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首发|今夏最值得期待的可持续时装展
当“时尚”一词被定义的时候,我们便定义了一种时间维度。与时尚相关的视觉与创意等,都隐含在这一时间维度之下。随着时代的前行与时尚领域的发展,“快时尚”、“慢时尚”、“旧时尚”等词又不断被定义。然而无数新的定义,不过是在“时尚”这一时间维度之上叠加的又一层时间维度。对比“新、旧、快、慢”这些时间形容词来看,“可持续”却是一个脱离了固定时间维度的词,它既不与某个时间点相较,也不特别存在于某一个时间维度之内。它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它涉足过去、跨越现在、又走向未来,它是冲破了固定时间维度的存在。所以当谈论“可持续时尚”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7月22日,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在上海永福路52号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中举办面向公众的“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这是展览主办方canU参聿以“可持续时尚”为议题的一场展览。
展览全程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为探讨和动线规划,主题中英文发音念出的“CAN U?”是由主办方抛出的9个问题, 12个主题空间分别在场地的两层及花园和放映厅内呈现,52件作品分别从人文、艺术、科技等领域入手,呈现了30余位艺术家、设计师及产业从业者基于“可持续时尚”的个人探索视角,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可持续时尚领域的倡导和参与。
can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 正门打卡点与海报
左:永福路52号建筑细节
右:Bloop Bloop创作的装置艺术RAIN BEFORE RAINBOW
设计师将回收的废旧金属进行溶解再造,以绽放中的花朵的全新面貌呈现,花瓣中突起的细节由回收的咖啡胶囊制作。这件作品代表着美与重生,整个循环过程宛如给予了材料二次生命。
始建于1932年的永福路52号,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建国后,这里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文学创作部,此去经年,这里依然延续其作为光影艺术创作的载体。而关于时间维度的课题探讨,也在此处开启。展览一层切题“流动到‘此刻’的过去”,众多展品集中探讨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情感衣旧”展览现场
左:借「情感衣旧」项目,SENSEN LII 回溯过往系列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富有情感的设计,以打破重组的方式进行重现演绎,以此传递和多维度解读“可持续”的美,将其设计本身的价值和情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魔爪”利用了车坐椅生产过剩的“三明治”面料,加入驼鸟毛去柔和设计原本刚硬的轮廓与力量感,通过廓形以及不同材料颜色的混搭去具象化魔爪的一个形象。
右:SHIE LYU的作品与「情感衣旧」展览在面向未来的探讨和人文的关怀上有着同样的旨趣和价值。此件作品意在探索服装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它是我们具象的身体和无形的社会环境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的缓冲器,承受我们的肉身和情绪,同时也像铠甲一样保护我们抵御外界。其材质为再利用的瑕疵树脂,通过高定手工艺技法,探索非传统服装材料的可塑性,呈现属于SHIE LYU独有的未来感手工艺。
“CONSTELLATION”是Jun Ong基于特定场域创作的灯光装置,如同恒星之聚变,借想象力组合成为新的形式——由独立光管组成的12星座,也预示着新星的诞生。
红丝绒裙灵感来源于Uma Wang对画作Dante Alighieri by Giotto di Bordone的印象,她受东方包裹式启发,采用了东方裁剪中“零裁切”的方式,将三米长的整块红色丝绒打造成作品。
源自特别策划的主题“情感衣旧”由联合倡导者canU参聿创始人崔丹、超模刘雯、作家孙哲、艺术推动者包一峰、造型师李元一共同发起,他们分别邀请到来自演艺圈、国际及国内著名时装品牌、设计师及创意界好友等拿出各自珍藏,一起回顾“旧衣”的故事。在“情感衣旧”单元,“CAN U RECALL?”的议题由一件件具象化的单品展现出切实形态之外的深远意义。
时装从业者们的Archive收藏:1. 唐霜所藏Phoebe Philo设计CÉLINE晚装;2. Alber Elbaz为Lanvin十周年所制系列女装;3. TERMINAL69收藏的COMME des GARÇONS2015年春夏系列“血与蔷薇”中的第三套秀场造型;4. Blue Sky Lab x Chalayan 联名,将Airbag安全气囊材质车罩通过结构化剪裁,打造成的「COAT」概念服饰;5. canU参聿发起人所藏ETRO五件套西装;6. 周迅的第一件Chanel高级定制;
在“CAN U CONSUME?”议题中,11位来自时尚行业的从业者以颇具仪式感的长餐桌来开启一场“时尚对话”。餐桌代表了一种消费场景,不论是餐食还是衣着光鲜出席场景的时尚人士,餐桌上的诸位各自“就坐”,用被时尚产业丢弃的垃圾来打造一场“盛宴”。“可持续时尚”的议题在一个典型的消费场景中被提及和交流。
1. 发型师周学明《黄色花火》,创作灵感源于蔡国强烟花爆破的画面,艺术家将假发片重新染色,打造出宛如花朵的装饰,呈现花与火的美丽碰撞;2. 彩妆艺术家Valentina Li用二手塑料品创作的”THE BEGINNING, AND THE ALL“;3. Zenus Art Studio艺术家Zipeng Li用拍摄后二次回收的羽毛、纸张等材料,创作一株枝干摇曳、浪漫别致的《羽樱》
