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组物件与André Fu的精神世界

W* 卷宗Wallpaper
2024-09-25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构文学中,物件和人类一样都拥有着平行生命。Susan Pearce曾于自己有关物件与收藏的著作中写道:“我们与物件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生产者、所有者和收藏者——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元叙事,因此,我们理解物质文化的尝试以及对它的兴趣本身也是一种元叙事。”由此出发,在本期“敲敲门”栏目中,我们来到室内设计师André Fu(傅厚民)位于香港的家与工作室,并挑选了四组物件:它们仿佛化身《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入口石,为我们缓缓打开他的精神世界。



鳞次栉比的楼宇,繁华鼎沸的街道,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线天空,构成了有关香港这座超级都市的某种刻板印象——然而,在浅水湾的平静与开阔中,这一切荡然无存。这个位于香港岛南部的海湾,曾是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故事的缘起,它翻滚着“酽酽的、滟滟的”浪涛,“淡白的海水汩汩吞吐着淡黄的沙”。

 

André Fu(傅厚民)在几年前搬到这里,他的家是一套带阳台的复式公寓。在他看来,能在香港找到这样一间面朝大海的居所,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站在阳台上,目之所及是辽阔的海域和葱郁的岛屿——这里是属于船舶的港湾,也是属于自己身心的一片栖息地。



André Fu 在位于香港浅水湾的家中

服装:Loro Piana



在公寓的空间设计中,André摒弃了原有的精装修,并拆除了一层的客厅、餐厅与厨房之间的部分墙体,令其成为一个开放而通透的整体;朝南的落地窗一直向上延伸至天花板,连通一、二两层,也让窗外的海景与天空一览无余。家中错落摆放着他收藏的家居物件与艺术品——他并不以“收藏家”自诩,在更大程度上,这些物件与作品是成长旅途中的心灵映照与记忆载体。“收藏的每一件东西都或多或少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心态。每次看到它们,会觉得心里激起了一些回声。”他说。

 

这些物件被安放在这一方空间中,它们融入主人的生活,编织出属于主人的精神世界。André讲述了自己与它们的故事。“并不是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与我的成长有关。”









在三件来自艺术家夫妇Les Lalanne(Claude & François-Xavier Lalanne)的作品中,一条漫长的时间线由此展开。

 

Claude Lalanne创作的“银杏叶长椅”(Banquette Gingko, 2006)是André人生中收藏的第一件作品——约莫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那时的家比现在小很多。这只镀金青铜制成的长椅,由五片银杏叶结合枝干的造型组成,肌理丰富而逼真,泛着轻微的金属光泽。André坦言,Lalanne作品中的雕塑感与诗性让他着迷:“看起来好像脆弱又易碎,但其实它的材质是男性化的、强壮的,因为铜的缘故,它也非常重。”



Claude Lalanne,银杏叶长椅(Banquette Gingko),2006年,青铜



这种反差,在Claude Lalanne的另一件作品“鳄鱼椅”(Croco Seat,2007)中亦展露无遗。艺术家以镀金青铜来描摹鳄鱼皮的质感,给予观者一种柔软而带有流动感的视错觉。“鳄鱼给人的感觉是凶悍的,但鳄鱼皮的造型贴合在椅子结构上,又有了一种柔和的感觉。”同一件作品中不同质感间的对比与张力让André深受启发,而这其中特有的造型语言,亦让人一时难以在“当代雕塑”与“装饰艺术”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线。



Claude Lalanne,鳄鱼椅(Croco Seat),2007年,青铜



出生于香港,André在十四岁那年被家人送往伦敦生活。小时候喜欢现代与当代艺术,周末会去泰特与蛇形湖美术馆看展;进入大学后,又开始对设计品与装饰艺术产生兴趣——在剑桥大学学习建筑设计的期间,他被斯堪的纳维亚大师们以及Jean Prouvé等人的创作深深吸引,但彼时对于设计品背后的意义鲜有概念,直到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艺术的喜爱是从雕塑开始的。在欧洲看过不少Giacometti的真迹,但André最喜爱的雕塑家还是Constantin Brancusi。而青年时代的François-Xavier Lalanne作为Brancusi的邻居,亦深受这位前辈大师及其超现实主义伙伴们的影响;不过,同样以铜为媒介,Les Lalanne在雕塑性与功能性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连结。



