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日长河词作赏析

2016-07-10 审核人:田家双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图文编辑:月亮居士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浦寄故人

          作者/落日长河(长沙)

    千里霜风,一翎孤雁,抚弦芦絮滩头。

    正乱涛犹咽,冷月如钩。

    弹罢《长亭怨慢》,

    心欲静、恨意难休。

    凭天诉,情燃杏季,梦碎清秋。

  

    回眸,

    渡边柳老,怜折尽残枝,却为谁留?

    问远人安好,清泪双流。

    前度刘郎今在,应笑我、情茧成囚。

    朦胧处,鸥惊鹭飞,可是归舟?




          以心摄景,以腕运心

            ——浅读落日长河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浦寄故人》

              作者/禅心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即对景物的描摹,“情语”即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简言之,景由心造。

      诗词作品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寓“意”之“象”,是作者用来寄托自己情思的主观物象。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长河此篇《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浦寄故人》以心摄景,以腕运心,可算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典范之作。颇值得玩赏。




      词作开头:千里霜风,一翎孤雁,抚弦芦絮滩头。正乱涛犹咽,冷月如钩。”“霜风”“孤雁”“芦絮滩头”“乱涛犹咽”“冷月如钩”——五个物象倾注了词人思想,包孕着词人情感,是客观事物与词人主观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五个寓“意”之“象”,形成了一种寂寥,清冷,狂乱,不平静的环境氛围。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凄惶惆怅,心绪不宁……


      熟悉长河词作的人,都知道长河选景造情,绝非轻易而为之。他的选择剪裁是非常注重意境的。意,是他以腕运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他以心摄景所要描绘的生活图像。意境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情,景,境,就是长河用来寄托自己情感的所取物象,即意象。让我们一起来细品此篇,考查揣摩长河隐藏在意象背后的情感及寓意。


      先看题目: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浦寄故人》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词牌,“秋浦寄故人”即题目。秋浦:秋日的水滨。诗题点明了季节和寄情对象。一腔爱恨情愁是诉与故人的,外人请勿对号入座,自作多情!(呵呵)




词作上片:

     “千里霜风,一翎孤雁,抚弦芦絮滩头。正乱涛犹咽,冷月如钩。”翎:原意指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有气质高贵的意思。词作用“一翎”修饰“孤雁”,有一种文学美感。相传古时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生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强调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秋浦寄故人”却是“一翎孤雁”,一只失群的大雁。


      “风”是寒冷的“霜风”;“雁”是形单影只的“孤雁”;俯,“乱涛犹咽”;仰,“冷月如钩”……这些情致景致都是词人在秋日水滨芦絮滩头所见所闻所感而来的。这五个典型意象,融注词人思想情感,着重渲染了一种寂寞愁苦,为下文伤别张本,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审美情绪,甚或唤起某种审美联想:


      秋日的水滨。傍晚。千里寒风吹送着一只离群的孤雁。孤雁在芦絮滩头,没有方向的低徊,盘旋。江面,波涛汹涌,天边,冷月如钩……


      词作的整个构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错。背景虽空阔辽远,但格调忧郁低沉,不平静的画面正是词人不平静的心绪折射。读之,我们仿佛隐隐感觉到词人内心的愁绪在芦絮滩头上天入地上下飘荡肆恣飞舞……


      突然想起杜甫的《孤雁》来了。觉得这芦絮滩头的“一翎孤雁”就像杜甫的《孤雁》一样,最能表现词人的情感意味和精神内涵。辽阔江天,一翎孤雁,真令人心生怜意啊:天阔雁孤、同伴难寻。“千里”与“一翎”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抚弦芦絮滩头”,抚弦,拨弄琴弦,指弹琴。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十八:“抱琴山之阿,抚弦感我心。”

前者“抚弦”意思为“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痛哭流涕皆因故国之思……)后者“抚弦”则指弹琴。


