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纪录片揭开的中国式婚姻真相 围墙内外的人都无法直视

许静 Figure 2022-06-25


第一次观看《家以何安》这部纪录片,是去年夏天在三里屯的老办公室里。

 

Figure创始人张悦简单介绍了受邀前来的导演李米杰后,就在办公区的大屏幕上开始放映。导演坐在距离我大约五米的地方,安静地陪着大家看片。

 

影片当时的暂定名还是《孔子梦》,我在心里带着导演究竟是「国学粉」还是「国学黑」的猜测开始观影,却在其后的80多分钟,各种感受呼啸而至,如鲠在喉。

 

我一度关注的「国学」问题像装进压缩袋的被褥,随着故事的推进被不断挤压,最终成为一个干瘪的存在。这部纪录片给予观者的强烈震撼,来自它对婚姻围城的不断撞击——被裹挟其中的夫妻二人的血肉之躯,在一次次突围的路上败下阵来。


《家以何安》海报


《家以何安》讲了一个在城市中并不少见的家庭故事。拥有高学历、即将迈入中年的妻子超燕,决心让四岁的儿子放弃上幼儿园,进入「国学班」;同时希望通过全家共同学习「和而不同」的古老智慧,来淡化家庭矛盾,获得美好和谐的生活。然而事与愿违,婆婆、丈夫和儿子都对「国学启蒙」充满抵触情绪,原本隐藏的家庭问题、夫妻矛盾迅速激化,二人继而吵架、分居、离婚……

 

婚姻家庭一直是电影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斯佳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一度成为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热门之选。而在十二年前,《泰坦尼克号》之后再度携手的「杰克」比「露西」共同演绎的《革命之路》,也是多少痴男怨女学习婚姻的「经典教材」。

 

但现实比戏剧更诡谲莫测。与好莱坞电影和国产家庭剧不同,纪录片《家以何安》的拍摄对象是一个现实中的大家庭,人物关系的演进和家庭故事的发展历时五年,导演李米杰也足足跟拍了五年。对于只有20多岁的年轻女导演来说,五年无疑是人生中一段非常漫长又非常重要的时间,她将之投入到自己的第一部纪录长片中。


《家以何安》剧照

 

在长达数年的镜头面前,每个人都无力撒谎。片中最激烈的冲突画面之一,完整记录了夫妻二人在超燕居住的出租屋中吵架的过程。丈夫执意要把儿子带回家看奶奶,超燕拼命反对,气头上的两人几乎动手。就在丈夫抢过儿子准备夺门而出的一刻,却突然停下来问这个不满6岁的孩子:「你想回家吗?」说罢回头看了一眼妻子,慢慢踱步回到客厅中央。然而「直男」最后的台阶,超燕并没有理会。她试图继续争吵、辩理,最终丈夫还是抱着孩子离开了。

 

从观影者的角度,或多或少都可以感受到妻子的隐忍和丈夫的爱。在温饱无虞的物质保障之上,这两种感情原本足以筑起一个温暖的巢穴,但在现实中,却被扭曲为中国式婚姻的「画地为牢」。导演李米杰说:「片中超燕的家庭,和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很相似。本质上,大家都是人,都要面临生活中不和谐的考验。我们很想相爱,相连,却不知道如何。」


《家以何安》剧照


不知如何相爱的超燕相信「国学」是一种解法,挑战失败后又认为「离婚」是一种解脱。在影片的最后,她却选择了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一种方式来维系婚姻。在短短80多分钟的纪录片中,镜头不断地砸向婚姻之桎梏,一幕幕场景在现实中的每一天、每一扇房门背后清晰而熟悉地上演,每个迈入婚姻的人,在某一个时刻,都是电影中的主角。

 

一部纪录片,把故事和人物都拍得如此生动、丰富,扣人心弦,让同样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一众同仁由衷折服。在和导演进行的映后交流中,很多问题被坦率地抛出,也被同样坦率地作答。例如怎样平衡与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怎样看待「国学」(是的,依然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怎样一个人完成导演和拍摄……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与最后的作品一样精彩和「狗血」,令人萌生了写纪录片影评的念头——这也是Figure纪录片推荐单元的肇始和由来。


《家以何安》剧照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很难如期在电影院看到这部难得的纪录片佳作了。但是这个故事却绝对值得推荐和等待。不仅因为影片直面的问题,关乎每一个困守婚姻围墙和尚未进入围城的人们,也因为导演用作品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纪录片可以拍得像剧情片一样好看——这在国产纪录片来说,实在是一个可以吹爆的理由。

 


这辈子就是它了


 Figure:为什么会拍纪录片?

