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刘风非:浅谈套子湾海洋牧场的开发建设

刘风非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1-07-02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同一年,农业部出台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为各地海洋牧场开发建设指明了愿景方向、提出了刚性要求,也势必引发各地海洋牧场建设热潮。作为一名基层海洋渔业工作者,有幸参与海洋牧场开发建设,现以辖区套子湾海洋牧场建设为例,浅谈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以期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海洋渔业捕捞技术提高、捕捞强度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严重。海水养殖作为海洋捕捞的补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近岸海水养殖带来了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急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够在保护生态、涵养资源的同时,持续健康发展海洋渔业。而现代海洋牧场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其资源利用方式从“海洋猎捕型”向“海洋农牧化”嬗变。

海洋牧场是在指定的、离岸的、宽阔的海域,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措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增殖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蟹、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海上牧养。

⑴建设海洋牧场,适应了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当前是渔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牧场建设,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现代信息技术、工程装备产业与渔业深度融合,转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实现有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能够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发展,加快渔业发展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注重质量效益上来,有助于调优渔业产业结构,壮大海洋渔业新业态。

⑵建设海洋牧场,顺应了我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大部署。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牧场建设,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供了路径。长期以来,我国离岸养殖缺乏信息技术支撑,渔业装备落后,使大规模海水养殖集中在狭小的近岸海域,带来了产业密集、生态失衡、病害泛滥等一系列问题。离岸海洋牧场大型平台、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渔业装备的使用,使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从近海向深海延伸,海洋渔业空间进一步拓展。

⑶建设海洋牧场,带动了休闲渔业、海洋旅游、海洋文化共同发展。海洋牧场既是带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又能够推进休闲渔业、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海洋牧场,形成集养殖、垂钓、餐饮、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托牧场的人工鱼礁区、筏式养殖区、网箱区、海上平台等开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放鱼养水等活动,让游客感受海洋、亲近海洋、爱护海洋;依托牧场的展示厅、体验馆、监控室、休闲中心等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海洋科普教育,提高海洋环保和海洋强国意识。

二、套子湾海域概况及海洋牧场发展现状

套子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湾呈“凹”弧形向北敞开,西起顾家围子山龙门眼,东至芝罘岛西北角,口门宽约19km。整个海湾从湾顶向深海呈缓慢倾斜,海底平坦,仅在两端岬角及八角处起伏较大、海水较深,海湾平均水深12m,最大水深20m。海湾岸滨为沙滩,滩头平缓,沿岸沙堤连续分布,高约3.0m左右,坡度在1/20左右。海湾西部海岸礁石丛生。

⒈ 水文气候资源概况

套子湾处温带沿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变化明显。全年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等特点。

⑴气温。年平均气温12.9℃,平均最高气温17.1℃,平均最低气温10.1℃,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1.7℃。

⑵降水。年平均降水量451.1mm,年最大降水量616.7mm。该区域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雨量多集中于每年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冬季降水量最少。

⑶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区域内海陆风特点比较明显,全年风向以南向风居多,但大风以偏北向为主。本区域年平均风速5.2m/s。

⑷雾。平均每年大雾日为27.7天,大雾多出现于每年的4~7月,为全年雾日的63%;8月以后,大雾日减少。

⑸水质。选取盐度、pH、石油类、COD、磷酸盐、无机氮、铜、铅、锌、镉、砷、汞、悬浮物等进行分析,资料表明,该海域所有因子均符合第二类水质标准。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最大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无机氮>铅>铜>悬浮物>汞>COD>石油类>磷酸盐>镉>pH>砷>六六六。该水域水质状况较好。

⑹浮游底栖生物内容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生物密度、群落、优势种等等,在此不赘述。

⑺渔业资源。套子湾毗邻烟威渔场,是黄海暖流余脉和鲁北沿岸流两个不同性质水系的交汇区,水温梯度较大,营养盐、饵料生物丰富,是多种经济鱼虾的产卵、索饵、洄游通道。套子湾海域也是自然海区人工采捕栉孔扇贝苗种的重要场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是全国栉孔扇贝苗种供应的主要基地。近年来,该海域已由原来全国栉孔扇贝苗种供应量的1/4上升到2/3的苗种供应量,其资源作用明显。