      本词中,“抚弦”的意象并非实指,并不是真的说词人在芦絮滩头弹琴。此处,“抚弦”所表现的是一种模糊性语言,读者只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意会。我理解为一种寄意,一种意念。


     “芦絮滩头”即芦苇丛中。文学上,芦苇表相思。芦苇者,蒹葭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正乱涛犹咽,冷月如钩。”涛,大波也。因为有“千里霜风”,所以“涛”“乱”“犹”“咽”(波涛汹涌,仿佛人在呜咽)。“乱涛犹咽,冷月如钩”,寥寥八字,形象描绘出词人“抚弦芦絮滩头” 之所闻所见所感。耳旁波涛汹涌,仿佛人在呜咽;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所以此刻,词人感觉芦絮滩头这弯弯的月牙儿既残且冷……词作意象传达出的情绪或可唤起读者无尽的审美联想!




      “弹罢《长亭怨慢》,心欲静、恨意难休。”“弹罢”与前面的“抚弦”相照应。《长亭怨慢》是南宋姜夔“自度曲”之一。词作此处表面是说抚弦弹琴吟咏的内容,实际上却是借《长亭怨慢》的词牌字面,来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一曲终了,仰天长啸,心里想要安静下来,可灵魂深处依然惆怅满满“恨意难休”啊。这种无法宁静的心绪到哪里去诉说呢?


      “凭天诉,情燃杏季,梦碎清秋。”杏季指春天。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杏花也不例外。美好的情谊在春天里发荣滋长,可是却没能在秋天瓜熟蒂落……芦絮滩头,一翎孤雁……天苍苍,野茫茫……




词作下片:

      “回眸, 渡边柳老,怜折尽残枝,却为谁留?”“惊起却回头”,蓦然发现,渡口旁边的柳树已经衰老枯黄(柳老暗示人老,感叹华年易逝),茂密的柳枝已被离人折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此情此景,不禁令词人寂寞情生,他在心里怜惜又叹息,不知这残存的柳枝为谁而留?又在等谁的玉手攀折?


以柳表达惜别之情,自古有之:

①《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浸为风俗。

② 古乐府诗有横吹曲辞《折杨柳》, 曲辞二十余首大部分为伤别怀人之作。后世诗文遂以“折柳”为惜别之典。


      因“柳”与“留”谐音,可表挽留之意,所以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古诗词中,不仅“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可用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棉、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白居易《赠卢子蒙》:“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问远人安好,清泪双流。”隔着遥遥时空,在心里悄悄问一句,“亲爱的朋友,你好吗?”语未至,泪先倾。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


      写《老残游记》的刘鹗有段千古奇论:“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




记忆中,长河有许多带泪的词句,凭记忆选录几句于此:

1哭旧情远逝的:

梦断处、香渺渺,更迷泪眼。

(《暗香·谁与重弹广陵散》)

征衣掩别,泪回头、月漫银堤。

(《夜飞鹊·误了佳期·和远人》)


2哭抗战英雄壮志难酬的:

泪洒处、淮水幽幽,此恨凭谁说?

(《雨霖铃·愿与诸君死同穴》)


3、哭玉树地震的:

看凋零玉树总心煎,寒夜彻难眠。……前度西川犹泪,今日复涟涟。

(《八声甘州·情寄玉树》)


      刘鹗认为,《离骚》《庄子》《史记》《草堂诗集》《西厢记》《红楼梦》等,皆哭泣之寄也,“其情愈深,其哭泣愈痛……”




  “前度刘郎今在,应笑我、情茧成囚。

      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牵连,公元805年,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树桃花开得很好看,刘和朋友去观赏,并留《游玄都观》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这诗,刘禹锡再度被贬。十四年后,刘再度被召回长安。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棵桃树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诗人很感慨,写了《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长河词作用“前度刘郎”之典,意思是说,那个去了又来的感情潇洒的人(前任),应该嘲笑我作茧自缚不肯放手!




