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2017-10-19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清华大学新闻网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胡鞍钢在十九大直播现场认真做笔记。 记者 苑洁



///   一、国家实力决定前途命运   ///

邓小平认为,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所谓“国家实力”是指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能力,具体包括“四力”:一是经济实力,反映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用经济产出来衡量,如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二是科技实力,反映在世界科技中的实力,用主要科技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来衡量,如研发支出、发明专利申请数、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等指标占世界比重;三是国防实力,反映在世界国防安全格局中的实力,用主要国防投入指标如国防支出、国防人员等指标占世界总量比重,也包括国防产出指标如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四是综合国力,反映在世界格局中的综合实力。


///   二、四大实力均上大台阶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经济实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中国仍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12-2016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2%,远高于同期世界增速(3.3%),也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速(4.7%)。按购买力评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计算,中国占世界比重从2012年的15.36%上升至2016年的17.77%;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将提高至20%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前三季度比2016年同期增长16.6%,中国再次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货物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3.15%,货物进口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比重的9.7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已居世界第二位,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达到18%。

第二,科技实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科技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能力之总和。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国际科学论文发表量、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总额。2012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19.0%;到2016年中国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24.81%,其中中国的研发投入已接近美国,而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相当于美国的1.87倍,国际科学论文发表量相当于美国的1.23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升至第4位。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科技实力已居全球第一阵营,科技水平已居全球第二阵营,为到2020年实现世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防实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二阵营。国防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国防投入能力及所形成的国防资本存量、国防人力资源之总和。其中国防投入反映当期的资金投入,国防资本存量则是扣除折旧之后所形成的国防基础设施、装备和科研开发能力,国防人力资源反映其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2012年中国国防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9.13%,到2016年中国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10.65%;预计到2020年,中国占世界比重提高至11.12%。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全球化终结抑或更加多极的世界》研究报告,包括6个常规武装力量因素(军队人数占5%,坦克占10%,武装直升机占15%,飞机占20%,航母和潜艇各占25%)的数量和核武器。结果表明,中国军事指数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但已排在日本、印度之前。

第四,综合国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之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国家战略资源是其核心组成因素和物质基础。”我们选择了七大类国家战略资源和17个代表性、关键性的量化指标,构建了综合国力基本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17.58%提高至2016年的20.08%,提高了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3个百分点。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更加明显,占世界比重将达到22.61%。

五年来,中国国家实力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是迈上了更大的台阶,中国国家面貌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中国国际形象产生了历史空前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前所未有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为何“中国实力”跃居世界前列   ///

国家实力竞争的背后是国家创新力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制度竞争。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凡是不能与时俱进的国家,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逐步老化,走向退化,进而衰落。“中国实力”再上大台阶的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诚如毛泽东所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创新之党,成为国家制度的创新者和领导者,进而领导全国创新、人民创新、社会创新。诚如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公报所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经济实力;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科技实力;三是实施强军兴军战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实力;四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综合国力;五是全面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六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更多阅读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新书交流会顺利举行

胡鞍钢 张巍: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胡鞍钢:我国已成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

胡鞍钢 程文银: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杨竺松:核心是一种体制

“好书同盟”第十七期书单:《2050中国》入选

胡鞍钢 张新:中国迈向“强起来”新时代

研究|中国地区HDI 指数差异持续下降及影响因素(1982-2015)

研究|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科技能源五大格局变化(1990—2030)

研究|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周绍杰: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良性发展

新书|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2050中国》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聚焦|胡鞍钢:习近平计划 中国方案与世界影响

鄢一龙: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

聚焦|《中国道路辩证法》新书交流:六对辩证关系创新阐释中国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