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西行漫记

2017-08-27 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得在2017年的7月底,随中国海洋勘测联盟做了一次西部的短暂旅行。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所留下的印象却较为深刻,或许与近几年来生活过于平淡有关。人们对于时光的追索总是与地名联系在一起,仿佛只有亲临其境且有所感有所悟,才能会不时被记忆唤回。把光阴进行剪辑,留点回忆给未来的自己,是我纠结一番后决心执笔的缘由。

西部•人文环境初印象

于西部,最初的印象来自与宁波朋友的一次聊天。记得在很早的时候,他与我聊起在西部的投资,一本血泪史。冲着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会,冲着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及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他踌躇满满去准备大干一番。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真正到了西部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条看不见的鸿沟。真正制约西部发展的是人文环境,投资经商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而非“主动”行为,这还是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在西部民众中小安即富的现象极为普遍。他举例说,发了这个月的工资,下个月一些工人就不来上班了,事先毫无征兆也不会提前告知,因为这些收入已经足够他们家庭在当地一段时间的生活了。这样就又得招工,又得重新再来,无形中劳动力的成本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让他苦恼不已。

带着这样的印象来到西宁,以为几年过去了情况会有所不同,其实并未有多大改观。记得组织者在西宁等事先联系好的商务大巴,说好是9:00时到达酒店门口,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司机9:00时从家里出发,并拿堵车等一堆理由来推脱,白白让我们一干人苦苦等待,无奈只好打的前往。守信意识与契约精神是我们人文环境里的最大痛点,作为一名军人,对于时间的恪守已融进我的血液中,口头约定俗成其实也是契约的一部分,随性而为是我极为反感的事,也是对契约精神的践踏。

人们说西部人朴实不假,只是人文环境所含的不仅仅只有朴实,要发展西部还要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对契约意识的遵从。还记得此次坐上去西部航班中的一件事,是南方航空公司的某次航班。在上飞机后提醒飞机上某名迎客的空哥,希望一会落定后给一张报纸来打发无聊,结果是左等右等,那名空哥愣是没有兑现自己的应诺,于是就向他提及此事,结果早被他忘到九霄云外了,气不打一处来。就与值班空姐反映,事虽小但体现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结果得到了空姐们的空前重视,又是道歉又是送小礼物,告知那位空哥是新来实习的,很内疚,反而搞得我心里乱七八糟的。此间体现出南方航空公司的服务态度,源于细节又成于细节,让我对最初的印象有了颠覆性的修正。西部之行就在这样的人文体验中开启,西部的大发展也要靠点点滴滴对细节的重视,及对契约精神的重溯来实现。

青海湖•大自然的神奇

海湖的印象来自央视对青海湖环湖公路自行车赛的转播,记得很早的时候就关注过环法自行车赛,沿程空中俯拍的镜头美极了,知道了什么叫山地赛段、平路赛段、爬坡赛段和冲刺赛段,也知道了什么叫黄色领骑衫、冲刺王绿衫和圆点色领骑衫,并由此记住了一个名字--阿姆斯特朗。青海湖环湖公路自行车赛起于2002年,作为世界第四大公路自行车赛也设了很多赛段,最初的几届都耐心地看了全程,并从银屏里观赏了许多青海湖的美景。

亲临青海湖感觉现实与印象中差别不大,那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绮丽景色。在原生态的照就下,玛尼轮在空灵中转响,风马旗在宁静中飘扬,清澈纯净、烟波浩淼的湖面,真可谓美不胜收,令人如痴如醉。难怪环湖公路自行车会吸引全世界的赛车爱好者前往,或许是人之所至,必有所悟吧。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湖区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

由于海边出生的缘故,对于青海湖的大并无多少感叹,毕竟大海更加宽广无际,但对于青海湖的咸倒是有几分好奇。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明白,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在距今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海高原还是一片浩瀚无边的古海洋,与太平洋、地中海紧紧连在一起,海水清澈温暖、阳光直射海底,大量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大约在200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水被逼走,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又经不断演化,青海湖由一个外流湖而变成了“闭塞湖”。

