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四线城市,榆林此轮疫情真正的考验是什么?
这周开始,我的老家榆林因本土病例激增,一直在进行某种程度的静默、封控,有的小区门口还被贴上了封条,前几天榆阳区还组织大家凌晨全员核酸。
11月19日0-24时,榆林新增519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9例(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3例为临时管控筛查发现、1例为高风险区筛查发现、1例为集中隔离发现),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10例(454例为临时管控筛查发现、47例为集中隔离发现、5例为高风险区筛查发现、4例为社区筛查发现),涉及榆阳、神木、横山等8个县市区。
如果和广州等地相比,榆林的病例并不算多,且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但对于这样一座自疫情以来几乎没有被疫情袭扰过的四线城市来说,已经是一场攻坚战。但这场攻坚战的考验,除了防疫本身,最关键的是能不能避免次生灾害,能不能借由此次攻坚战让人们建立对新冠的认识。
先说次生灾害。事实上,面对病毒的不断变异,尤其是传播力的增强,任何一座城市要想实现“清零”,都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问题,不管是第五波疫情时的香港,还是后来的上海,以及西安、海南、新疆等地无一例外。因为说到底,一座城市的各类设施保证的是正常状态下的运行,在病毒的侵扰下,已经是一种“非常态”甚至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之后的“战时状态”,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在预料之中。
对榆林来说,医疗资源有限,治理水平也有限,在长时期的封控之下,如何避免次生灾害成为重中之重。今早看到榆林官方微信号“上郡”发了一篇文章,强调要高度谨防次生灾害影响,这篇文章很是及时和必要。且该文还罗列了次生灾害的几种情形,包括:
比如门口贴了封条,这数量庞大的隔离群体或者居家群体,生病了,药物能不能及时供上?
遇到急性病或者孕妇生子,能否第一时间打开封条?
医院能否对这些隔离者甚至感染着第一时间治疗?
榆林的物资我相信是充足的,但是这些物资能否第一时间到达被贴了封条的门户?
其他需要应急的场景之下,能否第一时间传送,以备这些人应急之需?
此外还出现一些情况,就是在他地的亲戚或亲人过世,这些人能否第一时间出去?
还有诸多突发事件,这些被隔离的群体必须要出去手续程序简单吗?能否准确确认他们的事实,然后第一时间放行?
就像该文最后总结的,在今天庞大的榆林被管控的群体中,一旦这些问题频发,他们带来的灾害也超过奥秘克隆新冠病毒本身。虽然榆林过去两年来,经过了很多轮的封控演练。但忽然面对数百感染者以及超过上万人被隔离这种情况,恐怕是始料不及的。
再说对新冠的认识。这几天和家人频繁通话,不断在给上了年纪的父母普及基础知识,最大限度让他们不至于恐慌。从与父母和榆林同龄朋友的交流中发现,他们还是对新冠很惧怕,对新冠的认识停留在武汉疫情时期,但在不断引导之下,已经慢慢开始转变态度。这说明,官方在防疫过程中,急需要同步与民众做好沟通,引导民众理性客观认识新冠,这既是此轮攻坚战精准防疫的必要认识前提,也是下一步落实20条措施以及走向开放的必要民意基础。
一个事实是: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减弱了。它和我们之前武汉的原始毒株,还有后面的德尔塔、奥密克戎初始病毒,已经完全不同。我在《不要低估香港、广州、石家庄的样本意义》中也写过,作为内地疫情最为严峻的地方,广州连续12日单日新增破千例,11月14日开始,单日感染者数量突破5000例,16日突破8000例。根据官方对截止14日的33166例感染者的样本分析,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达97%,所有感染者情况均稳定,无一重型、危重型病例。与此同时,北京、重庆、郑州等地亦公布了重症情况,其中,北京1187例感染者中重型2例,重庆超8000例感染者中重型3例,河南郑州在本轮疫情中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榆林最新的数据也说明,虽然新增519例,但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也就是说,虽然核酸检测为阳性,但基本没有任何身体反应,甚至连普通感冒都算不上。这几天不少医学专家站出来说话,也都传递了同一个信息: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后,一直在不断变异,它的致病力减弱,但传染性增强,奥密克戎难以彻底消灭,但越变毒性越低。
这几天很多地方都在给市民写信,表达感谢,也有不少地方在强调每个人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话说的都没错,但负责任的前提是知情,比感谢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引导大家理性认识病毒,并真正落实20条措施,优化防疫手法,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这也是榆林真正的考验所在。
希望榆林能防患于未然,尽快度过难关。
推荐阅读:
来自许倬云和项飙的追问:从激情出发,还是从老百姓生活状况出发?
新書推介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