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突破》作者刘朋: 程序员快速提升领导力的15个模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技术领导力 Author 技术领导力社区



本期"匠人堂"采访到了一位“斜杠青年”--刘朋老师,他拥有诸多的标签,比如:技术社区意见领袖、畅销书作者、分享达人、技术布道者、团队教练等等。

刘朋,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现任诺基亚通信成都研发中心研发经理,曾任职于IBM中国研发中心等知名企业,拥有10年以上的软件行业开发、团队教练、团队管理经验,出版专著《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

请先自我介绍下、目前所在公司以及所负责的领域。

大家好,我是刘朋,在社区里面大家也称我为“套路老师”。我目前在诺基亚通信成都研发中心任研发经理,同时,也负责诺基亚成都研发中心整个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建设,系统通过联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社区,打造一套共生、合作、共赢的ICT生态系统。


据我了解,您可以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您的职业生涯里有没有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
面对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出现的,就是李叔同在《晚晴集》里面的一段话,他说:

“世界是一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他有传递你心里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这段话我们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中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八个字,我们会常常引用到。对我来说,职业生涯里面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都和“教练”有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2012年,在诺基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老板推荐我去尝试一下内部招聘的一个“敏捷教练”的职位。那个时候,我对敏捷已经有一些实操经验,但是对什么是“敏捷教练”,却是一无所知。但是就觉得做了6年程序员,的确是可以换一件事来尝试和挑战一下,所以也就申请了。



过五关斩六将,也许是运气好,最后就得到了这个职位。今天我回头来看,12年开始的这段经历,真的让我自己从一个只会写代码的程序员,进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我指的不光是敏捷思想、理论和实践,更多的是认识到了通过更好的人与人的协作、团队的协作,以及激发人的潜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在这段时间,我认识了敏捷社区的更多的伙伴,并且对“教练”技术,也是从不懂,到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二个转折,是我在2015年初,经由当时诺基亚的李玲老师的介绍,认识了埃里克森的教练技术,并开始一步步的“沉迷于其中”。通过系统的学习教练的理论和技术,并通过和其他教练“同好”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实操,我觉得自己的视野,以及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是让我觉得非常开心的改变。


举个例子,我刚开始接触埃里克森教练技术的时候,对于教练五原则里面第一条说的“每个人都是OK的(everybody is OK)”,并不是完全欣然接受的。但是现在,我从内心里认同这个原则,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这个原则。也正是这两段和“教练”的交集,对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这两件事,就是我人生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里程碑吧。


怎么会想到要写《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这本书?大概历时多久完成的?在这期间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

我在2016年做了一个为“招招致胜——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秘密”的分享,认识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瑞喜老师,张瑞喜老师告诉我,她觉得我的分享非常棒,所以强力建议我把自己的技术领导力方面的经验总结一下,写一本书。当时我觉得张老师一定是对我的“精彩”分享“情有独钟”,一瞬间就飘飘然了。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写过书的人,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张老师。

然后我提交了《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一书的立项申请以及样章给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瑞喜老师,并顺利获得了主编的审批通过。

2017年,中生代技术社区的好朋友右军和友强邀请我去参加中生代技术嘉年华峰会做分享,那个时候我已经从敏捷教练岗位转换到研发经理的岗位有1年多时间了,所以我做了一个名为“六步, 刘朋教你打造高效制胜团队的套路”的分享,把更多研发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分享。

有趣的事情是,我2018年再次在北京见到张瑞喜老师的时候(那时书已经出版了),再说起2016年第一次见面时张老师“慧眼识金”的故事的时候,张老师笑着说道,其实她是对每个接受采访的讲师都讲了同样的话,都鼓励大家写书,但是最后只有我一个人“上钩”了。当时,我那个心里啊,真的是有一种“大呼上当”的感觉,哈哈。


为什么说“大呼上当”呢?因为写书,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从17年初《突破》一书立项通过,到最后交稿,已经是2018年的4月了。也就是说,我整整花了1年零4个月的时间,才写完了我的第一本书。我现在也理解了,为什么以前读那么多英文的技术书籍,在开头的作者致谢里面,都会有一句:“感谢编辑对我延迟交稿的容忍”——因为写书真的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但是,我想,为什么当年只有我一个人上了张老师的“钩”,也许就是从小心里种下的那个“作者梦”吧。整个过程,我最感谢的,就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瑞喜编辑——在正确的时间,认识了正确的人。我和张老师,现在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用一句煽情的话,“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吧。


您曾提出“领导力模式” 、“六步工作法”,能否就其中一二详细说说呢?