François-Xavier Lalanne,候鸟台灯(Lampe de table Echassier),1990/2004年,黄铜、青铜、玻璃



François-Xavier Lalanne的候鸟台灯(Lampe de table Echassier, 1990/2004),是André近期的重要收藏之一。在卢浮宫担任警卫的经历让Lalanne得以密切关注古典浮雕中的动物形态,并将古埃及与亚述元素融入自身的创作——候鸟台灯正是诞生于这一语境中。青铜与黄铜构成了鸟的头部与肢干,玻璃制成的“肚皮”同时也是台灯的光源,铜片氧化的痕迹犹如斑斓的羽翼,带着一丝古朴与稚拙,它被André放置在自己位于中环安兰街的工作室窗边——好像真的成为了一只迷惘的候鸟,停留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之中。

 

“有些作品会先在图册上看到,但在看到实物后,感受会很不一样。”André说道,铜片历经打磨与氧化后的饰面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图片难以传达的质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铜很特别,或许与Lalanne有关,它是一种如此独特的材料。”相较于石材与木材的稳定,铜作为一种金属,特定的熔点、沸点与延展性导致它拥有更多的物理与化学反应,继而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视觉效果。也正是受此启发,André决心要在未来的创作中融入与铜相关的实践。



位于香港中环安阑街的André Fu Studio二楼,André工作室中的会客室一隅。





我们不难看出Brancusi的雕塑语言对André自身实践的影响。2009年于香港金钟开业的奕居(The Upper House)是André Fu Studio操刀完成的第一个酒店项目,也拥有其最具代表性的视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中性色调的克制与内敛,几何与有机形态交织产生的块面与线条,还有散布在空间各处的雕塑体块,无不呈现出极简的抽象意味。“我发觉这些雕塑性元素与空间能够产生更多的互动,继而催生很多的光影。这是一个开始。”André解释道。



奕居 ©The Upper House



在五月即将于上海Gallery Sohe正式发布的收藏级设计系列“Objects”中,围绕铜雕展开的相关作品则来自Les Lalanne带来的启发。“在材质上,新的系列会以铜为主来做出一些延伸——这与我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那些雕塑有很强的关联。”他提到,从灵感萌发到现在,这个系列筹备了近四年。带有铜雕底座的“Twirl”落地灯(2022)占据了André Fu Studio的窗台一隅,而在公寓的客厅里,同样来自“Twirl”系列的台灯(2022),形如古木,又仿佛某种真菌,优雅地盘踞在餐桌上。铜雕底座由两种肌理拼接而成,这是André第一次在创作中尝试浇铸的工艺,他对最终成果爱不释手。



André Fu,“Twirl”系列台灯(Twirl Table Lamp),2022年,青铜,布料



相较于以往对于木材与金属片的运用,浇铸工艺是复杂而不可控的——从雕刻模型、翻制模具,到浇铸成形后的休整、微调与表面处理,整个过程充斥着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指向的是更多的可能。一次次的反复试验,既是对材料性的发问,也为所谓“收藏级设计”的意涵做出了一层特别的注解。

 

“它的存在本身是偏重功能性的,并非单纯地供人赏析,因而我觉得它与人们的生活彼此相连;但在创作过程中,我试图以雕塑家的心态出发去理解它、塑造它,所以与一般的家居物件相比,我认为它会多一些实验性与精神性。”他如此形容这个系列,而这种功能性与雕塑性的结合,催生了物件与使用者之间的微妙对话与情感关联,这也是自始至终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所极力探索的。而有别于专注室内设计的André Fu Studio与2019年发布的生活方式品牌André Fu Living,这个系列将聚焦于一些更加个人化、更具实验性的创作。



