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郭琨: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的故事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点整,即33年前的昨天,随着轰鸣的汽笛在黄浦江畔响起,“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护卫船,缓缓驶出码头,开启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旅。33年后的今天,“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已经启航,开始第34次南极科考,将实施罗斯海西岸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的前期工作。这34次南极科考历经了中国几代南极科考人的不懈努力,尤其不能忘记的是郭琨等第一代南极人的奉献。当时参与建站的591位考察队队员是中国的骄傲,应该被我们铭记,他们的故事,及他们为国争光的无畏精神也应该被永远流传。
1935年,郭琨出生于涞水县姜各庄村一个书香门第,1957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传统的家教和严酷的军事生涯,炼就了其拼搏奋斗、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务求完美的优秀品质。1962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事科技工作者。他先后担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南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考协会副主席等要职。在学校他是五好学员,在军营是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科考事业上,更是功勋卓著。曾七赴南极,担任第一、三、五次科考队队长,组建了南极考察训练基地,领导建设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并担任两站荐任站长,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第八届国家图书奖等。
郭老先生今年已是82岁高龄,关于郭老的个人介绍我们不做过多的解释,相信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得到,我们今天就主要来聊一聊郭老在南极考察站的种种历练,以及另他终身难忘的那一天。视频长约15分钟,来自央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023nnia8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队长,郭老的阅历如他年龄一般,不止丰富,更沉淀了关于国家荣誉的骄傲。南极长城站的建立,为中国赢得了民族的荣誉和国家的尊严!
1984年11月20日,郭老受命带领591人的科考队从上海出发,穿越5个风带、4个季节、13个时区来到南极。因为气候、环境等各种原因的不适应,途中,很多科考队员开始呕吐:“我们把胃里的黄水都吐出来了,睡觉也把自己捆在床上。”进入南极途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最终考察队也在12月抵达。
当时,南极最低气温低达零下88摄氏度,帐篷里有一尺多厚的雪,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都成了一个雪人。没有热水供他们洗脸刷牙,没有场地供他们疗养身体,迎接他们的是漫无天际的雪和极寒的天气。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1985年2月14日,中国在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终于建立。由郭老带领的中国南极考察站在南极,在各国面前创造了一个奇迹。
苏联站站长诧异的问:“你们建站,一天给多少钱?”
考察队员们说:“我们不要钱,但是你们一天给我们一万,我们也不给你干!”
1985年2月20日,举办长城站落成典礼,大家喜极而泣、敲锣大度的庆祝欢呼,甚至激动地把锣都打了一个洞。不止如此,长城站建成后,时隔四年,也就是1988年,郭老又受命在南极圈内建立中山站。对于郭老以及一起参加长城站、中山站的考察队员们来说,在听到中国被宣布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那一天,或许是踏上南极土地的那一天,都将是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过往的生命中,总有一天让我们难忘。那一天,我们或悲或喜,会倍感珍惜,对于这34次南极科考都会倍感珍惜!“在南极遇到困难也是正常的,为国家牺牲也是光荣的。”这就是郭老对于首次南极科考给出的答案。
最后,就用新一代南极科考队员为前辈们共同朗读的舒婷的诗《献给我们的同代人》,来结束本文的阅读。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
……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