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距今1万年前,青海湖水比现在要深80多米,面积要比现在大1/3。历史上曾有过青海湖“魏周千里,唐八百余里”的记载,这说明青海湖也一直处于萎退浓缩的趋势。再看一看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就会发现,凡是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湖泊肯定是咸水湖,这是不为我知的事实。这是由于陆地上的各种盐类被水带入湖中,而湖水常年蒸发,留下盐类,湖水就变成咸水,青海湖就是一个没有出口的高原内陆湖泊。进一步查找知道,由于新构造运动,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青海湖会有许多沙洲地貌出现,应该是由不断的风沙剥落堆积而引发,它将蓝天、碧水、黄沙混为一体,倒是鱼鸥理想的栖息繁殖地。置身与青海湖的湖光山色中,会令我有场景倒置的错觉,仿佛又回到了曾流连忘返的海边,阳光、沙滩、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犹如叶佳修先生笔下的澎湖湾。其背后隐藏的外婆的祖孙故事,与青海湖演进的历史长卷相比,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揭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展现了人文与环境对人们的视觉震撼。

落差•航运的困惑

所周知,青海的南部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孕育着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因此,国家对于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生态保护非常重视,它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为了建设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青海人民丧失了太多建设发展的机会。在此,必须对他们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作的牺牲而脱帽致敬!

另一方面,作为水源地的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水系分布非常发达。据有关资料显示,卡日曲为黄河源头,输送占黄河总水量49%;沱沱河为长江源头,输送占长江总水量25%;扎曲为澜沧江源头,输送占澜沧江总水量15%。在青期间,曾经与交通厅的朋友们交流,作为对水资源特别有兴趣的我,关心起水路航运业是非常自然的联想,毕竟港口、航道测绘是我们日常从事工作的场所。

为高原地区,陆上交通建设非常困难。比如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上建设的,需要克服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三大世界级难题。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运营,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属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涌现了青藏公路之父穆生忠将军等一大批建设英雄,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挥洒热血、坚强不屈和顽强拼搏,才建成了我国通向南亚、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通道。

由此联想,如果走水路进行运输,是不是建设成本与建设难度会降低?带着这样的疑惑与交通厅的朋友们交流,但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尽管青海水资源非常丰富,但青海总体地形复杂,地质不稳定,关键还在于青海水系的落差非常大。这点对于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有利,而对于发展水上航运业显然不利。

于是出于好奇,就在某日的清晨,来到流经西宁的湟水河实地走访一番,果不其然,几公里的河段出现了多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拦水坝,拾级而上,把河系分割成池。眼见为实,大范围水上航运已然不可能,也由此印证了交通厅朋友们的说法。

次去青海湖,海拨高程在3200左右,收获最大的是自己没有一丝高原反应。看到美丽的景色,到了初访的城市、地区,总会是有早起锻炼的冲动,对我来说或许可称之为征服,用行走来征服。在青海湖我也做了同样尝试,令我欣喜的是运动后没有任何高原反应,这意味着自己未来可以去尝试更高的海拨,去许多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拉萨,在雪域高原中寻觅一番,去找寻自己心灵缺失的那一块。

再过几天,2017年的8月就会定格在光阴里,意味着2017年也去之三分之二,只剩短短的100多天,行走在经济社会的我们对于时间还是多少会有些紧迫感。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在流逝,也明白没有多少时间是可以用来挥霍的。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光阴里生活,平凡大概是因为年龄的缘故,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早已波澜不惊、见怪不怪了。这不平凡是因为还存有对梦想的憧憬,对岁月的不舍,还有些许是对未来的期盼。

青海之行就是在这样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中走过,无论是留恋或是不舍,是纠结还是醒悟,都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都将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特别需要补充的是,在青海湖之行中,认识了许多新朋好友,比如宋县长等,可谓收获满满,留下来他的日记就是最好的礼物。限于篇幅,只能就此搁笔,如果那天记忆再度被唤醒再作回放。

相关阅读推荐

随笔▏那些年,我们曾吼过的军歌

随笔▏流金岁月,活出自我

光阴岁月▏77~79级大学生的高考记忆

散文▏走进六月,编织梦想

散文诗▏520,就要大声说出来

随笔▏失眠是现代人的通病,你有吗?

随笔▏最美的四月,最好的时节

随笔▏夏令时,曾经走进过我们的生活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