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卓 《消弭之境》



洞见 · 现场
INSIGHT · SCENE

艺术家朱林

策展人
王庆松

展览时间2020.10.17 - 2021.01.08
展厅
F厅


"洞见·现场”展厅现场


消弭之境

文/程卓

六十多年前,一个叫罗伯特·弗兰克的年轻人完成了他漫游美国的创作,从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两万多张作品遴选出了83张,这便是《美国人》,一部改变摄影史的作品。伴随着当时无尽的争议,一个不争的事实也逐渐浮现在眼前,纪实摄影诞生出巨大的分裂——记录客观世界同时转向对内心的关照。不同于传统经典时期的纪实摄影价值观,弗兰克创造的是基于现实上的个人表达,而面对当时的质疑,之后的荣耀他说:“我只是不断地拍摄照片,不断地寻找”。
     
 不断的拍摄,不断的寻找,
这句话描述朱林同样准确。


©朱林


9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到令人窒息的程度,带来的变化超过以往任何年代,从南到北东到西中国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城市向乡村的蔓延至历史上从未触及的区域,拆除与新建成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然而拆与建中形成一片宏大的灰色地带,它非城非乡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词形容,它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却远离熟悉的生活表像。


这种状态引起朱林的关注,在他眼中,这是一片消弭之境,所有事物在这里消亡,所有事物从这里生长,它短暂平静,像一只被抛向空中的球在向上最终,坠落之前的一瞬静止,矛盾对立极致后的平衡。短暂荒芜深刻暗喻出当下的某种现实,极具张力,极具荒诞感。


©朱林


然而消弭却又关联宏观的问题,社会转型不止于外在变化,转型中具体的现实问题,人物的命运曲折是朱林刚开始拍摄时的出发点,他回避正面直白的描述,以个人的视角建立线索,场景和人物,慢慢中,他的影像也起着变化,所有现实的景象汇集,一种不安,焦虑在他的游弋中渐渐搭建出:“站在城乡之间能目睹城市怪兽般袭来,恍惚中总是粉尘弥漫,游走其间你会察觉一种‘界痕’存在,它在生活中给人制造难题,提取那些看上去荒诞喜感的画面时会遇见隐藏在现实后面的残酷。” 此时,他的创作中更加明确出他的选择,物象与心像融合。    
   
   
©朱林



“透过照片,世界变成一串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微粒”——苏珊·桑塔格。当影像慢慢变得与具体事件叙述脱离关联后,唯一关联的是个体存在感受,透过消弭之境,朱林拍摄的却是自己。

20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在不同艺术思潮多元影响下语言、身份、材质、载体、媒介成为构建创作与批评的主要语境,从“摄影”到“影像”从“影像”到“图像”热闹中些许混乱,互联网媒体在这期间的高速发展又成为潜在推力与巨大舞台,艺术家对不同材质的运用超越技法的限制,跨界至无界,语言与材质探索构成全新的审美语境,往往也伴随对传统形式的否定如同革命;艺术家以自身身份的变化为前提大大拓展影像的意义与边缘,解构唯一真实性,建构自我认知,消解宏大叙事,消费偶像崇拜,公共空间与隐秘话题并置、植入政治经济议题,历史经典再审视,行为中的身体媒介建立……与传统影像形式感的决裂似乎成为先天的合法性,直接摄影所能表现的维度与深度变为质疑。


©朱林


这样的背景之下,朱林的创作毫不意外地经历过表现形式的探索。本是画家出身的他与摄影的结缘是因为美术,绘画与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为他提供的多维视角自然也成为他影像探索的借鉴,一系列的试验,重构,试图通过不同方案复杂化作品语境后,他最终回归直接影像:废墟中建起的孤独高楼、倒下巨大水搭中伸出的双腿、高铁旁金字塔的攀爬者、荒野中亮起的红绿灯、死亡讣告前生者的围观、站在破烂砖头水泥堆尖上扮作天使的女孩……俞是具象,俞是抽象。直接摄影的语言在他的叙述下成为最犀利的工具,所有眼前的事物化作场景与符号的碰撞产生出巨大能量,而当一幅幅这样的画面堆积一片具象与抽象这样悖论式的感知却完美的构成一个整体,相互作用,不停震动又空气般安静的弥漫于他的整组作品中形成内在的张力。
  
    
©朱林

©朱林


抛开纯功能性影像,回顾摄影艺术近200年的进程中,直接写实影像中主观情感可植入可传达的暗藏能量长期被忽视低估,寻求绘画拉斐尔前派的宗教纯性与豪华场面建立了高雅艺术摄影,追随印象主义绘画建立了印象主义摄影,接下来的连环会,自然主义也不过是对摄影绘画式呈现的积极视觉探索,远谈不上借助写实影像的自我表达。