André Fu,“Twirl”系列落地灯(Twirl Lamp),2022年,青铜,布料

在这个即将于上海Gallery Sohe展出的全新系列中,André希望在自己的空间与家居设计之外,以一种实验性的创作心态,呈现一场与自己生活与成长相关的对话。



“当下人们对‘收藏级设计’的理解似乎有一些模糊。大家通常会觉得,是不是因为它是限量的,所以它是‘收藏级’?其实不然,我认为关键是在于它的创作方式与过程——有没有代表一种实验的心态?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点。”

 

然而,提及这种创作心态——对于André而言,2020年与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合作推出的“Ribbon Dance”沙发,作为自己“设计生涯中一个特别的旅程”,最初为他埋下了这一心态的萌芽。



André Fu,“Ribbon Dance”沙发,2018年



“Ribbon Dance”沙发的创作历时两年,期间是与品牌方若干轮的反复沟通、反馈与调整,在开放的主题下,“你走一步,对方会推着你再前进两步”;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在路易威登的巴黎工坊中——在工程师与匠人的协助下计算出最为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在1:1的模型上如西服定制一般描画线条以寻求最为流畅的形态,而后,又是新一轮的修整与加工,“没有强调周期,也没有提到成本,只是在这个创作氛围里,不停地去找寻新的可能性”。在技术与工艺的支持之外,时间刻度被模糊,这种“沉浸式”的创作模式让André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原来也可以这样去设计一件家具”。

 

外界看到的Objets Nomades或许是标新立异的视觉语言与鲜活大胆的创意营销,但对于创作者而言,最为宝贵的却是这种实验的心态,以及对无限可能性的孜孜以求。André将“Ribbon Dance”沙发放置在工作室中,让自己时而回想起这段特殊的旅程;它参与他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在无声的陪伴中,敦促他以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与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



上:André Fu “Ribbon Dance”沙发细节

下:André Fu “Ribbon Dance”沙发手稿 ©André Fu Studio

“Ribbon Dance”沙发以舞动的绸缎为灵感,André将其比作“与当下时代的一种对话”:社交媒体时代,大家都生活在手机上而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Ribbon Dance”沙发则超越了“物件”的维度,营造出一个带有“空间感”的交流领地。





从最初对雕塑的喜爱,到接触Les Lalanne之后对雕塑性与功能性的平行探索,再到抽象绘画的收藏——对于建筑设计出身的André而言,对“空间”的关注可以说是直觉性的。就像在“Ribbon Dance”沙发的设计中他试图将一个“物件”转换为促进用户交流的“空间”,即便是在欣赏绘画时,他也始终被平面中的空间感所吸引。小时候在美术馆里沉浸式地观看过Mark Rothko的绘画,感受过“走进画布并被其包裹”的奇妙体验,在之后对绘画作品的观看中,他亦不断在抽象的视觉表达中找寻着空间与体积的痕迹

 

一直悬挂在客厅墙壁上的苏笑柏《满意1号》(Satisfactory No. 1, 2015)是André早期收藏的一件抽象绘画,也曾多次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拍摄与报道中。层层叠加的麻布与大漆构建出一种厚重的立体感,对于André而言,它是如此特别——有别于艺术家创作中一贯的明艳或深邃色彩,这件作品的“寡淡”似乎指向另一种“裸露”(naked)的质感:剥去色彩对感官的冲击,回归结构的本质,留下的更加是一种肌理与雕塑感的流露。



客厅墙壁上的苏笑柏《满意1号》Satisfactory No. 1, 2015)



