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月25日 上午 8:0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们已经从物质上的普遍不满足,进入到精神上的普遍不安宁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受,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轰炸,刷一遍朋友圈,要么是又有地方爆发疫情了,要么是人们在抱怨防疫带来的各种不便,以及吐槽防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荒唐事。在疫情爆发两年多后的今天,所有人都在呼唤和怀念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所谓的“正常生活”,永远也回不去了。
 
之前听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讲课,他说我们已经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到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在疫情的冲击下,这种不安宁似乎更加剧烈。该怎么去消解精神上的不安宁?坏消息满天飞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安顿自己?
 
一直很尊敬的钱理群教授呼吁年轻人多读鲁迅,在他看来,越是在生命和思想的困境下,越需要鲁迅。“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危机、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空前活跃,也空前混乱的时代。每一个人关心时事,喜欢思考的人,都充满了焦虑,困惑和迷茫。如何认识当下中国社会,怎样把握中国的未来发展,即‘中国何处去’,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办?’这都成了回避不了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限于空谈,也不能一味发牢骚,在这个时代,就特别需要对历史与现实具有解释力和批判力的思想理论资源。”


 
而鲁迅,正是承载这一思想理论资源的载体。基于自己对鲁迅作品的有限阅读,谈两点:
 
首先是鲁迅的“立人”思想。与鲁迅“娜拉走后怎么办”的问题同类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在鲁迅看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归结到一点,是人的问题,人的发展问题。”包含有:人的生存环境(政治、社会、生态环境),人的权利和平等,人的精神自由,人的尊严,人的道德水准,人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等等。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见证了太多一线医务人员的付出和牺牲,但同时也目睹了太多狰狞的争斗与撕扯,在“死命令”面前,人仿佛瞬间不再是人,老百姓成了没有灵魂的被管制对象。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流疫,是我们共同遭遇的危机,同样也是从国家层面以及个体层面思考“人的发展问题”的契机,这样的契机不该被一再发生的惨剧消磨掉、浪费掉。
 
其次是“永远站在平民一边”。鲁迅的确身体力行的“永远站在平民一边”,但他同时强调,一味鼓动“民气”,而不注重增强“民力”,“国家终亦渐弱”,“增长国民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维护民族利益之道。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气”,但必须在其中注入理性精神;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豪感,但更要有自省精神。敢于、善于自我反省,正是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和表现,是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五卅运动中鲁迅就提醒年轻的学生,“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余,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当鼓舞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如果听任民众非理性的公愤泛滥,“历史指示过我们,遭殃的不是什么敌手而是自己的同胞与子孙。”
 
不得不说,我们的“动态清零”政策,在前两年确实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防疫成效有目共睹,但时与势都在不断变化中,恐怕任谁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在疫情的下半场遭遇严峻挑战。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深沉的勇气”、“明白的理性”,迫切需要对防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省,对形成路径依赖的防疫政策进行自省,而不是继续推高泛滥的公愤。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时与势在中国一边。希望我们能最终证明这一点。
 
推荐阅读:
邓小平VS戈尔巴乔夫,三大不同决定中国命运
香港深圳通关手记:不要低估老人的“数字鸿沟”
国防大学公方彬:摆脱仇恨教育和历史悲情已成无法绕过的重大命题
我们的生活出问题了
苏州三问
专访时殷弘︱对台不对美不可能,中美新冷战比美苏冷战更危险
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仗,中国也不会把台湾问题吞下去
中美未到摊牌时刻,但台海现状一去不复返
专访巫永平︱军事行动有效但应可控,佩洛西访台能否坏事变好事
《看见香港》新书序|于品海:从“看见”出发 继续追问香港
金庸评价邓小平:重视实际不相信教条,这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关键
莫忘世上苦人多
安倍遇刺身亡|“不予置评”话里有话
反对极端民粹,同时警惕将“网民声音”形塑为中国主流
朱镕基20年前讲话对今天香港的启示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作者:吳婷ISBN 9789620450259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