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摄影运动着力于探索影像载体的媒介特质和回归影像本体语言后的美学建立,大大提升影像地位但都还未对影像写实背后的主观表现性介入做出足够的开拓。传统纪实摄影掀起观看记录世界的高潮,直面宏大历史与人类命运,留下无数经典与文献但几乎以主观的介入为第一禁忌。


©朱林


布列松说:“我最渴望的就是抓住正展现在我眼前情势的全部本质,我深信只要一张照片就够了”这被影史奉为圭臬,以致长时间对纪实的审美标准化,同质化。“决定性瞬间”成为律法般存在,然而它的本质命题似乎更多是影像时空形式感创造性与趣味性表现,很难讲直指内心情感。


索绪尔在其结构语言学中把表明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称为“所指”,“能指”与“所指”之间联系又相对独立,一个单立的"能指"可以具有多种含义这便产生多义性,直接影像的语言方式值得探讨这样的关系。上世纪初以来在各种先锋艺术运动中摄影成为艺术实验创造的新兴载体,在交融的语境中起着变化,遗憾的是并未被正视从现实事物直接抽样方法呈现后“能指”与“所指”的边界思考与多种释义可能。


©朱林


直至上个世纪中叶后,摄影家慢慢掉转镜头,通过直接拍摄外物关照个人内心感受,试图通过描述隐藏于现实的另一种真实即个体的存在感受结构出对世界的解释。不同于许多行为性,装置性影像作品是对艺术实施过程记录的副产品或结合品,直接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有更加独立的语境,单一现实的提取却或许衍生多义,复杂与隐喻,在写实中解构真实,在客观物象中表达主观自我,将现实抽取情感内化后再映射,如同海市蜃楼,一切源自真实归于荒诞,不同的是少去了形式上的脂粉赤裸裸的发生,朱林的作品正是如此。
     
 “既然所有东西全都是人创造的,而我们就是人,我们应当理解最终或最接近的秘密”
——索尔·贝娄
       
行文之中,我将朱林的影像并置一处静静观看,人境迷雾,红血弃路借助他的视线满面扑来,那么现实又如此迷离,一种淡淡的虚无感,透过一张张仪式般背对镜头的人物,我真切看到,站在这消弭之境中的他,用双眼与我对视。    
                        
程卓  副教授/成都
                                       2019年11月





关于艺术家
朱林

朱林,60后,生于都江堰,祖籍阿坝州松潘县。当过工人、教师。喜欢阅读与行走,以个人状态行走于民间,用心倾听民间声音,用理智去思考与诉说。曾为《中国国家地理》、《中国西部》等多家报刊杂志拍摄撰写专栏。


参展

1996《大地热土》参加四川青年联展

1997《沙海驰舟》参加中国艺术摄影大赛,获最佳作品奖

2002  参加《天地人“献给27届FIAP大会”摄影艺术展》联展

2009《牧民》参加《“与孩子们的对话”》邀请展

2013《分水岭》组图参加《灵光6+6第二届当代摄影展》联展

2015《非乡非城》组图参加“大理国际摄影周”个展,获“金翅鸟评委会提名大奖”

2017《界》组图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个展,获“最佳摄影师奖”


著作

《画说西藏——震撼诗魂的记忆》(西藏人民出版社)、《香巴拉梦之旅》(湖北美术出版社)、《太阳的守候》(四川民族出版社)、《红军长征民间记忆》(四川人民出版社)、《藏地玛尼石文丛》(四川文艺出版社)等长篇文字、图片集。





-  END -



正在展出





票务信息


请观众携带身份证于本馆咨询台进行现场购票后,方可入馆参观。

单人票:60元/张
双人票:90元/套
优惠票:30元/张(学生及6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身份证件在本馆咨询台购买纸质门票)
残疾人、现役军人及1.3米以下儿童携带有效证件到影像馆咨询台核验后兑换门票。1.3米以下儿童需有一名成人陪同入场。
为抗疫加油,致敬最美逆行者!开馆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护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均可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或与医务工作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件)免费观展(仅限本人使用)。

10人以上团队请提前三天预约,相关事宜可致电咨询:028-62605635



在线购票

扫一扫 小程序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成都当代影像馆CHENGDUCONTEMPORARYIMAGE MUSEUM



成都当代影像馆于2019年4月27日正式开馆,坐落于成都北三环内、府河河畔,位于国内首个以摄影为主题的公园——府河摄影公园的核心位置。摄影公园占地面积150亩,影像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拥有6个专业展厅、1个学术报告厅、1个专业影像图书馆以及多个公共教育空间。作为专注于当代摄影及影像艺术的文化机构,成都当代影像馆与全球著名的影像艺术机构紧密合作,致力于高品质的影像艺术展览、有深度和高度的学术研究以及公众视觉修养、审美教育的传播和普及。致力成为观测中国影像状态,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与对话,推动艺术与学术生产的专业影像美术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