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
时间已经开始倒数
我们在这座校园中生活
也在不经意间接近了尾声
曾经
我们怀着忐忑与憧憬
踏入浙江大学的校园
而今天
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与挚友
带着满满的故事与回忆离开
6月12日下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2020届毕业生们迎来了自己在这座校园中的“最后一课”。✨
2020年6月12日下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届毕业生“最后一课”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426会议室举行。新闻学1601班主任邵志择老师、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德育导师范昀老师和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德育导师罗婷老师受邀来到现场,为毕业生们送上真挚的祝福。在特殊的毕业季里,今年的“最后一课”开通了线上、线下两条通道,20余名毕业生来到现场,同时面向150余名毕业生进行线上直播。在这堂课上,邵志择老师首先为大家分享了几个“反鸡汤”的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和家庭背景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这个时代正是电脑、电视机诞生的前夕;在学校里,他和他的同学也成了最早接触到电脑的一批人之一。比尔·盖茨的成功和他的家庭也有着很大关系,他的父母属于中产阶级商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会更加有意愿、有条件尝试新事物。
接着,邵老师提到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一位智商堪比爱因斯坦的天才。他从小就开始参加美国各种电视知识竞赛,也收获了不少奖项;但是由于出身贫寒,他没能完成大学学业,只得辍学去打工。他有着远高于常人的智商,也有着努力进取的态度,但却依然没能逃脱泯然众人的命运,这一结果难免令人唏嘘。
接下来,邵老师讲述了一个加拿大冰球运动员的故事。加拿大最成功的冰球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1月份出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冰球队选拔队员时间的影响。加拿大的冰球队都是在运动员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选拔,而选拨时间是每年1月1日,因此12月之前出生的孩子在选拔中会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最后有所成就的概率也更低。
讲述过三个故事之后,邵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感悟:一个人出生的时代和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最终能否取得成功。邵老师提到,生活的时代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多的成功机会;能否利用好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机会,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
邵老师还叮嘱大家,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也要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创造机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同时,家庭是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大家也要承担起家庭责任,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条件。最后,每个人也要记得对自己负责。
“祝大家都可以生活得更好。”在讲话的末尾,邵老师为大家送出了自己的祝福。
范昀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以“成长是一生的学业”为主题的“最后一课”。✨
做老师最要警惕的就是自己把自己感动。”范昀老师一开场的这句话,就引来了全场的阵阵欢笑。范老师坦言,尽管已经上了十年课,但是现在讲课时还是会感到紧张,特别是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这堂2020届毕业生的“最后一课”,竟也成了范老师本学期在校讲授的第一课。范老师首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在硕士和博士毕业时候的照片,由此引出了今天的主题——何为成长?关于成长,他最喜欢的一个定义来自亚里士多德:追求“良好生活(Eudaimonia)”。他说,我们之所以要成长,是出于来自工作、家庭、健康、子女的各种现实需要,也是出于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的需要。“我们有幸生于今天这个年代,自出生以来都生活得平稳、安全;但是,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范老师提到,这个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但一定程度上,这个社会并没有鼓励我们成长,我们对象牙塔以外真实社会的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我们塑造了诸如“鲜肉经济”“后浪文化”,我们常常会将中年等同于“油腻”,认为老年即“可耻”,所有人都想活在年轻的时代。最后,范老师也提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课程教给大家的东西:他希望能够通过人文学科的知识培养大家的个性。范昀老师认为,知识通融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将知识变为学识;走出校门,我们要将学识放在日常生活中历练和应用,将学识发展为见识。读历史,要懂得克服历史的虚无;读理论,要学会走出理论的自负;读文学,要善于揭穿审美主义的假面。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捍卫常识的勇气。在演讲的最后,范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美丽灵魂》,书中讲述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范老师对大家说:“愿你们把‘成长’视为人生理想,也真诚祝愿你们健康成长,真正过上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生活’!”罗婷老师于2019年入职浙江大学,目前是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用罗老师的话说,“最后一课”是她在浙大的讲台上讲过的“第一堂课”,想来也是蛮有趣的。罗老师认为,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毕业季的“最后一课”,其实也是同学们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第一课”。在本次“课堂”中,罗老师跟同学们分享了两个关键词——“自律”和“自由”。✨今年上半年,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没有别的抵抗方式,最对症的良药,其实是每个人自己的免疫力;而较强的免疫力来自于一种自律的生活方式。所以,罗老师提到的“自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好好吃饭、按时睡觉,享受自律的生活。罗老师分享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自由”。罗老师认为, “自由”的第一个字“自”意味着我们要有自我、要有主体性;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关于自己,而是一种处在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阶层下的特权。我们在想到属于我们的自由时,也要意识到有些人仍然在为生活的温饱而挣扎。同时,罗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会把自己放到历史的链条中,放到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同时,也要培养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有历史责任感,才能更好地放眼未来。“将来我们的学生中,很多人会选择到媒体、文化行业工作,这些行业都和‘未来’有很大关系。”最后,罗老师给同学们送上了自己的祝愿:“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前程似锦。”在这堂“最后一课”中,三位老师为2020届毕业生们送上了各自的人生经验和祝福。在未来,相信大家都能谨记所学,不负所望,收获精彩的人生!✨
祝愿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届毕业生
毕业快乐
前程似锦!
文案 | 何淼图片 | 雷思涵排版 | 王一然责任编辑 | 施慧慧 秦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