在“CAN U RETHINK?”议题中,摄影师冯立将其在生活中的捕捉呈现在52把沙滩椅上。美好的记忆和画面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具有时尚感的场景里,呼吁我们去重新思考美的呈现。
摄影师冯立为“CAN U RETHINK?”创作的52把沙滩椅:“什么是时尚?”这是摄影师冯立好奇而想去捕捉的故事。
在场地的放映厅里,“CAN U RELATE?”议题以电影数字化艺术演绎,有关于时尚行业与制造业的流水线工作被直观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当我们在讨论可持续之前,让我们先了解时尚产业。
离开一层,故事由“过去”到了“等待答案的未来”。关于时尚的过去或许浪费的、污染的、不可挽回的”,那么关于时尚的未来是否可以是可持续的?来到展览的第二层或许会有新的答案和思考。
在“CAN U RESOLVE?”议题中,来自西班牙设计工作室BUJ STUDIO结合其多年来从事设计工作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其广泛利用从其他领域回收的材料,结合手工艺、生物制造和数字技术设计制作成独特的服装作品。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元素转变为可穿着的服装时,我么能否寻找到可持续时尚的全新答案?
Raquel Buj集艺术家、时装设计师和建筑师身份为一体,她创立并主导实验性时尚品牌BUJ Studio。工作室广泛使用从其他领域回收的材料,结合手工艺、生物制造和数字技术设计制作成独特的作品来表现新时代的新物质性。
在“CAN U IMAGINE?”议题中,新媒体艺术家CELIA JU用数字作品呈现了一天内的时间变化。由原始自然与现代化屏幕共同组成的景观,其中未来的人、工业化机器、汽车与旧时的土地、石头共同出现,关于未来人的自然本性,以及与自然进化的关系被演进,引人幻想。
新材料是可持续议题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探讨的议题。在“CAN U DEPICT?”议题中,FUTURE STUDIO与PEELSPHERE®探讨了生物材料对时尚产业的推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能在满足穿着舒适度的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和解决材料的浪费问题?这些正是她们在试图为观者描绘的。
“CAN U DEPICT?”议题塑造感官体验的同时,激发对循环材料和环境的思考
在来自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组合threeASFOUR所呈现的6件成衣作品中,他们分别探索了“椭圆形光轮”的视错觉,作为他们对“CAN U EXPLORE?”议题的回应。“椭圆形光轮”是一种永恒的象征手法,象征诞生于消解之间生生不息的循环。6件作品以对立鲜明的黑白色以及视错觉线条来呈现,他们从几何学的通用语言中淬炼出核心美学,创造性地探索关于意识和文化共存的主题。
threeASFOUR由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组成:Gabriel Asfour(生于黎巴嫩)、Angela Donhauser(生于美国)和Adi Gil(生于以色列)。他们创建了融合尖端科技和传统工艺的传统,使时尚和艺术在服装设计中交融。他们从几何学的通用语言中淬炼出核心美学,致力于创造性地探索关于意识和文化共存的主题。
在“CAN U PROGRESS?”议题中,四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进行中”的研究来展现他们对可持续的理解。时装设计师GAO YING运用创新材料和电子设备带来了成衣作品,服装与外界持续的互动,让人重新思考衣着与人的关系。生物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KERR HU一直致力于生物与设计的跨学科研究与创作。她用一种可穿戴自驱动型蓝藻细菌发电材料,探讨了人类与自然能否协作的课题。跨学科设计师SCARLETT YANG用设计和技术交叉的创新方法,展示了更新颖的未来时尚。类似皮肤的3D纺织品皮肤会根据周围气候变化而改变形状、颜色和质地,在未来时尚世界,真实与虚拟是否并存?来自纽约的WEARABLE MEDIA时尚科技工作室,他们所理解的智能服装与其他人不同。相比生物识别和健身追踪等功能,他们更希望衣服能成为表达情绪的媒介。他们所呈现的成衣可以根据对人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而产生相应的反馈。
此外,在THE BALCONY,来自MHPD工作室的PAUL HSU探讨了他对于生活中实用和废弃物件的可能性。他用废弃塑料演绎了喷涌的水循环装置,似乎也暗示了废弃材料可以像水循环系统一样周而往复地供给人类的生存。
上:来自纽约的Wearable Media是一家时尚科技工作室,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智能服饰不同,除了生物识别和健身追踪等方面,Werable Media更希望他们的衣服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媒介。
下:来自MHPD工作室的PAUL HSU创作《Fountain NO.2》,关注于生活中实用和废弃物件的可能性,通过重组和重建物件的载体,以全新方式形成独特物件,挑战关于塑料瓶的量化标签,并展示塑料瓶的潜在可能性。
可持续时尚是多维度全方面的探索,一件时尚单品的一生包含了从材料生成,到设计、制作、销售、穿着、废弃、回收等不同环节,当时尚产业的单向时间维度走向循环往复的时间维度,或许时尚产业将迎来真正的可持续。而随着展览中不同作品的呈现,关于可持续时尚的未来或许已经有了一些可以被实施的答案,但似乎又没有完全给出。正如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的谐音含义“参与”,可持续时尚不是一个定义,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关于获得问题的答案,则需要与之相关的更多人的参与。在此,我们采访了canU创始人崔丹,摄影艺术家冯立,设计师Kerr HU胡可儿与BUJ STUDIO。
