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一课|此去山高路远,他日顶峰相见



六月的天总是在躁动着

酝酿着一场大雨

也策划着一场别离

初来浙大的时候

总盼望着时间快一点

如今万事万物已那么熟悉

却盼望着时间慢一点

 

毕业是什么

褪去青涩的外表

涌入社会的洪流

离开校园的温床

独自一人去面对疾风








从北园到田家炳书院的路刻着岁月绵长

最舒服的是没有早课的清晨睡一个小懒觉

最满足的是在课堂上和身边人的相视一笑

最惬意的是写完论文后伸一个长长的懒腰

 

青春年华 在一堂堂课中得以升华

老师们的声音或许温柔婉转

又或许洪亮而掷地有声

教室里或许安静得出奇

又或许沸腾着热烈的讨论

你所学到的或许是实践技能

又或许是深奥的专业理论

毕业之后

课堂上的哪个瞬间

会突然一溜烟地钻进你的脑子?








最后一课你想听到些什么?再听听老师们的人生经历分享这一次绝不开小差再听听老师们的殷殷教导这一次绝对认真记笔记再听听老师们的未来期盼这一次绝不再亏欠





面向所有本硕博的毕业生

今年的“最后一课”

我们邀请到了学院的三位老师




邵志择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新闻学1601班主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学术特长新闻理论研究。论文,《新教改革和出版自由理念的产生》,《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01-01;《治外法权与清末报律的制定》,《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2期;《“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及其商业化》,《史林》2016年第2期;《京报、新闻纸与清政府保密统治的式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5期。


范昀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德育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硕博攻读文艺学专业,并于2008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与美学、现当代英美文论、十八世纪欧洲的美学史与思想史等,并招收相关方向硕博研究生;已出版专著《追寻真诚:卢梭与审美现代性》等。


罗婷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德育导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系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电影、亚洲电影、当代影视文化与批评、视觉文化研究。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电影风景与国族想象研究(1918-2018》,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国际A&HCI期刊以及国内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疫情阻挡了一部分同学返校的步伐

但是阻挡不了我们对“最后一课”的热情

所以今年 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

参与即可获得二课加分

时间: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14:00

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426/钉钉群



开心点

这是你们在学校生活的最后一课

也是你们走入社会的第一课

不管走得多高 飞得多远

你都要永远记住

有一群人在身后默默地牵挂着你们

那么 顶峰相见吧

 

线下参与方式:

在本篇推文下留言想对老师说的话

点赞数量排名 前20 即可获得到场名额

同时获得浙大精美周边一份



↓↓↓ 快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吧





文案 | 许芝怡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排版 | 卢黎黎

责任编辑 | 施慧慧 秦钰阳



推荐阅读

1. 123周年校庆校友寄语 | 远行客回首,逆旅人思归

2. 第十二届浙江大学“国际前沿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信息流动与传播公信力

3. 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32期 | 坚守与融通----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几大变局分析

4.快讯 | 我院韦路教授研究项目“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获得浙江大学2019年十大学术进展提名

5. 新知·治学 | 首期“网络传播三人会”线上学术对话成功举办

6. 母亲节特稿 | 冲突与和解:疫情下的代际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