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魏巍:南极,零距离体验你
纪实▏南极,零距离体验你
文/魏巍
南极,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一个既纯粹、又复杂,既美丽、又神秘的梦想之地。南极虽然遥远,但已不再陌生。从18世纪人类就踏上南极的土地至今,关于南极的研究与科普已算汗牛充栋了,南极影视片主题也是涵盖了从探险、情感、打怪、料理、外星人等方方面面,南极旅游逐渐走进寻常人家;国内更有传奇情侣,自驾(不是车、而是船-“北京号”)前往南极,企鹅做伴娘、飞雪做见证,情定终身。
南极是每一颗心灵愿意抵达的诗与远方,这个安静冷酷仙境的风景、见闻、体验的分享,往往都易引发大家的共鸣,勾起隐藏于心底的好奇与探索。应溪流的邀请与鼓励,也与从个人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下对这个“不得不说”的地方的见闻与印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21hb6i3e&width=500&height=375&auto=0作者经历西风带的体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13212qadoe&width=500&height=375&auto=0南极雪夜体验
南极?南极洲?南大洋?
现除世界各国的专业科考,也有很多具有探险精神的人,借助商业旅行前往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南极在哪里、又包括哪些区域?如何到达南极?到底到了何处,算是到过南极?
官方解释:南极是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南纬66°33′S以南的区域被称为南极圈。南极洲是指南极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指南极点附近的大陆。南极不只是陆地,她的海洋面积更是超过陆地。
进了南大洋,就算到了南极;登上了南极的岛屿与海岸带(现在旅游也多集中在南极半岛周边),已经可以终生怀念了;能够踏入南极腹地、穿越极点,都是极地探索的英雄了。
中国首次登上南极乔治王岛(左) 秦大河院士首次徒步横穿南极考察(右)
南极洲面积为1410x104km2,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陆地的极地。“南半球版”世界地图,清晰显示出了状好似孔雀开屏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世界尽头的宁静触动着每个到达此处的访者。
地球最南端
宁静的世界尽头
南极雪山与雪龙
南大洋(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也叫南冰洋或南极海,环绕南极大陆,北至地球南纬60°,而无陆界,面积3800×104km2,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大部分的人员与物资抵达南极大陆,现今还是需要借助船舶,穿越南大洋、抵达南极大陆。这是一个漫长的海上旅途,比如从中国上海到南极大陆需要近1个月时间。浩瀚无垠的南大洋隔离的南极洲,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就在这里。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航行路线
与南极大陆最近的大陆是南美洲,它们之间是970km宽的德雷克海峡。现在商业破冰船进入南极多穿过该海峡。夏天数以万计漂浮的巨大的冰山,为海上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下旬,南半球冬季来临,通往南极大陆的海上航道被冰封,南极大陆再次与世隔绝。海冰有两类:由海水冻结而成的海冰和由冰架前缘崩解入海而成的冰山。洋区南部海冰冰场广阔,大约有400万km2属永久封冻区,另有随季节生消的冰盖洋面约1700万km2。冬季期间,最大冰盖面几乎占南纬40°以南海洋面积约30%。南极大陆周围,海冰平均厚度为2m大量积聚在岬角、冰舌和南极半岛东侧。卫星照片揭示,海冰间有许多巨大的无冰区,称为“冰间湖”。南大洋的冰山主要来源于罗斯海和威德尔海的冰架,一般冰山寿命约4年,极大冰山可持续相当长时间。冰山北移可远至大西洋的南纬35°,印度洋和太平洋分别为南纬45°和50°。
南极冰山
南极海冰(荷叶冰)
南极前生
从地球的历史时间尺度来看,南极区域也曾与北极一样,没有大陆、只有海洋。6.2亿年前,南极极区之内为潘诺西亚大陆(Pannotia),一个理论上的史前超大陆,并在5亿4000万年前的前寒武纪分裂,形成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南极洲逐渐与印度、澳大利亚、南美分离,漂移至现在位置。
(资料来源http://deeptimemaps.com/global-series-map-list-individual/)
横贯南极山脉 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30°W~17°E)的面积约1018万km2,平原地形,包括毛德皇后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等。她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
西南极洲面积(50°W~160°W)面积约229万km2,主要地形为山地、高原和盆地,有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伯德地等。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m)位于西南极洲。
南极现世
特殊的区域位置、严酷的自然条件给了南极极其特殊的景观与魅力。
△生物
南极大陆四周被大洋包围,极端的低温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大陆上仅有低等植物苔藓、地衣。很少能看到绿色。只有少数能适应南极极端恶劣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动物,如企鹅、海豹、贼欧等。当然,南极真的是没有熊、更没有白色的北极熊。南极的代表是企鹅,其实有一双大长腿,但据说体味不太好。
南极飞鸟与海豹
长腿企鹅
△咆哮西风带
大部分人员进入南极大陆都要先经受“魔鬼西风带”的考验,小一点的船只在咆哮的海洋面前,就像玩具。南纬40°~60°,气压梯度大,风向稳定,风力强劲,平均风速达每小时33~44km,盛行西风在高纬区和低纬区之间形成“风壁”,阻挡低纬区暖空气进入南极高原,使南极反气旋保持恒定。冰原上空极其冷密的空气会顺坡而下,这种下降风风速很大,刮来大量松散雪,和沿岸区形成的流冰群一起,大量吸收海洋热量。
咆哮西风带
△南极绕极流
