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就保护谈保护,需要创新发展机制

魏文林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2024-08-30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记录者,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惨遭人为破坏,情况危急;有些如山东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韩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保护工作不力致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严重破坏,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下文通报批评。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并重构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就此,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就保护谈保护,那样的话很容易被束缚,客观上也是没有成效的,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在保护过程中还需创新发展机制,寻找新的出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是可供参考的路径之一。


Q: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A:现在大家都在谈文旅融合,其实从旅游发展伊始,文化和旅游就已经融合在一起了,不是今天才有文旅融合。在研究旅游行业的40多年里,我一直很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以往空喊口号来谈保护是行不通的,需要重新找一条出路。如今,我们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也确实创造了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自身文化的梳理、挖掘和再表达。比如: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西安古城墙入城式,将当地的文化内容和旅游发展相结合,既发展了旅游,也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保护。同样地,大明宫遗址、曲江遗址也都采取了这种形式。在此基础上,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可以说,将古城文化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各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分重要的经验。


二是合理保障老百姓利益。历史文化名城不是虚的,它由古街区、古建筑、原居民等构建而成,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同旅游发展结合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百姓的利益。只有合理保障老百姓利益,人们才会有保护的动力,历史文化名城也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


Q:在一些地方,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历史文化名城变得面目全非,如何重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模式,使保护与利用能够更好地并存?


A:我个人认为,“过度商业化”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商业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商业化就没有利益,过度商业化其实是地方政府、商业机构、当地百姓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在历史文化名城里,街区本身就是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就是一种过度商业化,北京的南锣鼓巷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无数案例证明,要想做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更好并存,就不能单纯就保护谈保护,必须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我再三强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首先需要动力,动力需要机制,机制的背后一定是利益”的原因。



Q:随着游客品位的提升,单纯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利用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A:观光游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活化”利用的主体模式,一定程度上还需坚持。在坚持的同时,当然需要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多样化利用。例如扬州,在观光游方面,只有瘦西湖和个园景区发展得较好。但我发现,扬州的生活品质的确很好,带有明显悠闲和享受的气质。于是在我的建议下,扬州通过打造“文化休闲度假城市”项目,成功招商80亿元。这就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多样化利用的结果,也是一座城市本身转型所需。


跟扬州一样,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也将文化休闲作为出发点,积极发展老城休闲度假模式,弥补了因先天地理区位因素不足而游客较少的缺陷。在新的市场需求下,新的需求也在升级,只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其他价值,才能更好地满足新的需求。


Q:在保护过程中,政府、开发商、老城居民该如何处理好关系,才能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A:想要让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利用,仅处理好政府、景区、开发商的关系远远不够,还需加上媒体和学者。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开发商应做好示范作用,媒体要做好监督……


至于怎样才是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我认为绝对化的保护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在现代社会,当地老百姓也有过上现代化生活的权利,我们不能一味为了保护,而剥夺他们的权利,放弃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这方面,乌镇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它们的空调外部都会修上木格罩,罩上再种满花花草草,这就成功在视觉上让现代化设施和古城环境协调相融。


此外,为了历史文化名城更有效合理地被保护和利用,新城与老城应该实现分离。老城可以继续保留原汁原味的环境,但宅子只用来开店;五公里外的新城则作为生活区。如此一来,老城保护与生活品质提升都可以得到保证。


Q: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使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A:从互联网角度来说,要想做网红打卡首先需要将其进行包装,不包装不可能成为“网红”。浙江省某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经典照片就是:大榕树下农民悠闲地牵着牛,远处背景里炊烟袅袅,一派祥和。很明显,这是包装的效果——有计划的布景、选址和摆拍,因为现在没有了这样的生活。还有蔚州古城80多岁的“袍哥”,每天穿着长袍在古城里行走,游客纷纷驻足与他合影留念,既让他成了古城象征性人物,也成了当地的“网红”。所以,表演化的包装是网红的必备要素,此外还要做出差异、做出特色,这样才能让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网红打卡地”。


延伸阅读:




监制:肖正华  主编:程小红  编辑:高洋洋


理性丨建设性丨参考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

联络:010-51701869

报料jsbcjbd@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