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国的“动态清零”外界为何看不懂?又为何妖魔化?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2月4日晚,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简约且充满中国文化意涵的冬奥会开幕式,北京也由此成为迄今唯一同时承办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在冬奥会大幕正式拉开之前,围绕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而起的争论,再次掀起一波高潮。批评者认为,中国不仅自身因“动态清零”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也拖累着全球与病毒共存的进度。


 

对中国民众而已,可能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批评与妖魔化,因为“人命关天”早已成为中国社会不需多言的共识,所以即便中国不可避免因“动态清零”政策付出巨大代价,普罗大众依然认为这是必要的,认为中国的防疫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驻华使馆以“中国疫情状况”为由向美国国务院申请“授权撤离”时,中国人会大跌眼镜、不得其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亦表示,“中国目前无疑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从最安全的地方撤出,只会极大增加美方人员感染的风险。美方的决策逻辑令人费解,难以自圆其说。”

 

这样的妖魔化背后,既有着对“动态清零”本身的误解,也体现了根深蒂固的两种文化与文明的冲突。事实上,“动态清零”可以说是微缩版的中国模式,理解了“动态清零”,也就理解了执政者的思维模式,以及中国方案、中国道路。

 

首先,“动态清零”包含着很强的唯物辩证法,这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信奉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的发展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单一孤立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问题的普遍存在、实践的客观需要,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很多人之所以不理解,或者误以为“动态清零”就等于“清零”、“零感染”,其实是在用主观、片面、零散、静止、孤立割裂的思维在看问题。中国官方曾多次解释过何为“动态清零”及其与“零感染”的不同。具体来说,“动态清零”指的是: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一旦发现病例,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有效救治患者,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至于“动态清零”与“零感染”的不同,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在记者会上这样解释,“两者不是一回事,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的时候,快速扑灭疫情。”

 

所以,“动态清零”并不全然是结果取向的,“清零”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当疫情爆发的时候,有能力最大限度达至“清零”的目标。有了这样的“清零”能力,即便最后结果不是“清零”,依然是可控的,以及动态稳定的。

 

其次,“动态清零”包含着执政者治国理政的两大核心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疫情防控就是最好的一面镜子。总书记在疫情爆发之初也表示,“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从武汉最初的荒腔走板,到全国一盘棋之后的有效管控,再到南京、内蒙古、西安各地不断出现的局部爆发,疫情不仅考验着国家层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切实考验着各个省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如果单以结果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确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迄今为止,当全球疫情死亡人数超过570万之际,中国作为最早疫情爆发的人口大国,死亡人数不足五千人。至于“动态清零”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比如层层加码、“一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既为那些“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的官员敲响警钟,也倒逼着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真正的现代化。

 

再看以人民为中心。在不少英美主流媒体看来,中国官方之所以坚持“动态清零”,为的是借此向外界证明中国制度和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夯实自身执政正当性的基础。其实这可以作为“动态清零”的溢出效应,却并非直接和主要目的。因为在中共看来,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最直接和自然的选择。当“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动态清零”之后,当执政者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制度和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以及人民对执政党的满意度、支持度会自动到来,何来执政正当性之忧?


 

疫情发生以来,尤其是当中国疫情得以有效防控、世界各国却因疫情陷入巨大混乱之后,中共对于自身制度与治理模式的自信心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于执政者的认同感、满意度也随着中共百年的到来达到沸点。中国不仅开始“平视世界”,还试图通过“全过程民主”打破美式民主的霸权与迷思。中共的底气所在,既受惠于疫情的“红利”,也得益于对“人命关天”这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朴素坚持。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动态清零”虽然将持续受到外界的诟病、质疑乃至猛烈批评,但执政者将继续坚持这一防疫政策,因为“动态清零”并非一个拍脑袋的防疫政策,而是包含着中共一贯坚持的唯物辩证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这样的思维模式与执政理念,不仅不会因为外界的妖魔化和不理解而轻易发生动摇,而且还会在实践不断检验其有效性之后继续巩固和坚持下去。

 

但与此同时,我们亦需要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动态清零”都很难真正被外界所理解,不是因为意识形态,也不是因为傲慢与偏见,而是因为真的看不懂。1月27日,当被记者追问“动态清零”与“清零”的区别时,身为香港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笑言自己不是“动态清零”的始作俑者,“如果要对‘动态’两字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对不起,我并不知道。”林郑月娥用“始作俑者”一词可能是为了搞笑,但坦言不知道何为“动态”却说了句大实话。试想一下,如果连林郑月娥都不知道“动态清零”的意思,又如何指望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在短时间内看得懂呢?


推荐阅读:

《白鹿原》中大量的性描写,为什么确实有必要?

罗翔解读《开端》里的爆炸案:法律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灵丹

冬奥会开幕在即,为何邓小平曾说北京首次申奥失败在预料之中?

《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背后有着和《活着》一样的底色

邓小平南方谈话30年·上|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南方谈话30年·下|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

贾平凹:我老不明白,我招谁惹谁了,为什么骂我?

周恩来逝世46周年|那个保护国家免于疯狂的人走了

混乱与民怨齐飞,西安防疫短板再反思

《毛选》精华全集: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中立”只是骗人的名词

封城、健康码故障、一笔笔糊涂账,西安防疫何以至此?

非典型谍战剧《对手》爆火:借台湾间谍的壳,揭社畜的悲惨生活?

香港民主白皮书两大潜在关键词

苏联解体30年|邓小平VS戈尔巴乔夫,三大不同决定中国命运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不妨少点政治恶斗,多点“西城男孩”

43年前的今天:重温邓小平让中国发生惊天巨变的讲话

一位北大教授的深思:中美意识形态开战, 我们的还击却不在点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