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大学生 | 朱恬逸: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浙江省大运会游泳比赛金牌、全媒体平台摄影部部长……无论是在学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还是在游泳领域收获的累累战果,抑或是在各类组织和社团中的尝试与付出,在朱恬逸看来,都只是“做好了自己喜欢的事”。面对各类事情的交叉挑战,“平凡”的她有时也会疲惫,甚至倍感焦虑,但心中那份纯粹的喜欢,成了她坚持前进的动力源泉。
个人简历
朱恬逸,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17级新闻学本科生,大二学年主修课程绩点4.74,共14门课程得到满绩;曾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
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浙江大学游泳队成员,曾获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银牌,并打破3项全国纪录。
曾任建工青志发展联络部部长,现任学院全媒体平台摄影部部长、新闻1701班文体委员,梵音剧社、书画社、浙江大学礼仪队成员。曾获浙江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浙江大学礼仪队最佳队员、学业优秀标兵、文体活动标兵、公益服务标兵、社会工作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很幸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其实是很平凡的人,只是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可以一直坚持,而我的坚持和努力又很幸运地有所收获。”谈到自己在专业上取得的成绩时,朱恬逸这样说道。
源于对文字的钟爱与敬畏,原本就读于建筑学专业的朱恬逸转入新闻学专业。在她的眼里,新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学科、不同思维往往会给新闻学的学习带来启迪,而她恰巧拥有工科背景以及对跨学科内容广泛的兴趣,因而她相信自己能学会新闻,也能学好新闻。虽然在学习新课程之初会感到困难,但是“每上一门课,都会有新的感触”,原本“门外汉”的朱恬逸渐入佳境,在新闻专业的学习中稳扎稳打,“越钻研越有趣味,因而也越愿意学习下去。”
满怀对摄影的向往,朱恬逸在大二时加入了学院全媒体平台摄影部,现在已成为摄影部部长。相比于展现摄影技艺,她更希望通过影像定格生活中的细节和真实。“照片是有质感和温度的,我喜欢记录下真实的生活,或喜或忧,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朱恬逸的外公是一名画家,成长在这样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朱恬逸自然获得了许多艺术熏陶。儿时,朱恬逸曾学过六年的书法;进入大学后,出于对艺术的兴趣,她加入了校礼仪队、梵音剧社和书画社,在这个过程中,朱恬逸自言“培养了自己的爱好,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此外,朱恬逸也曾在浙江大学学生会文艺部、建工青志发展联络部分别担任部员与副部长,还是新闻1701班的文体委员,尽管这些工作有时比较繁重,却极大地充实了她的课余生活。
图:朱恬逸(右三)为集体婚礼现场礼仪队一员
关于如何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朱恬逸坦言,她也会因时间不够用而感到焦虑。但是时间的总量是一定的,因此在合理规划时间的基础上提高效率才是唯一的方法。“娱乐时间最容易压缩”,在比赛期,身为校游泳队一员的朱恬逸时常需要训练到晚上十点,还需保证每日课业,因此她排除了几乎所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此外,“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也非常重要”,学校与训练场相距半小时的车程,在准备英语考试时,朱恬逸会利用往返的时间背一些英语单词,或是听一段BBC的新闻。
只有训练与学习的生活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但是朱恬逸说,只要以兴趣作为支撑,就总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需要完成的任务中去。“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事,即使偶尔会有焦虑,但投入的过程总是忘我的。能够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感到幸运之至,所以我也会竭尽全力将这些事情做到最好。”朱恬逸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5岁开始游泳训练,到今天,朱恬逸学习游泳已十余年。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比赛,给她带来快乐与成就,也塑造了她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时至今日,朱恬逸始终记得刚学游泳时,教练给予她的忠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朱恬逸在游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风采。进入浙江大学后,游泳运动员出身的她加入了校游泳队,并在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比赛、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摘金夺银。
图:朱恬逸(一排左四)在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第一名、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第二名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官方比赛,朱恬逸始终秉持着“敢于拼搏、追求卓越”的竞赛精神。在体育竞赛中,成绩是最有力的证明,无数次训练的成果往往只能交由一次比赛检验,而正式比赛中0.1秒的差距即可将运动员高下立判,因而在日常训练中,朱恬逸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竭尽全力,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竞赛是残酷的,但也锻炼了朱恬逸的心态,正如她所说:“一场场比赛就像人生的大起大落,得失之后,总要整理心态,毅然地前进下去。”
在2019年6月的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比赛中,浙江大学游泳队以0.06秒之差获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亚军,虽然这个成绩已经打破了该项目的全国纪录,但是和金牌擦肩而过的遗憾令朱恬逸非常沮丧。在次日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中,她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卯足了劲想要弥补遗憾,最终队伍成功夺魁,并再次打破了全国纪录“相似的境遇,不同的心境,很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朱恬逸说。
“Imagine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在采访中,朱恬逸的高频词之一就是“朋友”。这些朋友既有老师、同学、支教地的小朋友,也有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那些优秀的朋友,带给了朱恬逸宝贵的经历与回忆。
在专业课上,老师们和蔼可亲、亦师亦友,而朱恬逸自称像“杠精”一样问题特别多。“但是老师们都会耐心地回答我的‘傻问题’,也会包容地和我探讨不同的看法,像朋友一样交流学术,让我感到知识亲近而富有魅力。”她说。
在书画社,和社员们一起学习国画和书法,朱恬逸“交到了可以一起看展、一起放松的挚友”;在梵音剧社,因为有很多来自北方的同学,她“感受到了浓厚的‘铁哥们儿’情谊”;在游泳队,大家一起训练比赛,她“和来自本硕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队友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在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小塘坝村支教后,朱恬逸和当地的孩子们成为了朋友。到现在,她依旧会时时收到来自湄潭的短信或者电话。小朋友们会请教她一些学习题目,也会咨询她“爱是什么”一类的成长困惑。朱恬逸十分怀念支教日子中的善良与真挚,她常常说:“湄潭是孩子们,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图:支教团“梦启湄潭”
图:朱恬逸在支教时收到的生日贺卡和礼物
除了支教之外,朱恬逸也曾参加学校的对外交流活动,去过很多国家,感受过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大二期间,她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她十分珍惜交流过程中的经历体验,因为在她看来,置身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经历是充满挑战而又妙趣横生的。因此未来,她希望继续在跨文化传播或者国际传播方向进行深造,以“世界公民”的角色去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有一个理想,就像约翰·列侬的歌里所唱——‘Imagine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文案 | 华晔 赵东山
图片 | 朱恬逸
排版 | 李秋衔
责任编辑 | 施慧慧 秦钰阳
推荐阅读
1. 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30期 | 从大众传播到人际交往——关于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
2. 预告 | 学术对话:祝建华、马得勇、韦路畅谈传播效果研究
5. 新知·治学丨李红涛:“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