⒉ 海洋牧场发展现状

目前,套子湾内有两个小型投礁型海洋牧场,处于发展初期。

⑴海洋牧场之一。用海58公顷,采取投放石料、混凝土构件等形式,在海底构筑人工鱼礁14.33万空方。人工鱼礁建成后,配套了码头、看护船等辅助设施及仪器设备,主要增殖投放海参苗。

⑵海洋牧场之二。用海58公顷,投放石块21.35万方、预制构件2.22万空方、藻类移植100万株。连续多年,向牧场放流黑裙和黄鱼鱼苗260万尾、梭子蟹苗2100万只、底播海参苗2.5万公斤,牧场海洋生物聚集增多。

⑶海洋牧场效益。湾内两个海洋牧场建设时间短,年可收获海参6万公斤、鱼类20万公斤。没建造人工鱼礁前,海区内海洋生物资源匮乏,现在鱼、蟹、贝、章鱼、海螺等明显增多。海洋牧场建设,既改善了海洋渔业资源,又发展了休闲观光旅游业,并辐射带动了育苗、加工、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制约套子湾海洋牧场发展的因素

⑴近些年,套子湾沿岸港口码头、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游艇等产业迅速发展,对周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海底沉积物造成一定影响,制约了传统渔业发展。同时,工业项目用海面积大、范围广,一定程度挤占了海洋牧场发展空间。

⑵随着工业项目的推进,套子湾沿岸渔业养殖陆续拆迁补偿,多年在该海区人工采捕野生栉孔扇贝苗种的渔民转产转业。一方面,全国市场对野生栉孔扇贝苗种需求量大,近些年套子湾海域人工采捕野生栉孔扇贝苗种达到全国2/3供应量。另一方面,传统养殖渔民逐步拆迁失海,失去合法采捕栉孔扇贝苗种资格。致使套子湾海域天然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栉孔扇贝苗种人工采捕量大幅减产,苗种价格飞涨,制约了全国栉孔扇贝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套子湾内亟待规划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栉孔扇贝苗种等公益性海洋牧场。

⑶套子湾内的两个小型海洋牧场建设趋同、类型单一,没有结合当地渔业资源特点、渔俗文化特色来建设。目前,当地缺少渔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备、综合实力强的传统渔业骨干企业,需要将现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渔业码头、养殖海区、养殖渔船、加工仓储、物流运输、休闲餐饮等海洋牧场资源统一规范整合,融入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套子湾海洋牧场。

⑷当前,普遍缺乏海洋牧场开发建设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牧场规划布局不合理,特色不突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牧场建设标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待发掘;牧场配套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健全;运营期内,海洋预警预报、灾害防御、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体系等需要完善提升。

⑸许多项目单位和个人对海洋牧场认识不足。大家认识到建设海洋牧场是国家倡导、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的朝阳项目,没意识到海洋牧场建设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专业技术强、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系统高,需要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更有甚者,只想借助申报海洋牧场项目,套取国家扶持资金,占用原本有限的海洋资源,不加大投入,又不创新发展,不能发挥牧场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未解决失海渔民转产就业问题。因为建设海洋牧场投入资金大,也把部分原本从事渔业生产却囊中羞涩、没有资金投入的渔民挡在了海洋牧场建设之外。正如同以往,有钱人买地、圈地,不搞开发,坐地升价。海洋牧场建设,理应吸取教训,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四、开发建设海洋牧场的建议

建设海洋牧场应规划先行,合理开发,杜绝炒作,杜绝一哄而上。要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一个精品项目、一个知名品牌、一张亮丽名片进行规划、开发、建设、打造。

⑴在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政府将各类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统一用于牧场调研、规划方案中;“有所不为”是指在牧场规划方案出台后,牧场建设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来具体实施。

