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复仇」:一部纪录片前传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天,全世界都在猜测普京到底在想什么。这位执掌俄罗斯超过20年的铁腕人物,这个注定要影响人类历史的名字,最终将以何种面目载入史册,尚无人知晓。
撰稿|鲜 于
编辑|张 帅
校对|许 静
出品|Figure纪录片
自2月24日俄罗斯发动突袭,战火在乌克兰境内不断蔓延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何许人,举世皆知。但他的真实性格如何,有怎样的执政理念、政治策略、行事风格?过去20多年里,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对手,美国人穷尽分析、猜想甚至定性——意料之中的,形象并不算好。
2017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通过采访40多名前政要、记者、专家,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将普京定义为一位「复仇者」:这位克格勃训练出的优秀特工,对苏联的倒台耿耿于怀,用可以和斯大林媲美的政治能力,纵横捭阖,将若干美国总统玩弄于掌心,把对美国的怨恨化作一场旷日持久的复仇行动。
首播于2017年这部《普京的复仇(Putin's Revenge)》,在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的今天,恰恰可以解读出美国人眼中的俄乌冲突。
纪录片《普京的复仇》宣传照
「照顾好俄罗斯」
《普京的复仇》故事开始于1999年的最后几小时。1999年12月31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发表2000年新年贺词时宣布了一个改变国家命运的决定:「今天,我将辞职离去。」
几分钟后,叶利钦把俄罗斯交给了他鲜为人知的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与年轻的接班人留下那张世界著名的握手照时,叶利钦对他说:「照顾好俄罗斯。」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国家濒临绝境,个人身体状况难以支撑,叶利钦不得不交出权柄。但谁也没有想到——包括叶利钦自己——普京后来会把这份权力运用到何种程度。
《普京的复仇》认为,从普京担任总统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塑造了改革者、民主主义者以及新世代领袖的形象。「他穿着得体的西装,就像其他西方领导人一样。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并且懂英语。」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在公关顾问帮助下,普京很快学会了如何推销自己:确保向所有俄罗斯人展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普京。
时任《纽约时报》白宫记者迈克尔·克劳利在片中说:「他(普京)很健康,很年轻,很有男子气概。他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在气质和风格上,普京与叶利钦迥然不同,给俄罗斯总统这个职位带回尊严和力量。」
很快,普京迎来了总统任上的一个关键时刻:美国总统到访。
在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比尔·克林顿来到克里姆林宫亲自评估普京。
按照《普京的复仇》说法,克林顿是带着寻求合作的想法抵达莫斯科,但普京似乎对支持北约东扩的美国总统并不买账。
第42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图左)曾认为,普京「心中没有民主」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的外交政策顾问杰克·沙利文,回忆当时两个超级大国总统会面的场景:「普京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了大量信息。他试图通过张开双腿,假装百无聊赖、无精打采,以轻蔑手势回应等方式,显示自己是房间里的「掌控者」(Alpha Male)。」
这显然不是克林顿习惯受到的待遇。当天晚些时候,在接受叶利钦热情款待时,克林顿借机对普京发出了警告。
时任美国副国务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回忆说:「比尔·克林顿用力注视着叶利钦的眼睛说,‘我有点担心你把总统职位交给这个年轻人,他心中没有民主’,并伸手戳了戳叶利钦的心口。我永远不会忘记叶利钦当时的表情。」
「莫斯科表示沉默」
《普京的复仇》制作播出时,特朗普「通俄门」及俄罗斯操控美国大选等传闻的真伪,正在美国国内吵得沸沸扬扬。坚决站在反普京一边,力图证明美国大选被普京操控的PBS电视台,在素材选取、论证逻辑等方面倾向明显——40多名被采访者几乎无一俄罗斯官方代表,曾任俄罗斯总统四年的梅德韦杰夫在叙事中更是遭到刻意忽略。
这种做法的一个意外结果是:普京的20年,被清晰地刻画为忍辱负重、处心积虑的形象。
按《普京的复仇》说法,克林顿对普京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印证。普京将权力重新收归克里姆林宫,并且非常明确地喊出:「我要让俄罗斯再次伟大。」
「在普京对俄罗斯的愿景背后,是一种不满,一种怨恨,他认为他的国家被美国羞辱了一辈子。」《普京的复仇》在旁白中称,怨恨的种子早在普京接受克格勃训练时就已经播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的克格勃身份举世皆知,但他所执行的任务,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卧底间谍活动,而是铲除内部敌人的反间谍工作。
从幼年时期,普京就梦想成为一名秘密特工。但当他真正以特工身份执行任务的时候,他被派往东德——距离柏林200公里之外的德累斯顿。
年轻时代的普京,也曾出现在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图前右)的随行团队中
不久之后,柏林墙倒塌了——苏联的权威在普京眼前崩溃。
