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调整防疫措施后,三个方面的问题需重视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自官方公布防疫20条措施之后,各地开始紧锣密鼓响应、跟进与调整。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防疫政策之变是必要且重要的,但中国的问题往往是“摁下葫芦浮起瓢”,尤其是防疫政策之变牵一发动全身,从严防严控到适度放开,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的问题与矛盾。从20条措施公布后引发的反响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其一,防疫政策调整的过程中,需加大对民众的引导,避免恐慌。

在20条措施的“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部分,特别提到,“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事实上,这里的“引导”应该不只是局限于“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更应该包括引导民众对病毒本身的认识,这既是当前精准防疫的必要认知前提,也是后续进一步放开的必要民意基础。郑州富士康事件、石家庄民众囤积连花清瘟等,都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民众对病毒本身的认识没有跟上政策调整的步骤,有些仍停留在武汉疫情阶段。

其二,“既要还要”的两难还在,怎么平衡,接下来一段时间对各地都是很大的挑战。

在20条措施重申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也提到“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自上海疫情以来各地在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要避免疫情外溢,往往就必须通过“加码管控”才能实现,这不是一个唯意志论的问题,而是由病毒本身的传染性决定的,虽然官方一再强调要整治“过度防疫”问题,但在惩罚力度上却远远弱于整治“防控不力”。所以“既要还要”最终落实在行动上,看似明确了防疫的总要求和大方向,但注定很难两全。这也是为什么20条措施出台后,人们会纷纷感慨“各地防疫更难了”的原因所在。

其三,在各地在落实20条措施时,已经开始出现政策不协调的情况。

比如20条措施之第六条明确规定,“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但事实上,在常态化防疫之下,再加上近期各地本土病例激增,不少地方要求民众进入公共场所必须提供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这样就等于民众还是不得不定期检测。这个矛盾究竟怎么解?是政策安排上迫切需要协调的。

基于以上情况,官方或应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推出防疫白皮书,既是对三年来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中国式共存之路”究竟怎么走的总说明。阶段性总结,着重聚焦于经验和问题的总结,这样才有助于切实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说明应该基于科学研判,病毒变异至今,传染性如何,重症率如何,致死率如何,疫苗接种率如何,感染后如何应对,如何避免医疗挤兑,老年群体免疫屏障怎么建立等等。如此,才能避免在清零和放开之间来回反复,也才能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共存之路。

推荐阅读:

讲三个跟香港有关的小故事

如果今天重读方方日记,人们还会认为她是递刀者吗?

来自许倬云和项飙的追问:从激情出发,还是从老百姓生活状况出发?

从“两个凡是”到“郎顾之争”,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

中国向何处去?重温林毅夫与杨小凯、张维迎的交锋

痛批低级红、高级黑,“浙江宣传”是如何打翻身仗的?

《红楼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安倍、戈尔巴乔夫、英女王接连去世,中国舆论不同调

《隐入尘烟》揭示的这两个命题值得深思

从深圳到北京,变化正在发生

涉疫城市103座创最高纪录,小城市的艰难应该被看见

我们已经从物质上的普遍不满足,进入到精神上的普遍不安宁

邓小平VS戈尔巴乔夫,三大不同决定中国命运

香港深圳通关手记:不要低估老人的“数字鸿沟”

国防大学公方彬:摆脱仇恨教育和历史悲情已成无法绕过的重大命题

我们的生活出问题了

苏州三问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作者:吳婷ISBN 9789620450259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