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枪炮、病菌阴霾笼罩的世界
1918年11月7日,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梁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今积水潭)自尽。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梁济留给梁漱溟的世纪之问。当时间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面对席卷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突如其来的俄乌战争,人们不免也要问上一句:这个世界会好吗?
人们可能很难对被病菌、枪炮笼罩的世界感到乐观。截至3月15日,全球范围内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人们达4.6亿,死亡605万,过去七天平均日新增超过170万,死亡人数接近6,000。更残酷的事实是,各国并没有真正从这场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中吸取教训。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共同召集的全球防范监测委员会(Global Preparedness Monitoring Board)于2021年底发布报告总结称,尽管全球有5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但“缺乏证据”表明人们正在从这场危机中吸取正确教训,世界仍然对任何卫生紧急情况“毫无准备”,“既没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结束当前疫情,也没有能力预防下一场疫情。”
在疫情尚未消退之际,俄乌战争给本就动荡的世界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自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至今已过去20天,初步估计的死亡人数至少1.5万,造成流离失所者至少280万,被摧毁建筑数至少1,736,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交战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一方举起“收复失地”的正当性大旗,意欲一洗容忍北约一再东扩积累的耻辱,一方虽誓死抵抗但不可避免承受国将不国的后果,以及美俄冲突马前卒的厄运。虽然目前战争的终局很难预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以此次战争作为支点,现行世界秩序与国际格局势必被撬动,发生深刻演变。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俄乌战争爆发伊始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二战以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已经摇摇欲坠了。旧的秩序在迅速瓦解,强人政治在世界大国间再度流行起来,各国野心勃勃,虎视眈眈,希冀在旧秩序的废墟上寻找一切机会,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秩序乃至国际秩序。”“在新世界秩序的孕育期,每个大国都在构建自己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图景,而它们的期待往往彼此冲突,在根本利益上无法达成战略共识,甚至缺乏做出战略妥协的意愿。正在形成中的新国际秩序体现为财富、权力和文化权威更分散,没有超级强权,只有大国和区域型强国。西方自由意识形态会继续存在,但不再主导国际秩序。”
枪炮与病菌,从来就是人类历史的灾难,战争从来没有赢家,却无法彻底消失,就像疫情一样。而且回看历史,病菌往往与枪炮相伴而生,极大改变着社会发展进程。
比如十四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这场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在全世界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多达7,500万-2亿。现有资料显示,造成黑死病的鼠疫杆菌源自蒙古沙鼠,最早的病原携带者正是当时正在扩张的蒙古铁蹄。黑死病的到来,既阻挡了蒙古铁蹄扩张的步伐,也给整个欧洲带来深重灾难。
再比如欧洲对于美洲的征服。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相信,欧洲人打败印第安人的制胜法宝,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他们带来的病菌,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伤寒、鼠疫等,那些土著居民对此丝毫没有免疫力,便只有成群成部落地病亡,遭到灭顶之灾。有史学家估算,欧洲殖民者入侵时,美洲大陆大约有4,000万人口,一百多年殖民征服后,只剩下180万人,但死于枪炮的不过十分之一,死于瘟疫的占到十分之九。
还有距离我们最近的1918年那场造成四千万人死亡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疫潮,正是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医学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该病以西班牙流感命名,但没人相信它起源于西班牙,这种疾病可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高潮时期得名的,当时疫情正在战争期间爆发,但作为参战国家,为避免影响士气,故严格管制媒体报导相关疫情消息。反而最先披露消息的西班牙,承受了“恶名”。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1997年出版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试图回答一个核心命题,那就是: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步步推导出“地理决定论”这一终极因之前,戴蒙德以西班牙对印加帝国的征服为例,提到了四大关键因素:枪炮、病菌、组织、文字。在戴蒙德看来,“人类各族群通过征服、流行病与灭族行动而互动的历史,就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力量。族群冲突在历史上的回响,经过许多世纪,至今未尝稍歇,仍在今日世界上某些最动荡不安的区域发酵。”
席卷全球且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战火不断的俄乌冲突,似乎正在成为一股新的塑造现代世界的力量。只是不知道,这股力量最终会将世界带向何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推荐阅读:
《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越是理智塌方的狂热年代,越值得大书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