而这种纯粹与灵性,也在韩国单色画艺术家李培(Lee Bae)的两件木炭绘画中被唤起。一件被陈列在餐厅,一件被陈列在工作室,在André看来,它们分别以各自的笔触,召唤着迥异的情绪和能量。餐厅中的《笔触 3-87》(Brushstroke 3-87, 2021),在留白中呈现出一种跳跃的势态,它是活泼而明快的;而在工作室的《从火 F03》(Issu du Feu F03, 2003)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笔触汇集在画面上,填满整个画布,浓密的黑色反射出变幻的光线,仿佛营造出深浅不一的纵深感。正如艺术家本身这“冥想式”的涂抹过程一样,André也在这无尽的黑色中找到了内心的沉静。

 

木炭在李培的心中一度喻示着家乡的文化传统与巴黎的当代生活,同样地,木炭也连接着André的世界:“我一直都喜欢用铅笔和炭笔画画,虽然现在有了iPad,但我的初心还是手绘。我把这两件作品放在身边,它们好像时刻在与我的生活发生着某种对话。”



上:陈列在公寓餐厅墙壁上的李培《笔触 3-87》(Brushstroke 3-87, 2021)

下:André Fu Studio 办公室会客区域中的李培《从火 F03》(Issu du Feu F03, 2003)



淡然,沉静,内敛,是我们在André Fu Studio的多个空间设计项目中提炼出的感知——这似乎与André所喜爱的抽象绘画拥有着某种如出一辙的气息。不过,例外也是有的——在朴栖甫(Park Seo-Bo)的作品《描法 No.120209》(Ecriture No.120209, 2012)中,那鲜活的橘色成为了André家中少有的亮色,也象征着“一种改变”:“不得不说,这也与我合作的品牌有一些关系。”André在2017年完成了新加坡安达仕酒店的室内设计项目,丰富而鲜明的色彩正是安达仕系列酒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这个项目中,他逐渐发觉,艺术品可以与空间产生某种新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一定是融合,也可以是一种碰撞。”



新加坡安达仕酒店 ©André Fu Studio



于是,暂时搁置了一直以来对于心中那块“调色板”的执拗,他开始在生活中关注色彩鲜艳的东西,包括这件绘画作品。“虽然它依然是一种单色的展示,但它的色彩饱和度很高,这与我自己标志性的空间色调产生了很大的碰撞。”他说道,“很多时候,收藏作品的方向与我自己当时的心态和关注点有很大的关联,选择这件作品也是一种改变吧。”在韩国,他拜访了单色画大师们的工作室,从曾经“单纯的欣赏”到如今的深入交谈,内心深处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在朴栖甫的作品《描法 No.120209》(Ecriture No.120209, 2012)中,鲜活的橘色成为了André家中少有的亮色,也象征着“一种改变”。





正如Susan Pearce所言,“理解”是一个开放的项目,即使被永远束缚在与自我相关的主体性中;因而,对于每一个物件的呈现,实则都是一种选择性的叙事。如前文所述,对于André而言,他的思考左右着他的收藏,而他收藏的物件也在反向塑造着他的成长



Ico Parisi,意大利复古手柄推车(Italian Mid-Century Vintage Bar Cart),1950年代,木材,玻璃



客厅里摆放着一只André所钟爱的复古木质小推车,由意大利设计师Ico Parisi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打造。流畅的框架线条呈现出工艺之美,可以拆卸的玻璃托盘又带着些许趣味——玻璃与木材传递出一种别样的精致与轻盈,这与André平日创作中沉稳而厚重的视觉基调形成了一种对比。同样地,对于Antony Gormley《领域 LX》(Domain LX, 2006)的喜爱,多少也源自这样的反差——在这件雕塑中,一根根纤细的不锈钢条拼接出一种略显单薄与脆弱的肖像形态,这与Gormley其他那些由体块构建的雕塑相比,呈现出其特有的空间感与体积感。大约是八、九年前,André收藏了这件作品,原本希望放置在曾经工作室的户外花园,但正是由于它的脆弱,后来被转移到了家中客厅。

 