建议国家、省级财政与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统一将国家、省、市原本用于牧场建设、“海上粮仓”、燃油转移支付等扶持资金优化整合,改变资金分散、划拨给项目单位用于建设投入的方式,直接将各类扶持资金打包给县区一级财政和海洋渔业部门,统一用于各县区的海洋牧场前期调研、规划、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制订等方面,着力解决各地海洋牧场现场勘查、海洋测绘、模拟推算、技术开发、规划方案等关键问题,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当地海洋牧场软实力提升中。具体由县级财政统一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有资质海洋牧场专业机构来承担此重任。第三方机构要切实研究当地牧场环境与容量评估、建设效果评估技术、人工鱼礁的建造材料、礁体结构、藻场构建技术和应用模式等,合理布局与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容量相匹配的海洋牧场产业。

在专业机构出台规划、实施方案,专家评审通过后,再由政府公开招标,严格按既定方案,组织中标单位(可以是联合社会各方资源、资金的联合体)进行海洋牧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组织力量,加强过程监督,保证项目质量。同时,政府要加强海洋牧场信息化建设,与海洋大数据、基础调研和模型评估相结合,开发智能型专家决策系统,为海洋牧场强劲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⑵整合套子湾现有的海洋渔业资源,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由龙头企业牵头,联系其他牧场、养殖场、码头、酒店、游艇公司、加工企业、渔村、渔灯节、渔家乐、渔船船主、养殖渔民等涉海单位,形成海洋牧场建设联合体。联合体要细化分工、责权分明,同投资、共建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开发利用套子湾特有的栉孔扇贝野生自然苗种采集资源,发挥海洋牧场的海洋科普、海洋教育等公益性功能,打造海湾型、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海洋牧场模式。

⑶将海洋牧场打造成海上景观。引导牧场项目单位加快建造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平台实行标准化设计、个性化打造。标准化设计就是基于海洋牧场生产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具有监测、管护、安全、补给、旅游、环保等基础功能,满足海上生产的需要。个性化打造就是根据海洋牧场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需求,增加新的服务功能。每一个平台设施规范、标示显著、颜色统一,使平台服务海洋牧场的同时,成为海上景观,与套子湾畔的天马栈桥和万米金沙滩遥相呼应、融为一体。

⑷海洋牧场建设要有核心特色。必须突出本域特有的渔家乐、渔灯节等国家级非遗文化元素,结合海域实际情况,重点打造游钓型海洋牧场,主要从事休闲海钓。坚持“礁、鱼、船、岸、服”五配套,即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规范海钓船,美化海岸线,搞好系统配套服务,以休闲海钓为核心特色,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打造。

⑸多方合作,挖掘海洋牧场的文化旅游潜能。海洋牧场可与钓鱼俱乐部、车友会、婚纱摄影店、酒店等联系,与服务规范的旅行社联网,与周边知名旅游景点联合,形成海钓、休闲、娱乐的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海洋文化产品,提高自身知名度。

⑹呼吁高校开设海洋牧场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在社会上增设海洋牧场专业机构,吸引人才,打造专业团队,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助推现代海洋牧场走向深蓝。

总之,海洋牧场建设做到宁缺毋滥、宁慢勿快,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并举,依规、有序、有度、科学合理经略海洋。

【作者简介】刘风非,男,1970年1月出生,山东莱阳人,现就职于山东烟台海洋渔业部门。

相关阅读推荐

致读者▏海洋及相关技术类有奖征文活动公告

作品展示▏郝晓光:什么样的地图才能表达“冰上丝绸之路”?

作品展示▏林雅丽:中国海洋卫星介绍

作品展示▏李炜:姿态对单波束测深作业的影响

作品展示▏杨新发:浅谈远距离海岛礁的测绘方法

作品展示▏张烜:无人水面艇巡检油气管线方法及实检结果

作品展示▏张阳:智能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作品展示▏任宪伟:海洋测绘神器之CNTideGets潮汐获取软件

作品展示▏厉峰:基于GNSS卫星的海洋多功能浮标监测系统

作品展示▏江山夜雨:移动GIS下的矢量电子海图可视化

作品展示▏杨云: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作品展示▏黄逸凡:电火花震源技术的特征、现状与发展

作品展示▏宁方辉等:海洋信息化中海上物联网建设研究与实验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