 

李米杰:我在大学本科的时候学习了各种媒介创作,其中有一门课是纪录片(制作)。拍摄纪录片的过程直接改变了我,它让我看到我的生命是如何被打碎、被扩宽的;它让我看到了我是怎么受到挑战,又是怎么发生蜕变的。那个时候毫无疑问就觉得,这辈子就是它了。

 

但我的纪录片启蒙老师说:纪录片不赚钱,不能作为一份职业,最好作为一份爱好。我听了很失望很失望,但不想完全作罢。我来到北京采访了40多个(纪录片)从业者,很多独立纪录片人都会告诉我,他们的纪录电影都会束之高阁,没有经济效应。范立欣导演也在我的采访名单里面,我把他纪录电影《归途列车》发行过程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当我写完我本科三万字的毕业论文之后,我内心就又很明晰了:纪录电影确实很难,但是有价值有前景,我愿意做。


导演 李米杰


 Figure:第一次独立完成拍摄长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米杰:我的起点其实很低我在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没有完整跟过纪录电影的拍摄组,也没有规划自己要去创作一部纪录电影。当时的动机很单纯,我就是冥冥之中知道,在这个社会现象里面,有我当下这个阶段的生命正在寻找的一个话题和答案,我就是想拿起我的摄影机去探索。

 

很多时候有朋友就会问:你怎么可以拍摄到这么多事件?你是怎么做「预判的」,你怎么关键的时间节点都在(现场)?我其实在他们家最长拍摄的时间好像也就一周左右,都是先预判有事情了就过来。我对故事有感觉,我知道我要拍摄什么。但是对于和经验有关,比如制片类的问题,我就处处碰壁。小到剪辑手头这么多小时的素材,需要多久时间;片花要花多少成本……这一系列的问题我都没有概念,而且没有很迅速的反应能力,当时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作品的进程。这些部分都是挑战,我也跌入过我人生的低谷,好多醒悟都是摔跤了之后才懂得的,所以很想说,愿意跟第一次做长片的导演合作的制片人都是很难能可贵的。

 

《婚姻故事》剧照



生命中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值得我们去接纳

 

 Figure:最初是怎样确定拍摄这对夫妻和了解家庭成员的?

 

李米杰:其实在开拍前没有一个很漫长去真正了解的过程。我一开始从国外学期结束回来的时候,时间是完全不够用的,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去夏令营报名了。从500多个家庭名单里面,联系到愿意接受采访的,再通过几轮电话采访删选到最后2个家庭,时间是很紧张的。

 

我到了他们的城市后,第一天我们一起吃了个饭,散了个步。第二天就正式开始拍摄了。虽然从未谋面,但前期电话里面做采访的时候就已经聊得很深入了,所以大家见面的时候并不陌生。在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很正式的介绍了一下我的情况,我最后为什么选择拍摄他们等一系列根本上的问题。其实后来第二天拍摄的内容,大家现在在成片里面也有看到了。

 

 Figure:当家庭出现激烈矛盾时,导演该怎么处理?


李米杰:关机都会是在拍摄对象提到要关机的时候我才会关,在我们全程拍摄的过程中出现过一次。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矛盾和痛苦,等我们真正成长了穿越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当时那些矛盾和挣扎的可贵之处。有人会觉得,看着对面这个人在吵架不去拉开,是导演的「冷血」。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其实生命中所有的「好」与「不好」都是值得我们去接纳、去敬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痛苦」,但是「痛苦」不是用来掩盖和被消灭的,当我们用很深的心去陪伴痛苦,会看见痛苦背后的启示,痛苦黑暗和幸福美满的一样可贵。

 

我之前在感受到不舒服和不喜欢的感觉和情绪的时候,就很想赶紧推开解决它,后来慢慢对痛苦有了一份懂得,这部分的懂得是要感谢一路走来的各种心灵成长,心理关怀方面的老师和前辈,还有自己做志愿者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痛苦和悲伤,愤怒和焦虑这些所谓阴暗面的情绪都有了一份更深的承载和敬畏,让我一步一步更懂生命纹理是如何在生活中蔓延的,对生命更有耐心。


《家以何安》剧照

 

 Figure:对于片中出现的女性和婆媳关系有怎样的看法? 