说到“领导力模式”,我觉得这又是另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故事。为什么呢?2015年,我的一篇论文被敏捷国际会议XP2015录用。5月的芬兰赫尔辛基,又是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Linda Rising博士的“无惧变革(Fearless Change)”工作坊。当我第一次听到将各种引入变革的方式总结为模式(pattern)的时候,瞬间就感到自己被“点亮”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在软件行业,除了“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模式的概念还能在更广大的领域得到应用。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不断刻意尝试的团队管理的方式,并总结出的一系列可复制的经验,不就是一些“领导力模式(Leadership Pattern)”吗?


之后的故事,就是上面提到的2016年分享,遇到了张瑞喜老师,然后开始写《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一书。整本《突破》,就是一系列领导力模式的总结。


为什么要总结“领导力模式”。起源来自我自己的一个切身“痛点”:2015年,我从敏捷教练岗位转换到软件研发团队经理的岗位。当时的我,对“教练技术”,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但是什么是领导力(leadership),我却是迷茫的。然后我就开始找书,我特别想找一本,“15天搞定新任技术经理人”(还记得我们经常“嗤之以鼻”的美国Dummy系列图书吗?),我特别希望找到一本书,告诉我,作为一个新任的技术经理,我的头一个月应该怎么做,然后我可以依葫芦画瓢,学习团队管理和领导力。



但是结果是,我没有找到。我“痛苦”的发现,书架上有太多讲领导力大道理的书,但是却很难找到一本像“菜谱”一样告诉我一个小白第一步应该怎么做的书;书架上有太多通用的管理或者领导力的书籍,但是似乎很难寻觅到一本针对软件团队经理人领导力提升的书。所以,走了很多弯路的我,在做了一段时间软件团队经理之后,就下定决心想总结一下我的经验,让广大和我有一样“痛点”的技术管理者,少走一些弯路。


另一方面,15年以后,我参加了若干公司组织的管理和领导力的培训,我的一大感受就是,上课听讲非常嗨,完事回到团队,好像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领导力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领导力能学吗?”,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直到,我遇到了Linda Rising,并了解到“变革模式(change pattern)”,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我期盼的答案:领导力既是艺术,也是科学,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学的部分,完全就可以做到80分的管理者。再后来,我读到了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下子就“实锤”了我对领导力模式的判断。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每次我做《从业务到管理》的培训,永远的第一招都是关于信任建立的。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在《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这本书里面,还是在大多数的管理培训中,信任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在实际当中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很多人,特别是从业务专家晋升为管理者的小伙伴,往往都是一头雾水,因此往往陷入“不谈感情就谈事”的陷阱。因此,无论是在《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一书,还在我的《从业务到管理》的培训中,“工作之外的谈话”,“巧用欣赏式探询”等易学、好用的领导力模式都是第一道上的“头盘”。而且让我更加开心的,是收到许多读者以及参加培训的小伙伴的反馈,欣喜的告诉我他们使用这些模式之后对他们工作的帮助。


所以,我现在非常有热情的一件事,就是和社区的小伙伴一起,通过总结更多、更好的“领导力模式”,让中国更多的技术团队管理者和领导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提升管理技能和领导力。若干年后再回顾今天这些努力,我想我可以非常开心的和自己说,时间没有白费,还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正能量的印记。


您是位分享达人,也做了一些付费课程的尝试,您是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
对于知识付费,实际上我尝试过两条路:知识付费和付费知识。什么意思?知识付费的核心逻辑在于,我有好的、有价值的知识能够帮助到其他人,然后再看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让知识更好的传播;而付费知识的逻辑是:发心是商业,然后再按照商业打法去寻找或者包装知识产品。尝试的结果给我的启示就是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好像微信的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在知识付费的尝试中,我也做过一些纯商业目的出发的知识付费产品,最后结果都不是非常理想。但是更多的那些抱着“希望对他人有所帮助”的免费分享和文章,却为我带来了更多在更大的舞台去分享(例如四川省互联网大会,中生代技术峰会等)的机会,也吸引了一些企业或者机构找到我们来做内训,或者一些平台邀请去开设在线微课(例如我在51CTO播客的微课)。
因此,对于知识付费,我现在更关注的是好的知识产品。把知识产品做好了,商业其实是水到渠成的。就像我最近在分享中常说的,大家都叫我“套路老师”,以前我说的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2019年开始,我说我升级了,现在我对“套路老师”的解读是:套路纵能挣千金,唯有真情换真心。

高效领导者都关注[技术领导力],你也来吧!



研发管理好文回顾

☞ 刘朋 | 招招“至”胜 “六步工作法”打造致胜团队

☞ 大卫张33|研发管理在互联网时代|文末有视频

☞ 老曹眼中的研发管理二三事

☞ 《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引用参考文献归纳与推荐

☞ 远离低效加班! 高效领导者提升思考力的5个底层法则

☞ 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适合转管理,但是领导力可以有套路练就

☞ 4个误区:由「技术岗」转「管理岗」小心避开

☞ 突破技术管理,IT人中年危机变契机

        

#专注技术人的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