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上帝视角后,这花与树竟能美成这样! | 全景科学院
今天,大院er要带你去昆明,看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楼与景,花与树之间会是一幅幅怎样的图画?不过,我们先上天。
识别下方二维码,从空中视野看看这别样的景色~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是我国植物学、植物化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
研究所建有昆明和丽江两个园区,其中昆明占地面积1018亩。研究系统设置“三室一库一园”,即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昆明植物园。植物标本馆(KUN)馆藏标本150余万份,是全国第二大植物标本馆。种质资源库已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048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1/3。
昆明植物园
昆明植物园始建于1938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下称: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立足我国云南高原,面向西南山地和横断山南段,是以引种保育云南高原和横断山南端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等为主要内容,以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开放面积44公顷,分为东、西两个园区,已建成了山茶园、岩石园、竹园(以竹类为主的水景园)、羽西杜鹃园、观叶观果园、百草园、木兰园、金缕梅园、极小种群植物专类园、裸子植物园等15个专类园(区),收集保育植物7000余种和品种。
昆明植物园的风景甚是优美,来过你就不想走出来。
不信?那就继续往下看。
岩石园↓↓:
扶荔宫温室群↓↓:
东园 水生区↓↓:
东园 茶花园 蔡希陶纪念碑↓↓:
枫香大道↓↓:
观叶观果园--植物迷宫↓↓:
从空中看蛮简单的,不知道亲身走走会不会走不出来~
裸子植物区↓↓:
中科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East Asi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在吴征镒院士提议下成立的所级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进入院重点实验室行列,曾用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及系统演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将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我国西南和喜马拉雅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紧盯东亚植物区系中的重要关键类群,整合植物系统学、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多学科,开展生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化、生物地理格局成因和适应性进化等研究,揭示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机制,为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和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1957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植物资源化学研究组。1958年昆明工作站扩建为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植物资源化学研究组改名为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研究室,1963年改称为植物化学研究室。1987年8月研究室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8月通过验收,2006年、2011、2017年通过评估,获得良好的成绩。该实验室定位于“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天然产物为核心,有机化学为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合作交叉,开展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天然产物活性与功能、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创新天然药物等研究,为我国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和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做出贡献,逐步建设成为引领国际植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心之一。
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
基于研究所80年的科研积累,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野生植物资源“收集—评价—发掘—创制”这一创新链,融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知识和手段,深入开展资源植物研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掘有重要性状的野生新种质和重要功能基因资源,研发用于山地生态恢复的高效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和新型植物-真菌互作复合系统,探索新品种培育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突破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和培育别具云南特色的观赏植物、食用植物和生态修复植物,发掘创制新种质,选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攻关生态修复和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解决在野生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积极推动云南生物经济的升级与发展,支撑国家种质安全、人口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二大种质保藏装置,在野生植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发掘利用方面提供了核心支撑,有力推动我国植物分类学学科发展,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供坚实后盾。面向全国收集并保藏10084种野生植物的种子及其他种质,突出濒危、特有和经济植物,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作为中科院的大科学装置,想要知道它有多厉害,戳这里:
(文章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注意啦!微信又更新啦!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为了不错过大院每天的精彩文章,请按下列操作“星标”我们吧:
进入“科学大院”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9. 国际禁毒日 | 这些植物如此美丽,人类却让它们结出了罪恶的果实
10. 边听音乐边学习 高考分数蹭蹭涨?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我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