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问专题回顾 | 情绪特刊

追问 nextquestion 2022-12-03

*按照采访顺序排序


Q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肖晓

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的生理反应。目前,对情绪的定义有很多种。从历史上到现在的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等都对情绪非常感兴趣。在心理学领域,大家的普遍共识是,情绪是把特定的内外刺激进行主观加工以后,产生的生理行为反应及其持续的状态。这里包括了几项特征:首先,情绪是一个个体受到某种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状态。其次,这种状态包括了主观的感受和客观的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管容积、流速等的变化。举例来说,我们高兴的时候,毛细血管会舒张,然后脸会变红,害怕的时候可能毛细血管会收缩,然后脸会变白,同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都是一些客观的生理反应。所以我们认为它既包括了主观的感受,又有一些客观的指标。


除了这些客观的指标以外,情绪还和很多认知状态相关,比如我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等。情绪是受到某些刺激引发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件,然后通过大脑中的感知和认知体系的处理来触发我们的情绪反应,比如我们看到和闻到食物,感知系统就会通过色香味来判断,这是对我们有益的事件,然后我们就会产生好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可能会结合记忆力,比如当亲人去世时,我们会联想到曾经和他相处的美好回忆,然后发现我们再也没有办法跟他这样相处,所以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所以,情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情绪还会有一些外在的表达,比如声音变化、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甚至人类特有的言语表达,都可以作为情绪表达的途径。情绪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行为,比如情绪会产生动机。我们在难过、不顺心的时候会想找人倾诉,我们在愤怒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冲动行为,这些都是情绪后续的反应。所以针对你的问题,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状态,它既有主观成分,也有客观成分。


>>> 阅读专访全文

Q

您提到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本能情绪是遗传下来的,生物进化出情绪有何意义?

@肖晓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达尔文研究发现,可能通过基因就能把情绪的状态遗传下来,我还得说,除了进化过程以外,情绪还具有物种保守性,情绪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可能有类似的特征,比如我们人和猴子和小鼠在吃到甜的东西时,表达出来的快乐的特征基本上是一样,看到恐惧的东西时,表达出来的害怕的特征也是基本类似的。


这种保守性对于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探索整个环境,然后就可能会看到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在这种时候我们必须产生谨慎的感受;我们吃到不好吃的东西时,产生厌恶的感受,必须尽快把这些东西吐出来;我们还需要有恐惧的情绪来避免伤害,比如我们看到老虎时因害怕而逃跑;同时,我们还要有繁衍的感受,要相互之间感受到爱;或者,我们要会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感受到愤怒,然后可以去做抗争等等。这些都是生存上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


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这本书里也提到情绪最初的作用,它其实是作为一种适应性行为(adaptive behaviors),会透过生存或者繁殖或者亲情的选择,来帮助我们的基因更好地进行传递。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刚刚讲的是本能情绪的意义,复杂的习得性情绪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这些复杂情绪很可能跟我们的社会认知或者自我评价相关,它会受周围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比如我们会感受到尴尬,会感觉到嫉妒,或者觉得害羞,这些都有社会和道德属性,所以情绪还包括了社会感和道德感的一些成分。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表达善意,比如我们的微笑表达不一定是出于喜悦,可能只是礼貌性的微笑,表示我对你没有敌意,我们后面可以进一步交流,会更好地促进社会融合。羞愧或自豪等复杂感受,可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维持社会地位;内疚或害羞的情绪,可以帮助你维护道德感。这些情绪可能会帮我们维持社会角色或社会稳定。这些社会认知,和相应的情绪表达,让我们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 阅读专访全文

Q

在您之前的研究中,您展示了大脑是如何依赖身体反馈来调节恐惧反应的。您能为我们解释下这一过程吗?

@Alexandra Klein

我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讶,因为我是从岛叶皮层这个脑区开始研究的。


我们对岛叶皮层有所了解,但并不多。我想观察岛叶皮层到底是如何调节恐惧的。你要做的就是“关闭”岛叶皮层,然后观察恐惧调节是如何作用的。我发现通过同样的操控手段可以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岛叶抑制效果。在一组动物中,它可以帮助动物下调恐惧,也就是说能更快产生新的记忆,本来应该唤醒恐惧反应的刺激不再具备这样的作用了。在另一组动物中,它的效果则完全相反,意思是这组动物对刺激的恐惧时间更长。这令我感到非常疑惑。我查阅了文献,我读到,动物实际上会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恐惧,我们测量恐惧的一个经典方法就是冻结(freezing),也就是人类面对某些刺激时所展现出的行为。


我发现,动物越恐惧,就越容易出现冻结,这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阅读文献,我发现冻结对身体的生理机能也有很大影响,有一个表现是会影响心率。然后,当我记录不同动物组的心率时,我观察到当动物冻结时,心率会下降。


动物越恐惧,就越会出现冻结,心率就会下降。我对此感到很是吃惊,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解释观察所得的现象了,即动物组的恐惧和冻结程度不同,岛叶皮层的活动对其影响也有所不同(岛叶皮层将恐惧水平维持在某个范围内。其活动在不怎么恐惧的小鼠中会增多,而在恐惧的小鼠中则会减少)。这一点很有意思。我研究的最后一部分是想问一个问题,来自心脏等器官的信号是否真的可以影响大脑中的某些过程,比如岛叶皮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通过刺激迷走神经(vagus nerve)来干扰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交流,因为迷走神经被认为是身体和大脑之间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当这一信息传递过程被干扰时,我观察到其作用与我抑制岛叶皮层时一样。这意味着,心脏的信息被传递到了岛叶皮层,最后让恐惧维持在一个居中的最优水平,也就是你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水平。


>>> 阅读专访全

Q

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互动在情绪调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能够用身体信号和行为来有效调节情绪吗?