除南极沿岸一小股流速很弱的东风漂流外,其主流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西风漂流,是宽阔、深厚而强劲的风生漂流,南北跨距在南纬35°~65°,与西风带平均范围一致,其深厚是自海面到海底的整个水层。由于西风并非绝对稳定,陆块之间距离在某些地方明显缩小、海底地形起伏、以及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使整个环流未能出现纯纬向运动。南极绕极流有巨大的流量。通过德雷克海峡总流量一种估计为(100~150)×106m/s,堪称世界海洋中最强流。
南极绕极流
△寒极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在-28℃,其内陆的年平均气温在-40~-60℃之间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零下89.2℃,南极的冬季是地球上最寒冷之极。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
寒冷南极
△旱极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随着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mm,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固态的冰雪降落在大陆后形成巨大的冰盖,加之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冰盖的累积量还略大于消融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白色沙漠
△风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m/s,法国迪尔维尔站观测到100m/s的风速,相当于12级风的3倍,被喻为“世界风极”,“风暴杀手”。
△冰雪极
南极洲98%的地区为冰盖,平均厚度为2200m,最厚的地方4800m。也就是说,地球上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最厚的冰盖位于东南极洲的澳大利亚凯西站以东510km处。如果这些冰融化,将导致全球海面上升约60m。
冰雪世界
△平均大陆海拔之极
众所周知,世界上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是;亚洲950m,北美洲700m,非洲650m,南美洲600m,欧洲300m。而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m。那是因为南极大陆上的巨大而厚的大冰盖所致,使得南极大陆, 特别是东南极洲形成一个穹状的高原,冰盖的平均厚度为2200m,最大厚度达4800m。但是如果不 计这巨大的冰盖,南极大陆的平均高度仅有410m,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最长昼的夜
在地球的南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极夜,一昼可长达3个月,一夜也长达3个月。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圈到极点之间,越靠近极点极昼极夜的时间长度越接近半年,越靠近极圈极昼极夜的时间长度越接近一天。夜间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烟火,瞬间便把宁静的夜空映得奇幻醉人。
美丽的极光
△南极冰上的生活
冲出了“魔鬼西风带”,进入冰区的科考船已平稳如地,在茫茫白色世界中的生活忙碌而宁静。若此时有小小波澜打破平静,则会带来欢声笑语。譬如,有人随身物品(如眼镜)不幸落入冰面,大家会在寒风中,想尽办法将其捞回,变成一个冰上欢乐活动。
冰上雪龙倒影
南极有多重要?
自从英国、挪威、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探险队竞相进入南极大陆的那一刻,南极已不再仅是自然的南极,南极政治已经开始暗流涌动;世纪50年代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南极已不再神秘,南极逐渐由科学探险的前沿变成国际政治博弈的新疆域。南极究竟有多重要,让世界各国如此倾慕,为什么值得如此多人不惜生命去探索,不惧寂寞去坚守呢?南极的重要性决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看到的各种矿产资源,更重要的,恰恰是现在尚未搞懂南极到底的完全战略价值。
△科学的名义
1959年10月15日,美国、苏联、英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智利、阿根廷、南非、比利时和日本于在华盛顿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南极问题。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12国一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极条约》。根据该条约,和平与非军事化成为基本原则,领土争端被暂时冻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共识和优先目标,开展科学研究与合作是各国主要的南极活动。
在南极开展科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派遣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某一项或几项科学研究;二是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常年的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各个科学领域的全面研究。
虽然南极考察站是以承担科考后勤保障和综合基地的名义建立,但它也毋庸置疑地加强了考察国在南极的政治存在。目前,全球28个国家共在南极建立80多个考察站。地缘的优势使得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等南半球国家在考察站数量上占优。而阿根廷更是建设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也是设立南极科考站最多的国家,共有14个科考站:圣马丁站、布朗海军上将站、贝尔格拉诺站、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等,多以人名起名。
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考察站