W*:视觉审美一直是人们定义时尚的维度之一。你认为这一维度标准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
Kerr HU胡可儿:追求视觉的享受与刺激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在时尚领域,这一维度永远不会消失,但“美”的标准可以随势而变。我认为作为多学科设计师,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在于将自身所交叉的学科视角、所崇尚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时尚领域的审美标准中,用人文、科技来提高时尚的向善能力,避免审美标准的单一化和偏激化。
冯立: 视觉审美和时尚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有紧密的联系,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视觉审美的途径来感受时尚的魅力。视觉审美绝不是单一的审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视觉审美绝大多数时候被过度修饰和美化的假象所左右,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判断什么才是时尚,除去了美颜的滤镜就不是时尚了吗?也许只有随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转变我们对待审美的标准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KERR HU出品的《电能共生体/ POWER MUTUALISM》是一种可穿戴自驱动型蓝藻细菌发电材料,能够从人体汗液、阳光中获取养分,通过蓝藻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释放电能,为小型可穿戴设备提供绿色能源,满足近未来可穿戴传感网络与物联网的分布式能源需求。
W*:对新材料的探索是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的可持续议题。新材料在时装领域的运用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崔丹:新材料不应只是对环境友好,还需要有很多功能性的提升。很多新材料不断通过技术与运用迭代,已经可以在美感与可塑性上兼容了,当然舒适度也有提升。新材料从基本属性乃至人与环境与社会所关联的思考上,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BUJ STUDIO: 一些特定材料的应用,例如生物材料,可以在许多方面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消费者对材料的来源越来越感兴趣,我们用材料正确地传达其背后的意义,这样更深入地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入生物材料可以为时尚界和消费者带来更多深层思考,并同时测试时尚行业对质量不断更新的标准。
BUJ STUDIO创作的《TEJEDOR II》灵感来源于自然中最原始的建筑结构形式:鸟巢。设计师从周围收集材料,用铜丝作为主要材料,手工编织,用超过352工时的时间才织出这张包裹住人台的金属网。这件时尚艺术作品消除了自然与人工之间的界限,正如现实环境中它们已有的并存关系。
W*:在各位的领域语言中,对可持续时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想法?
崔丹: 是大家所有人的作业。我们如何面对我们未来的极端天气?我们怎么从源头到生活端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应该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是可视化、可触碰、可消费、可追溯。
冯立: 我希望的可持续时尚就像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留下来的衣物一样,当我们穿在身上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岁月带来的痕迹和情感的温暖。
BUJ STUDIO: 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关于材料,关于过程,关于制造,以及关于照顾这个产业的所有人。它是所有这些的结合,但它也是关于向自然和其他物种学习,而不是把人类作为一切的中心。我们可以看看鸟类或昆虫,并向它们学习用从环境中收集的材料建造自己的巢穴,而这些动物对材料的处理一丝不苟且技术性很强,创造 "新的织物"。
Kerr HU胡可儿:生物体中蕴涵着生命力、生物智能、系统性,向生物体学习、设计和创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互惠的技术与材料是我所关注和努力的领域。而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既是穿戴者时尚态度的表达,更是其与外部环境沟通与互动的媒介。生物技术的介入,将会改变人通过穿戴物去感知世界的方式,调节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善人与外界各种能量的互动关系,从技术层面激发可持续时尚的更多变革的可能,甚至从“衣”影响到“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官方海报
摄影:Leo Lihao
撰文:Lu Lu
编辑:Xinxin
部分图片来自canU惠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