@Alexandra Klein

这也是让我感到兴奋的东西。我之前也提到过,因为我感觉这个领域目前没有太多探索:你可以通过被动或主动地影响你的生理机能来影响你的情绪,并将之运用到临床。


我在阅读文献时,备受启发的一个发现是:迷走神经操控实际上可以对情感障碍有很大影响。举例而言,可以用于已通过审批的临床试验,以治疗抑郁。这种治疗对人们来说是不一定是侵入式的,现在可以通过耳朵来刺激迷走神经。此类刺激通过皮肤刺激耳部的迷走神经,对情绪影响巨大,并且可以实际改善相关病人的情绪。


另一方面,就我的实验结果而言,我感觉我们也应该更谨慎一点。因为我已经展示过,在这些情景下,当我们干扰高恐惧水平病鼠的迷走神经活动时,也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实际了解病人的“参数和起始设置”,以及我们能够如何影响这些因素。我觉得迷走神经刺激已经有点复杂了。我们知道,仅仅是影响你的心率和呼吸,就可以对情绪和情感产生强烈影响。所以,我真的认为主动刺激这些身体功能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潜力,能对你的情绪和情感产生治疗效果。


>>> 阅读专访全

情绪可以被破译吗?


2010年,美剧《别对我撒谎》曾在国内掀起一波“鉴谎热”。该剧讲述了鉴谎专家卡尔·莱特曼(Karl Lightman)通过读取当事人的面部微表情、身体语言和说话音调来对其情绪和意图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还原案件真相的系列故事。


虽然由于收视原因,这剧只存活了三季,但它贡献了很多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微表情解读:嘴唇紧绷眉毛紧皱代表愤怒,吃惊的表情超过1秒说明是在伪装,低头代表愧疚……等等。


很多人甚至想要在现实生活中小试牛刀,试图从日常交流中的蛛丝马迹中破译出情绪。那么,关于情绪的真相存在吗?我们如何破解呢?

>>> 阅读全文

我们为何能够读懂他人的眼神?


“一见钟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爱情的模样——茫茫人海中的一次对视,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在这其中,眼神的交流十分重要——眼睛看到的美丽形象印刻到我们的脑海中,神经元之间的放电引发轰轰烈烈的生理反应,激素开始分泌,大脑开始兴奋,心跳开始加速,似乎有一只小鹿在胸口乱撞。


视觉摄取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入人们的大脑,其中彼此之间眼神交流的注视或凝视,被认为是灵长类动物的特有标志。一个眼神的对视,我们往往可以理解其中包含的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在语言之外,眼神的交流承担着相当重要的沟通作用。实际上,在婴儿还没有学会说话之前,和父母之间的凝视,就已经承担着沟通的重要作用。

>>> 阅读全文

人类的情绪是相通的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很多词汇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包括愤怒、悲伤、恐惧、快乐亦或者感激之情。但是尽管如此,每个人看到这些不同的作品时,自身表现出来的情绪却并不相同——当你的女朋友看韩剧潸然泪下的时候,你却可能无动于衷。


即使是同样悲伤的事情,很多人悲伤的程度也并不相同——实际上,每个人能描述出来的悲伤也不相同:有的人只能以很模糊的预言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比如说“我哭了”、“我很悲伤”,但是有的人却可以以更加具体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一开始我感到很震惊,而后觉得很失望,最后悲伤如同潮水般包围着我”。

>>> 阅读全文

难以抑制的战栗和恐惧,究竟从何而来?


在遥远的丛林时期,植被茂盛,我们的祖先们在茂密的树林中前行,忽然队伍里传来一声惊呼,一个人被蛇咬了一口,队伍迅速被一种叫做恐惧的情绪蔓延——这种恐惧的情绪一直传递至今,即使现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蛇,但是当想起“蛇”这个动物来,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深深刻在DNA里的恐惧。

>>> 阅读全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表情:情绪会受到文化影响吗?


习惯网上冲浪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一个精妙的表情包可以传达丰富且微妙的情感,胜过千言万语。这种心意相通的前提是,传达方与接收方在表情包的含义上达成了共识,他们共享同一种“情绪语言”。这种情绪语言是双方从过往经验中习得的,缺乏这种经验的人可能不会知道,微笑表情可能传达的不是纯粹的开心而是阴阳怪气的微笑。

>>> 阅读全文

emoji可以准确表达我们的情绪吗?


想一想,如果把你和朋友的对话中用到的表情符号都去掉,你会不会有一种无法表达自己情绪的感觉?


毋庸置疑,表情符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一部分,是一种强大的非语言交流工具。如果将某些用表情符号表达的情绪用文字来表达,往往就会显得很贫乏。另外相比较于语言,图像或者符号可以更好地刺激人们的大脑,从而引发和调动人们的情绪。


那么目前互联网上的表情符号是否可以精准地表达我们的情绪呢?

>>> 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