      词作表面上看起来是说“前度刘郎”风流自赏,嘲笑词人多情愚笨,不肯忘却旧情,实则是反衬。以别人的潇洒自若反衬自己的一往情深。


     “前度刘郎今在,应笑我、情茧成囚用了侧面描写。“情茧成囚”四个字用得非常惊艳。以“茧”喻情,味在甜酸苦辣中矣。忠贞不渝的情谊根植于心灵深处,不肯忘却,这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甘、苦、酸、甜、愁、恨,悔,词人自己也难以言诉,旁人更是体会不到的。词人纵有满腹惆怅,也只能“抚弦芦絮滩头”,“乱涛犹咽” ,“冷月如钩”,将心头之哀愁悲苦强压心底,任“清泪双流”。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古人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



 

     长河此词写别愁,可谓凄惋之极。“千里霜风,一翎孤雁,抚弦芦絮滩头”——以写景叙事起笔,景语皆情语,初画出词人愁容。“正乱涛犹咽,冷月如钩”——继而画出词人所处之愁境。低头闻“乱涛犹咽”,举头见新月如钩,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

上片写景极妙。黄昏入夜, 芦絮滩头”渐渐深黑,天边新月乃愈显明媚也。画面动静相宜,背景广阔,色调对比鲜明。


      下片,因景抒情。那“情茧成囚”之痴迷者,其所受之情伤,所尝之情苦,所承之情重,自与常人不同。其心头所交集之甜酸苦辣,欲说无从说,欲诉无人诉,只能“凭天诉”……

这种心灵感受不是每一个经历过爱情的男女都能感受得到的。惟知其深者方能引起共鸣尔。


      “朦胧处,鸥惊鹭飞,可是归舟?”归舟:返航的船。抬眼看,远方天水茫茫,烟霭蒙蒙,鸥惊鹭飞,人影憧憧,可是归人回来了?


      结尾,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期待……




余音袅袅。

      此词结构严谨。以涛声明月起笔,以渡口归舟作结,首尾相应。将情感附着在人们熟悉的自然风物上,以心摄景;让自然风物带上主观色调,以腕运心。极具感召力。


  学习本篇,重在分析词作意象的内涵。


      霜风,孤雁,芦絮,江涛,冷月……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都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惆怅的心绪,情由境生,境带情韵。最后达到“情赋于景,意藏于画”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作中所有物象可以说都是词人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长河妙笔又为离别词林增添了一阙锦绣华章。


      长河有无数粉丝,我算其一。我最喜长河婉词。读其词,我能按词作意象,陷入一种略带忧伤的美的遐思里。这是一个忧郁的成人童话。我相信千千万万有审美感知力的读者,肯定会欣赏并喜欢长河词作所宣泄的这柔和、含蓄、优美、淡淡忧郁的浪漫情调。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长河性情忠厚朴实,他的诗心,有着年少的童真。读长河诗词,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幻觉。觉得我和他比邻,他旁若无人陷在自己的思绪里垂钓,而我则在一旁欣赏他钓鱼竿上栖息的蜻蜓……


     这个真诚、正直、善良、可爱的词人似乎很少苦吟。他的诗是养在心里的蝴蝶,一旦心遇于物,蝴蝶们便翩翩然从心底蓬勃而出!


      “功夫深处却平夷”,这句古诗亦可用来形容长河词风。长河诗词,鲜有生僻字,其用语,亦及其本色。我常常喜欢不止一遍地读,反复地读,出声的朗读。


      长河词作,很耐读,亦值得读!


             2016年6月25日


往期《落日长河词作赏析》链接,

欢迎点击赏读:

    落日长河词作赏析(04)

    落日长河词作赏析(02)

    落日长河诗词赏析(01)

    落日长河词作赏析(03)


      欢迎关注竹韵清幽诗社公众号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
      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诗友投稿有三种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457237717@qq.com;
  3.主编落日长河微信号:lrch8088

            以诗词会友,传承竹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