如今,这件雕塑与André Fu Living推出的“装饰艺术花园”(Art Deco Garden)系列中的一款手绘漆画屏风放置在一起。André将这款屏风比作“装饰艺术(art deco)与京都禅宗庭院(zen garden)的合体”。而Gormley雕塑中的银色不锈钢条与屏风上的银箔图案,似乎在这种东西交融的意境中相得益彰。“在我的很多作品中,我都试图遵循一种跨文化的概念。”他提到,无论是东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旧题新解”,在他看来,当代设计理应超越时空的局限。



上:Antony Gormley的《领域 LX》Domain LX,右)与André Fu Living“装饰艺术花园”(Art Deco Garden)系列中的手绘漆画屏风(左)

下:《领域 LX》细节


André Fu Living “装饰艺术花园”系列

在André看来,这一系列既是东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

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旧题新解”。

©André Fu Living



在法国艺术家Jean-Michel Othoniel的装置《快乐日记(水晶)》(Diary of Happiness [crystal],2009)中,André同样看到了这种跨文化实践。若干年前,他在贝浩登画廊的巴黎空间购藏了这件作品——这是他人生中收藏的第二件艺术品,与此前Claude Lalanne的银杏叶长椅一样,在他看来,这件宛如屏风一般的装置,似乎同样徘徊于功能性与雕塑性之间。装置中,透明的穆拉诺手工玻璃球被灵活地串联在木质框架上,让人不禁联想起“算盘”这个东方意象,而艺术家则试图以每一颗玻璃球来计算每一天。也是在这同一时期,André还接触了艺术家李晓峰以青花碎片制作的雕塑,源自艺术家多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瓷器的热爱与研究,这些古老的瓷片,在切割与拼接中重获新生。当下放置在客厅中的这件“瓷片旗袍”便是由形状各异的碎瓷“缝制”而成,作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载体,安静讲述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密语。



上&中:Jean-Michel Othoniel,《快乐日记(水晶)》Diary of Happiness [crystal])2009年,木材、穆拉诺手工玻璃

下:李晓峰,“瓷衣”系列


Jean-Michel Othoniel的《快乐日记》是一个巨大的算盘,以穆拉诺手工玻璃珠代表生活中的每一天。算盘架的一半是黑色,另一半是白色。在一个周期的伊始,所有的玻璃珠都被安置在黑色的一侧,观者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每天移动一颗玻璃珠到白色的一侧,以此计时。

©艺术家与贝浩登画廊



毫无疑问,对于多元文化的接触起始于孩童时期,更是贯穿于André过往十几年作为室内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在2009年完成了香港奕居的室内设计后,他先后在东京、新加坡、上海、伦敦、曼谷、纽约、京都等城市持续着酒店、餐厅与私宅项目,“不同的项目都有点像是在不同的城市中游走”——他如此形容。

 

“我一直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听他们讲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故事,也不断地投入他们的心态和情绪中,感受他们在那座城市中的感受。”诚然,无论是旅行还是公务,酒店大都是人们抵达一座城市后去往的第一个地点,也是离开前的最后一站。在本地文化的展示中,酒店或许可以被视作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的一个切面——对于André而言,“打磨这个切面”便是其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如何在空间中恰如其分地呈现每一件家具,而每一件艺术品在特定的语境下又会带给客人怎样的感受?



André Fu 在位于香港浅水湾的家中



而回到私人领域,从个体身份出发,生活中的这些“物件”在各自迥异的文化背景中,构筑出属于André自身的一片精神世界。“这些作品背后的观念与创作方法早已存在,又在缘分的驱使下,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就如歌德所言“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它们不时唤起那些被繁忙日常所掩埋而日渐荒疏的记忆,邀请他与自我、与时代、与未来展开一次又一次的审视与交谈。




肖像与住宅空间摄影:Lit Ma

工作室空间摄影:Sonny Wong

撰文:夏寒

视频拍摄:夏寒

视频剪辑:胡景天

平面设计:Lifan

编辑:夏寒

* 所有服装来自 Loro Pian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Wallpap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