虽然地缘优势国家的考察站数量占优,但南极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极点、冰点、磁点、高点已分别由美、俄、法意、中国设立了科考站。美国虽然只有4个,但都是实力强大的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帕尔默站、赛普尔站、麦克默多站;麦克默多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常年科考站,夏季可容纳2000人、冬季200人;阿蒙森-斯科特站直接建在了南纬90度南极点上,每年的冬天有30多人在此越冬考察。我国在南极已经设立了长城、中山、泰山、昆仑4个科考站,第5科考站也在选址建设中,其中昆仑站建立在南极最高点。
作为现行南极洲的宪法的《南极条约》的文本特点是“发展科考、维护和平、冻结主权、去军事化”,和平与自由的科学考察是《南极条约》的第一要义。但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理想。各相关利益国当然不是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也不可能只为响应那崇高的科学精神就耗巨资在南极修建科考站,许多国家在南极进行长期的科研活动的原因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南极条约》给了各个签约国以法律上的平等,但是科学给予了各国事实上的不平等,“科学”变成了南极争夺的特殊方式
虽然《南极条约》宣称对所有国家开放,但其实际权力主要掌握在协商缔约国手中。除了最初的12个创始会员国,只有那些能够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或派遣科学考察队进行实质性科学研究的国家才能成为协商缔约国,并参与表决,而非协商缔约国只能应邀参加旁听,没有表决权;协商缔约国有权指派观察员开展南极条约所规定的任何视察,而非协商国则无此权利。在南极条约53个缔约国中,协商国只有29个。
现今,协商缔约国要么是历史性强国,要么是现实性强国,要么是临近南极的“门户国家”( Ant-arctic Gateway States) ,其他地区数目众多的中小国家很难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由条约协商国主导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拒绝将“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适用于南极。并且在条约框架下,13个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南极设立了67个特别保护区(势力范围),总面积超过2700km2。
南极保护区、特别管理区等划分
△南极洲的野望
英国、澳大利亚、智利、挪威、阿根廷、新西兰、法国等多个国家正式宣布对部分区域的领土主权要求,美国和前苏联则声明,保留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权利。
具有地缘有优势的南美洲国家,更是对南极洲充满浓厚兴趣。因为,在南极洲设置军事站点对任何一个南美国家加强对两个大洋之间通道的控制都大有好处。在可能爆发的局部冲突中,能更好利用南极洲基地的国家也会拥有更大的先机。遍观南美洲国家设置的南极科考站,如前所述,大量都是以军事人物或南极探险家的名字命名。这些考察站点的运转方式也带有浓重的准军事化色彩,与其说是科学考察站倒不如说是兵营。这些“考察站”全部都是军事化程度很高的站点,有机场、码头、军事设施等。南极洲出生的第一个人类,就是一对阿根廷军人夫妇的孩子,这已经成为了阿根廷南极主权要求的一个重要筹码。
尽管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南美国家尽管具体划分方法不一样,但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从本初子午线到西经90°之间,以南极半岛和德雷克海峡为核心的扇形南极洲应该归属南美国家管辖。这就意味着包括中美俄日英等多个大国的考察站需要从该地区移除。
△南大洋的野望
随着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竞争的加剧,南极领土主张国家相继提出了对南极海洋权利的要求《南极条约》第6条在解释其适用范围时指出:“不应损害或在任何方面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在该地区内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对公海的权权利行使这些权利”。这就为南极领土主张国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海域主权或立权权利争夺南极海洋资源提供了空间。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己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会(CLCS)提出了200kn外大陆架的划界叶请。其他南极领土主张国虽未提出申请,但声明将保留此项权利。对它们而言,虽然其领土主张受到了冻结,但如果立足于领土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得到批准,不仅为其进行排他性资开发提供了依据,还形同对其南极领土主张白间接承认。因此,这些行动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坚决反对,且被认为是当前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最大挑战。
相关国家的大洋划界方案
虽然形形色色的南极主权要求,都暂时被《南极协议》所冻结,可平静冰面下却暗潮涌动,各国实质性活动步伐从未停歇。
巨大的科学投资是否能带来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报偿呢,所有的科学其实都是一场赌博。科学是客观的、平等的、中立的,然而科学研究有智识上的要求,有物质条件的标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科学在南极变得公开、大众,但是在国别上,科学依然是精英化,小众化。例如,美国的阿蒙森一斯科特考察站就建在南极的“极点”上,这样,根据扇形原则,任何国家的扇形“领土”都要经过位于南极“极点”上的美国考察站。这样一来,虽然美国并没有对南极提出自己的领土要求,但是如果发生南极利益分割,各国就不得不考虑到美国的存在。
南极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呢?
【作者简介】魏巍,男,1982年12月生,山东淄博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就职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与海洋科技管理工作。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