到处都是抗议,甚至蔓延到了德累斯顿,愤怒的人群向普京所在的克格勃大楼进发。普京打电话给莫斯科的上级,试图了解他要做什么,试图得到命令。「一位苏联军官告诉他,‘莫斯科表示沉默。’」
这对普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伤。「普京在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衰落时期加入。在冷战的最后几年,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而且比美国的力量小得多。」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约翰·布伦南说,「所以我认为这加强了他的不安全感。」
等普京回到祖国,苏联正在分崩离析。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大时代,但对普京来说,或许是终生难忘的耻辱。
面对新生的俄罗斯,普京不得不重塑自己,成了一名官僚。在这个角色上,普京做得非常出色。仅仅几年时间,他就赢得了叶利钦的信任,被提拔为克格勃的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的负责人。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宣布普京为代总理。「当时大家第一反应是,‘谁?’大多数人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个人。」俄罗斯反对党政客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说。
但很快,就在他成为代总理几周后,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公寓爆炸案,给了普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位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名字的总理,突然间频繁出现在电视上。他说:「我们要追捕恐怖分子,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通过媒体塑造,他被视为一个实干家,一个亲民且行动力超强的人,同时立下了态度强硬、决不妥协的人设——这一人设在多年以后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再次得以体现。
于是,成为总统后的普京,再度依靠媒体的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力,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俄罗斯人赖以获取新闻的媒体(广播、电视等)被收归国有,独立电视频道或被关闭,或被转卖给与克里姆林宫友好的寡头——在普京的整个任期内一直如此。
「当他控制住了媒体,普京将注意力转向让俄罗斯再次强大起来。」旁白说道。
普京的恐惧
按照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威廉·伯恩斯的说法,普京「让俄罗斯再次强大」的宏图伟业,起初是想从作为美国的一个伙伴开始的。
美国人也给了普京机会,他们选了个共和党人做新总统。
「有一种说法认为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适合俄罗斯。」《纽约客》专栏作家苏珊·格拉瑟说,「共和党人不会像总是谈论民主和人权之类的讨厌的民主党人那样多管闲事,他们是现实主义者。」
《普京的复仇》认为普京和小布什总统的首次会面,是精心设计过的,「他决定把重点放在总统坚定的基督教信仰上」。
普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第43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图右)的信任
在峰会上,普京给小布什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别墅被大火烧毁了,一个母亲留给他的十字架也在大火中丢失。当他以为十字架再无法见到的时候,一个消防员将十字架放到了他面前——这种几乎复刻圣遗物传奇的故事,显然影响到了小布什总统。
会后面对媒体时,有记者向小布什总统提问:「美国人可以信任普京总统吗?」
小布什总统的回答是:「我看着那个人的眼睛,我发现他非常直率。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灵魂,普京是一个坚定地致力于他的国家和国家最大利益的人。」——普京轻而易举地赢得了美国总统的支持和尊重。
但是伊拉克战争改变了一切,它让普京感到恐惧和不安。
媒体人迈克尔·考利表示:「普京对美国在国外乱用武力的做法感到不满。作为俄罗斯领导人,尤其是冷战战士和前克格勃成员,天生不喜欢看到美军耀武扬威。」
普京知道萨达姆的倒台对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某个时候,政权更迭也将轮到他。如果美国可以轻易利用其权力和影响力罢免得不到其认同的领导人,从普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生存威胁。
《普京的复仇》认为,从此「普京试图利用来自美国的威胁来获得政治优势」,他把自己打造成「唯一愿意与美国抗衡的人」,并利用这一威胁为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力辩护——事实证明,将美国视为敌人,不仅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他在国内维系统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普京让俄罗斯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些还不够,北约东扩令普京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莫斯科的影响力不断遭到挑战,普京担心俄罗斯成为「民主」的下一个猎物。
普京从不相信那些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必须」是由某些人指挥操控,某些人资助的——而「某些人」很可能来自美国。
