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融入自然与文化的体验式美育教学


3月4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我院教师、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林玮的文章《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融入自然与文化的体验式美育教学》。全文如下: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关注乡村振兴中的美感与表达通过深入挖掘村落共同富裕的转型故事,引导学生用所学创作知识与技能,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责任,赋能城乡共同富裕。


案例充分利用高校影视创作课程实践基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行美育教学创新,并结合校企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创作的主旋律动画作品。课程作业先后获国家广电总局建党百年献礼作品、国家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等多项奖项,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计划。



一、视野拓展:

融入自然与文化的美育教学



新时代的美育教学要重视教学环境的拓展,丰富学生体验,以理论为导向引导实践创作。下姜村,隶属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原来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作品——“下姜村”系列动画创作的课程开发,源起于课程负责人对下姜村的4次调研。


在“翻转课堂”的思路启发下,课程突破了“课堂+作业”的传统授课模式,以融入了自然演化发展与村落振兴历史的下姜村为“第二课堂”,为学生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创造了现实机会。团队3次赶赴下姜村,采访了基层干部、当地群众,借助老一辈人的回忆,深切感受了下姜村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还参观了村史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地,实地探查当地富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感受下姜村村民当下的生活风貌。


在课程前期,课程负责人带领学生参与了杭州友诺动漫有限公司7集长片《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这一项目组的前期调研与剧本创作,学习了如何进行动漫人物的设计和动画分镜的构思等,积累了一定的主旋律动画创作经验。在课程后期,学生们根据已有调研成果以及在长片实践中习得的经验独立创作了5分钟的动画短片《下姜夜之梦》,在教师的指导下与绍兴未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了动漫人物和动画分镜,并全程参与跟进了该短片的创意与制作。


学生以此全周期、深度地参与了主旋律动画片的选题策划、实地调研、编剧创作、人物设计、分镜构思、后期制作乃至发行传播等项目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们在动画长片运作过程中的项目思维,又通过短片的创作调动学生作为创作主力的积极性与发挥主体能动性。以乡村的课堂空间拓展与全流程实践创作的视野拓宽方式,本案例生动实践了青年应“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以体验式的美育教学拓宽当前高校美育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校园美育与乡村人文的有效连接。



、诗意讲述:

融入乡村振兴与多重“梦”之元素

的美育创作


当前,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代最为壮丽的中国故事,下姜村作为乡村振兴“梦开始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影像化价值。“下姜村”系列动画不止步于对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的经验总结,系列作品从今日之“中国”的宏观视野出发,将时代背景融入故事创作与人物塑造之中,尝试通过事件与戏剧的“故事”表达熔铸当代中国人微观的情感体验,又以下姜村发展蝶变的历史原型为基本架构,通过动画的形式复刻了下姜村当下的真实场景,还原了曾经的历史记忆,作品中的许多动画场景几乎是对下姜村的道路、民宿、绿水、青山的1:1还原。动画长片《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展现了下姜村的历史沿革和当代转型,深入挖掘了其从“下姜村”到“大下姜”的共富路径与众人逐“梦”的奋斗历史。


动画短片《下姜夜之梦》则以主人公的梦想和梦境为依托,着眼于下姜精神的浪漫描述,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绘制了下姜人不懈追梦的精神谱系。下姜村系列动画以多重“梦”之元素作为核心创意点,使得“梦”既是现实主义与动漫的结合点,亦是连接现实与动漫的纽带。


本课程在时代历史与艺术创作间建立了连接,使得当下青年一代能够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深刻理解在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凡历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跨越,学会以影像关照时代进程,主动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责任。




三、组合创作:

项目驱动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探索



我国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升级迭代要求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不断动态调整其供给关系,尤其是要改变“由校而企”的单向人才输出,探索“校企联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项目的高效对接。通过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完成与行业的对接,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论指导的同时,获得实操性的演练机会。


本案例通过“下姜村”系列动画创作项目为驱动,以完整的动画创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通过创作团队的组合方式深度参与项目创作。师生们通过与杭州友诺动漫有限公司、绍兴未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合作,从前期的实地调研,到剧本的构思创作,再到后期的动画制作,基本跟进了项目的全过程。从前期的实地调研,到剧本的构思创作,再到后期的动画制作,完成项目,资料查找、分镜设计等工作均有学生主创团队的参与与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指导,让学生们的优秀创意在最大程度上能够被接受和吸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专业的实践实操能力。


与此同时,这一案例还孕育着可持续的开发能力,在这一校企合作的创作模式下,见证着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浙江余村、江西华西村、上海九星村、安徽小岗村等都有可能被纳入讲述。通过本课程可以让青年一代深刻理解在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凡历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跨越。



本案例共创作出动画短片《下姜夜之梦》与两部长篇动画剧集《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下姜村的共同富裕梦》。其中,动画长片《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下姜村的共同富裕梦》分别获评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第一、二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以及文旅部第四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第17、18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第15届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31届浙江电视“牡丹奖”等;动画短片《下姜夜之梦》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创意,并获优秀作品荣誉。


该作品系列在形式上选择以动画演绎主旋律题材,在创作上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在作品统筹发行上打出一套“长剧集+小短片”的“组合拳”;在叙事上深入挖掘“梦”(中国梦)这一核心元素的历史形成与精神内涵;在传播上开拓了传统媒介与互联网传播的联动格局,形成了具有可延续新的乡村美育教学案例范式。




转载自 | 中国教育报

排版|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关于开展优秀视听作品征集大赛的通知

2.讲座预告 | 从社群到空间:数字文化研究的路径思考

3.新华社 谢云挺丨胡晓云:新茶季即将来临,中国茶叶品牌化提升,如何利用申遗价值

4.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科职岗位校内招聘启事

5.元宵快乐 | 元宵喜乐,阖家团圆!

6.劳务派遣人员招聘(派遣至浙江大学传媒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