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向刘少奇荐书看毛泽东的哲学高度及其现实意义

2017-06-19 时代红旗

  作者:戈鸣 
(2010年6月8日),笔者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揭秘: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及谈到的几本书》(作者散木,来源《北京日报》),文中说,刘少奇被打倒后,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约见他,进行了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毛泽东给刘少奇推荐了几本书,包括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机器人》,还有一本是中国的古典哲学《淮南子》。最后,毛泽东让刘少奇“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两本外国书,刘少奇自己没有,图书馆里也没有找到。上述文章的作者考证了《机械唯物主义》这本书后,引述了一段文革时期上海复旦大学理科“大批判组”成员之一、袁志英的有意思的回忆: 

 
1975年11月30日,德国《世界报》刊载了克劳斯·梅奈特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的情况。作为施密特的顾问,梅氏参加了毛泽东会见施密特的全过程。梅氏写道:“毛在开始谈话时提到四个德国人的名字,说他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这四个德国人。听起来似乎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可为何两次提到黑格尔呢?”当译员将第四人译成黑格尔时,毛主席颤巍巍摆了摆手,纠正道:“是海克尔。”梅奈特这才恍然大悟:“是海克尔,确切地说是恩斯特·海克尔。”年轻的译员对海克尔没有任何概念,而梅氏七岁时就阅读了《宇宙之谜》。  


梅氏的记述也为施密特的回忆录《伟人和大国》所证实,施密特说他和毛泽东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了“海克尔那部粗糙的唯物主义著作《宇宙之谜》”。梅奈特此后不停地思索:“海克尔怎么会给这位深居紫禁城的伟大老人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他最后认定,海克尔秉持一元论哲学,马、恩也坚持一元论哲学,可作为自然科学家的海氏走得更远,海克尔认为,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世上万物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状态。梅氏发现,“随着年事渐高,毛越来越成为哲学家了,也越来越把目标称之为状态。”“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诸如社会主义的目标上,具体到革命上,也要继续革命,不断革命。”……毛泽东反对革命胜利后就不再有冲突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要进行多次新的革命,“七、八年来一次”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是必要的,梅奈特把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和海克尔的反对任何“终极目标”联系了起来,他认为,毛从这部“粗糙的唯物论著作”得出重大结论。  


梅奈特还猜想说:“众所周知,毛在一战结束前后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那时这里是最重要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一。毛自小嗜书如命,他在那里必定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了有关西方知识的书籍和资料,也必定精心阅读了《宇宙之谜》的中译本,以致他60年后还记得作者的名字。”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推断。  


以上是袁志英的回忆。这是笔者读到过关于文革起因的哲学解释。根据上文的作者,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第二本书的含义与第一本相同,至于为什么推荐第三本书——中国的《淮南子》,这位身为浙江大学政教系教授的作者就语焉不详了。他说:“至于三本书中的最后一本书——《淮南子》,这是一本著名的古籍了,至于毛泽东当年为何把它推荐给刘少奇阅读?或是随口言及,抑或大有深意?不得而知。《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宾客所编写,内容则十分庞杂,即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汇贯通而成,据称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刘安后因“大逆不道,谋反”而自杀。”  


据笔者研考,《淮南子》是一本对道家哲学进行通俗化解释的古代哲学,单从它的开篇《原道训》就可以看出,其含义跟《老子》“反者道之动”是完全一致的。(是故能天運地滯,轉輪而無廢,水流而不止,與萬物終始。……周而複匝,已雕已琢,還反于朴。)由此看来,毛泽东向刘少奇推着《淮南子》的用意,与前两本外国书一样:循环往复是社会的运动规律,建成了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终止,因此“继续革命”才是人间正道。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哲学论断,被某些人某些党派断定是错误的,但却是2500年前的老子和2000多年前的刘安认为是正确的,100多年前的德国和法国哲学家也认为是正确的。毛泽东发动文革,“反对的人不少,支持的人不多”,虽然在实践中毛泽东认为文革“7分成绩,3分错误”,以至于最后被邓小平之流“全面否定”。但这并不证明毛泽东的文革哲学是错误的,尽管实践上存在许多缺点毛病。反而是后30年的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哲学高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人能与之比肩,他站得太高,看得太远,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以至于往日跟随他一道革命的同志,都不能理解他。由此可见,文革的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从今天的实践来看,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三本书,仍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坚持改革开放100年不动摇”这句话,如果不是一个极端可笑的错误,就是一句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宇宙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动摇的,除非那个“东西”就是变化或者动摇本身。说实在,当年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已经不再有人提及了,更别说坚持了。唯一被“坚持”的是“不争论”。那是因为争论起来受到的批评太多,不利于一意孤行,大事不妙,结果是像医疗改革那样,经过30年的折腾和不争论,最后的结果是,卫生部的老爷们在沸腾的民怨当中,自己给自己打了50分:“改革不成功,并不等于改革失败”。另一方面,如果说“改革”本身就是不停地变化——“否定之否定”,那么到地球毁灭那一天,“改革”还会在进行着,“100年不动摇”就成了说还不如不说的典型废话。 

 
最后,笔者想引用孔夫子的徒弟子贡评价孔夫子的话,将其中的“仲尼”换成“毛氏”,用来评价毛泽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毛氏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毛氏,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一笑今译:毛泽东是诋毁不了的。别人的德才是丘陵矮山,还可以逾越。而毛泽东是日月,是没法逾越的。有人即使想自杀,又怎么能损害得了日月呢?这正好说明他不自量力。)


(编者注:《特色中国2010》第252页《两个人,三本书,一段公案》可与这篇文章参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时代红旗

时代红旗欢迎原创作者直接联系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

更多文章链接:

(1)许世友如何恭维张春桥

(2)赞歌100首,缅怀领袖毛泽东!

(3)许世友之子许光: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

(4)西点军人:朝鲜战争败给毛泽东不丢人

(5)从温总理回忆录看毛泽东时代

(6)毛泽东逝世当天未公开的报道

(7)毛泽东不可能把中国领土白白送人

(8)毛泽东为何赏识张春桥?

(9)地分了,人心散了!我为什么对小岗村没有多少好感?

(10)远去的“单位”…

(11)邓小平题写《求是》杂志取代毛泽东题写《红旗》内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