 

李米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在观看这个片子的观众包括一些专业的人士也会和我探讨这个问题,说到家庭中的「男权」、女性在家中地位等一系列的思考。说实话,我看这个片子,没有从「男女」角度来看,我在探讨的是「生命和生命如何相连」。其实涉及到「关系本质」的这个部分,对于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


我有时候会做一种假设:是不是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或者是经历过「家暴」的家庭,可能我就会对「男女有别」更有感受。在我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很少经历因为性别上有差异对待的事情,所以对这块儿的体会并不是很深入。


《家以何安》剧照


 Figure:在以婚姻生活为主题的电影中,有没有给导演留下深刻印象或启发的作品(纪录片、剧情片均可)。


李米杰: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去找参考片来看,也很惭愧的说自己也不是一个阅片无数,理论性很强的导演,这个是我需要补充和学习的地方。我在创作过程中,花的最多的时间是在「生活里面」。心理关怀,心理学,身心灵疗愈这些方面是我花时间比较多的,我身边有很多心理咨询师姐姐还有灵性成长的老师,我跟着她们的脚步体验如何用心去陪伴每一个家庭和个体的成长。

 

这不是我因为创作这个片子刻意去选择的,做纪录片和学习这些课程都是我去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互为整体。只是很自然而然,在片子创作期间的某个时间段,这些部分的发生的质变会比较密集,这些部分对我生命的开启,成就了我做的片子,同时也带领我开启我下一个选题。



导演是那个站在后面决定给世界传递什么的人

 

 Figure:参与制作《美国工厂》的工作过程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借鉴吗?

 

李米杰:之前我的拍摄都是两个人的小团队,我又要做导演又要做制片还要做摄影。我觉得在《美国工厂》工作的过程中,对我最为重要的学习是团队协作,以及作为导演如何为团队创造舒服的氛围。后来《美国工厂》的制片人Jeff也成了我的片子《家以何安》的制片人,一来二去地打交道,一个个的小事件都在教我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团队协作。这种学习就像是爸爸妈妈以身作则给小孩一样,我会耳濡目染,不是所谓的「告诉你怎么做」。

 

对《家以何安》本身的风格和内容创作上可能没有直接的借鉴和学习,但是我觉得对我之后想要拍摄群像性多人物的纪录电影很有帮助,至少我在参与《美国工厂》之间,我想象不出来自己如果来驾驭拍摄群像会是一个什么脉络。如果我没有经历《美国工厂》,直接把我丟在一个几百号人的企业面前,我会很懵,但现在不会,我知道怎么拍摄好一个企业的纪录片。


 Figure:作为一位纪录片导演,在长片拍摄间隙会做些什么?

 

李米杰:会给一些国际项目和商业项目做制片和导演工作,很感谢愿意带我成长的前辈,他们又教我怎么变得更专业,又给我生活的经济来源。另外一部分就是对自己生命还有人性的探索和学习,这个部分要感谢那些愿意陪伴我成长的比我更有生命领悟的老师们。他们陪伴着我的生命变得更成熟,也让我在课堂中见证了无数的家庭还有个人的求索,成长和蜕变。让我等懂自己,更懂生命。

 

影像和故事是很有力量的,而导演是那个站在后面决定想要给这个世界传递什么的人。如果我自己的生命没有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也就没有办法创作出可以祝福到、滋养到更多人生命的作品;同样如果我技艺技法上不过纯熟,我也很难做出有质量质感的作品。

 

《家以何安》剧照


在做《家以何安》这部纪录电影创作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我要做的这个纪录片就犹如故事片一样,一波三折,人物个性鲜明,成片样子就相当于把演员换成素人的感觉。


很期待纪录片和剧情片在我的事业生涯中有很好的有机糅合,他们本身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会很期待有机会可以进入一些剧组学习,做导演助理或者是其他合适的职位,虽然说「故事」的本质是有相通之处,但我还未从头到尾经历过剧情片工业化的体系训练,需要这些经验给我打开思路。


 

撰稿   许   静
编辑   张   帅 
校对   张   帅



详情请戳>> Figure两百期:我们把《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讲了200次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推荐阅读 



 一位长大的留守儿童,花十年拍「负能量」纪录片 


 三年前的纪录片,揭示她如何发起一场改变世界的演唱会 


不结婚 不图钱 不妥协 为舞者的纯粹人生路径|图文版 




 \ 收看更多人物视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