2007年2月,普京决定是时候表明立场了。他前往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直接与西方领导人摊牌——他猛烈抨击,列出了所有的怨恨,指责美国让世界变得不安全,并且划清界限说:「我们不会再尝试了。我们将创造我们自己的世界,在其中我们是主人。」
到小布什总统任期结束时,与普京的关系似乎破裂了。
第44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图右),在美国人看来,也不是普京的对手
但很快,普京就有了一位新的美国总统要对付,巴拉克·奥巴马。
似乎每届美国总统上任时,都认为它必须而且可以与俄罗斯建立建设性关系,奥巴马也不例外。于是,他委托他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负责重建。
然而,他收获的是一桩外交灾难。
在与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会晤中,希拉里赠送给他一个带有英文「reset」字样的礼物,旨在传达奥巴马政府将「重启」美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意图。
匪夷所思的是,与「reset」对应的俄文(perezagruzka)被写成了peregruzka「超负荷」。
事后看来,很难说这是否是个不祥的预兆,至少对普京来说,他的恐惧承受能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超负荷」。
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蔓延到埃及、利比亚,穆巴拉克、卡扎菲的下场让普京难免产生兔死狐悲之感。
撰稿人朱莉娅·艾菲说,有段时间,普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观看卡扎菲被他的人民拖出排水管后枪杀的场景,不断和身边人谈论这些。
而在克里姆林宫外,2011年底,大规模抗议活动爆发。超过10万俄罗斯人走上街头,举着「普京总统必须走」的标语,指责执政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舞弊。
但普京看到的是,「美国人终于对他动手了。」朱莉娅·艾菲说。
普京决定在俄罗斯境内解决一些问题,他下令镇压抗议者和持不同政见者。搜查、逮捕、拘留……对大众媒体的迫害和针对反对派领导人的行动开始了。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为俄罗斯联邦政府行政总部所在地及象征建筑,同时也是俄罗斯总统驻地
反对派政客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透露,在过去几年中,俄罗斯独立记者、反腐败活动家、反对派活动家、反对派领导人的死亡率非常高,有些人死于奇怪和无法解释的死亡,有些人是直接暗杀——穆尔扎本人就曾两度遭到毒杀。
朱莉娅·艾菲说:「这是一个明确的信息,结束了,选举结束了。我是总统。你不是要推翻我吗?我就是法律。」
安内之后,普京有了攘外的底气。「在他心目中,这是与美国的一场生存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保卫普京的生存,也是为了保卫俄罗斯国家和俄罗斯人民的生存」。
哦,乌克兰
2014年冬天,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成功举办。
对普京来说,举办奥运会是他「让俄罗斯再次强大」的高潮,意味着他在世界舞台上得到认可和接受的最高时刻。
但这一荣耀时刻,被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争端所玷污。同时,在绵延几个月的「乌克兰革命」中,普京看到了乌克兰人对邻国的否定——乌克兰抗议者要求他们的政府远离俄罗斯,转向西方。
随着抗议人群的增加,普京愈发怀疑是俄罗斯的长期对手美国参与其中。「你知道,他真的不相信人们会因为不喜欢当权者而走上街头。」
普京选择了一种令世界震惊的应对手段。2月23日,奥运会闭幕当天,在当时还属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市发生亲俄罗斯示威。四天后,大批蒙面部队突袭占领了克里米亚最高议会,并夺下克里米亚全境的战略重地——从处理自己和武器的方式来看,这支部队显然是职业军人,穿着俄罗斯风格的作战服,但没有任何徽章。
仅仅过了半个月,以一场有争议的公投,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在这场克里米亚危机中,「准军事部队的使用、网络战的使用、常规军事的使用,所有这些——以及虚假信息——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即所谓的混合战争。」《纽约客》作者埃文·奥斯诺斯说。
如果对「混合战争」手法理解还不够清晰的话,建议结合近日爆发的俄乌冲突进行对比研究。
八年前,幕僚曾经建议奥巴马总统对俄罗斯加以威慑。「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威慑俄罗斯。而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俄罗斯人害怕他们将不得不为他们的军事干预付出生命代价。」
但奥巴马总统不愿卷入与俄罗斯的冲突,不同意向乌克兰人提供武器,而是通过实施经济制裁,以惩罚俄罗斯企业和俄罗斯个人的手段,来支持乌克兰,寻求解决克里米亚危机——八年后,拜登总统的应对,跟他的前前任并无根本性差异。
前美国常驻北约代表维多利亚·纽兰说得非常明确:「普京是在试探,他在计算水的温度,计算如何用温水煮熟青蛙。他成功了。」
「我们是一个胜利的国家。我们会记住我们所有的伟大。俄罗斯的战斗仍在继续。胜利将属于我们。」
2022年,普京的复仇还在继续,就像纪录片中的故事只是前传。
2月26日,外媒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了美国帮助他从乌克兰撤离的提议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推荐阅读
一个阿富汗同性恋难民的故事被拍成动画纪录片 奥巴马或将成为创造奥斯卡历史的人 对不起,带你来到这样的世界 \ 收看更多人物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