少了简单纯粹的上升。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生刘拓,恍惚间让公众再次领略了正在逝去的北大风骨,以及支撑马洛里踏上珠峰漫漫征途的强大精神后盾。面对刚刚从伊拉克战火堆脱险的刘拓,有人为其钻研求学的勇气点赞,也有人斥其为理想主义的“疯子”。面对“世界那么大,为何要去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的多数询问,刘拓通过个人网络空间给出了简单的回答——再不去,那片战火纷飞地区的古迹将被“清零”。
理想主义“疯子”
7月17日,一则图文并茂的报道打破了沉静,并成为后续所有关注和讨论的缘起。“伊拉克军队在伊拉克西部的安巴尔省抓捕了一名中国男子,并称该男子是‘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一员。”配图中,一名华人面孔的年轻男子蓄须,身着运动装,神色黯然地坐在一把橙色靠椅上,而座椅旁边一左一右站着的两人均身着迷彩裤,其中一人还佩带着枪。
伊拉克、蓄须、ISIS……几个关键元素汇集在一起,围观者在迅疾拼凑出恐怖分子不完全图像的同时,也因ISIS在全世界范围内加速撒网布控而头皮发麻。正当不安气氛在中国民间火速蔓延之际,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面扬汤止沸——确实有中国公民被警局扣押了,但并不是像网上所描述的那样是“被伊拉克当成恐怖分子”。随后,北京大学也证实,刘拓去伊拉克只是为了考察古迹,与ISIS组织无关。
虽然撇清了与恐怖分子的关系,但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古的刘拓却成了舆论焦点。现年26岁的他,为了就读考古系,甚至不惜休学一年,其对古迹的痴迷近乎走火入魔。迄今为止,寻访足迹遍布中国159个地级市、500个县、87个城墙、83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86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中国境内的36处,还包括分布在日本、埃及、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希腊、巴基斯坦、伊朗、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50处,此外,刘拓还去过叙利亚、阿富汗等战乱地区。这一次的经历过后,其战乱地区游历名单中已可增补伊拉克。
世界那么大,刘拓为何要去伊拉克?在出发之前,刘拓曾在穷游网写道,“伊拉克拥有太丰富的旅游资源,实在让人神往。”而对于伊拉克目前的局势,刘拓显然心知肚明。他在《一个可能的伊拉克行程》中写道:“最近的伊拉克、叙利亚局势是如此紧张,两国北部半壁江山基本都落入伊斯兰国之手,短时间内再去这两国旅游基本是不太可能了。”但他很快打消了自己的疑虑:“如果伊拉克真的在不久的将来和平一些了,我一定会按照这个计划进行一次游历的。”何况 “一方面学的东西和这里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还是想把去遍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三个最早文明诞生地的成就达成。”因为有此殷切期待,所以当拿到伊拉克签证时,刘拓还在个人空间通过晒照片与好友分享了喜悦。
刘拓被抓之后,“同学眼中的刘拓”渐渐浮出水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修饰词莫过于天真、热情、理想主义、痴迷考古、知识渊博、行动力强。“北京各个胡同哪家院里有什么雕花,哪个旮旯拐角有什么门墩,他都知道,还不时流露出对南城胡同消失太快的痛心。”“你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百科全书或者辞海的感觉,在他爱好的领域可以向他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收获一个详尽的答案。”而在他人人网的相册里,有将近两千张照片,几乎全是在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寻访古迹的照片。另据与刘拓同游过中东的好友透露,在伊拉克被关押期间,有的狱友很快就要被处死了,刘拓还在教狱友写汉字,唱昆曲。
事实上,这并非刘拓首次在国外遇险。根据刘拓在个人博客和日志中的记录,2014年1月,刘拓独自前往埃及、土耳其、希腊等地探寻古迹。在埃及开罗时,恰好赶上游行示威,随手拍摄建筑照片的刘拓被警察发现并带走,三四个小时后才获释。农历除夕当天,刘拓抵达同样处于局势动荡期的黎巴嫩城市的黎波里,并在这里经历了子弹从头顶飞过的惊险一刻。
在2011年的一篇日志中,刘拓详细描述了探访晋中新旧广武城、猴儿岭长城的一段经历。彼时,当地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在五六级北风中,刘拓手粘在了相机快门上,当他通过哈气揭开被粘的双手时,嘴唇又粘了上去。极端的寒冷中,刘拓仍不忘记录下只属于自己的景象:“蔚蓝的天空下,四目是漫漫的黄沙枯树,一座土黄色的方形小城,干干净净屹立在荒原里……这简直符合我对边塞的一切想象!”
刘拓们为何可贵
“我以为,我们国家这种哥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整个社会在取得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空白,这种空白如何去填补,恰恰需要越来越多如此位哥们一样的人去沉心静气的钻研,去如饥似渴的学习,去忘乎自我的探索。”通过社交网与刘拓相识且同样痴迷于古建的唐大麟,听闻好友在伊拉克的经历后,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也成为对刘拓疯狂行为最中肯的点评。
刘拓的所作所为之所以显得另类,部分原因在于在物质大潮的席卷下多数学生已经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教授的原话是,“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因为精致,所以他们比纯粹的急功近利者更不易察觉;因为有“利己主义”的底色,所以即便善于表演,终究也难以成为时代的支撑。不得不说,那些从理想主义、消费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一路走来的先辈,有人在扼腕叹息,因为他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最终却彻底没有了主意;也有人在念念不忘以理想主义为底色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暗夜里抬起头时发现星空里残忍地写着“你正位于混沌的互联网时代”,顿时像一盆冷水透身般被迫清醒。至于时下没有经历过理想主义直接进入消费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年轻一代,最为可悲的不是理想的阙如,而是从未曾真正有过理想主义带来的高峰体验,就直接被裹挟进入到了利己主义的狂潮中,且颇为满足地认定这就是人生全部的价值。
刘拓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虽然身处消费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洪流中,却能不为所动、不改初衷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钻研中。这样的理想主义,以及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精神,正是当下大学所迫切需要回归和重拾的。虽然抛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概念的钱理群,已于不久前进入养老院终老,但他留给北大以及中国高校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如若愿意,反思不妨从珍惜身边每一个如刘拓那般的理想主义的“疯子”开始。
乌托邦时代,为了未来否定现在;功利主义时代,为了现在舍弃未来。怕只怕,我们“为了”的现在,终究是苍白、毫无质感的;而我们“舍弃”的未来,也早已成为一片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精神荒漠。
推荐阅读:
蔡英文“四个坚持”模仿“四项基本原则”?想象的“反中共同体”注定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